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稿精神【参考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稿精神【参考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1篇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同志们:刚刚,各部门分别就上半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作了汇报,并根据发展实际,明确了下半年的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去年以来,大家都很努力、很有干劲,从半年度工作述职、从今天的工作汇报,都能看得出来,各项工作稳中有进、重点任务推进有力,有些工作还干出了特色、创出了亮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公司在座各位带头奋进、全体员工扎实苦干的成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公司党委班子和经营班子,对大家的奋斗、拼搏、勤劳、实干表示崇高的敬意!刚才,XX同志对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作了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各部门按照要求抓好落实。去年以来,我们明确了在“十四五”期间的工作任务是:全面落实“主业升级、产业转型、系统改革、风险防范、特色党建”五大任务。主业升级、产业转型、风险防范和特色党建,都好理解,我这里不再解释。今天,我想跟大家讲讲系统改革的问题。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叫系统改革?一个是怎么样开展系统改革?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叫系统改革?因为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是孤立的。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对公司的薪酬制度进行改革。那么薪酬制度就涉及到中层干部、基层员工等各个层面,同时又涉及行政部门、业务部门等多个部门。此外,要对薪酬制度进行改革,首先,你必须有一套考核体系吧。考核体系怎么来?那你得有一套评价体系吧?怎么进行评价?那就需要有一套价值导向体系。比如我们的基本价值导向体系是“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如何体现“有为者有位”?所以我们对组织架构、选人用人都进行了改革,比如我们在干部任期上,打破干部终身制,实行干部任期制,在干部任免上,开展公平竞聘;如何体现“实干者实惠”?我们提出“多劳多得、按劳计酬”薪酬理念,以计量的方式开展绩效考核。所以,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下面,我重点讲讲怎么样开展系统性改革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经济的波动,企业的盛衰,是一种常态、一种规律。一家企业能长时间,几十年、几百年存活下来,就非常难得,甚至是稀缺。为什么呢?因为能穿越多个经济波动周期的企业少之又少。这个经济周期的时间不一定,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经过研究认为,这个周期一般为60年,分为回升、繁荣、衰退、萧条四个时期。这个周期就叫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把各个经济周期连接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波浪线,这就是著名的“康波”。解释了康波,我们就会知道,中国企业与企业家是幸运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都处于高速增长中,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全球经济刚好处于回升、繁荣期。同时,一方面因为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另一方面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WTO的时间节点,刚好避开了1979-1982,1990-1992以及1997-1998的三次全球经济危机。所以说,中国企业从来没经历过真正的经济危机或衰退,中国企业习惯了在顺风顺水中抓机会、追风口、赶浪头,获得快速发展。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受到影响,股市一直到现在还未能恢复元气。去年以及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经济下行趋势明显。最近股市也是一片惨淡,很多企业可能会熬不过这一波经济危机的冬天。纵观全球世界级企业或隐形冠军的发展史,每一个优秀企业都经历了至少两次以上的经济周期的生存考验,只有经历数次经济周期的摔打,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持续活下来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好企业。那么如何让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或者简单地说,如何让一个企业活得更久、活得更好?那就要进行系统性改革,通过系统性改革去芜存菁,创新补阙,让企业持续焕发生机。一、系统改革要树立长期价值观念。所谓长期价值,就是确立宏大而长远的目标追求,长时间为之奋斗,心无旁骛,以足够的耐心和定力,长期坚持做好心中认定的大事或事业。简单点说,就是不要只看到眼前利益,把身子站高了,把眼光放远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倡导长期价值主义?从宏观上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单一的以GDP为核心的短期政绩价值导向,快速致富的社会文化氛围,在引领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粗放式投入与浪费;单一的对物质财富增长的追求,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矛盾的激化。显然,这种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因此,国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从量到质的进化,同时也是经济增速放缓的变化,都体现了长期价值的思想。以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经济转换发展动能,以创新与人才驱动中国经济走出追求短期GDP规模发展的陷阱,目的是应对当前的经济波动周期。从微观角度看,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要适应复杂多变的不确定环境,要提升抗经济周期的生存能力,要抓住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的战略新机遇,企业必须回归初心,回归价值观,必须进行认知与思维的革命,而其中最需要改变的地方,就是要建立长期价值思维。对企业而言,需要抓住机会、顺势而为,但不能过度机会主义、投机主义,不能有走捷径、挣快钱、捞浮财的思维惯性,不能走盲目多元、不专注、不聚焦的成长路径,要舍得在人才、技术、管理这些软实力上去做长期投入,去实现真正的长期价值。许多上市公司拿着股东的钱没有去投产品与技术创新,而是去做房地产,去投P2P。许多企业实业本来做得很好,耐不住寂寞去玩虚的,一玩就自残。所以,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当中,提出“坚持聚焦主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遵循价值创造理念”。企业的长期价值不是一句口号、一碗心灵鸡汤,而是企业的一种坚定信念及脚踏实地的长期价值行动。长期价值首先体现为长远的眼光与打算,人性的弱点往往表现为只顾眼前的利益与机会,难以有长远的打算和长期的价值追求。正如亚马逊创始人索贝斯提出的:“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同台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其次,长期价值体现为远大的目标追求,大乌龟般的坚实行动。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提出来的:“华为是长远的理想主义者,我们可以为理想和目标‘傻投入’,我们可以拒绝短视和机会主义。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二十多年来,只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不被各种‘风口’和投机机会所左右,回归商业精神的本质,以客户为中心,坚定信心走自己的路。”长期价值的核心是客户价值,只有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以卓越的产品与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才有创造品牌价值的长期增长。第三,做企业是场马拉松,拼的是实力和耐力,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耐心,另一方面要学会慢下来、沉下去。确实,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极速变化的世界,人们习惯快速致富,打短平快,捞快钱,却恰恰忘记了,有时财富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个企业要做得好、做得久,不是一年两年或者三年五年就可以的,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专注,沉下心去,埋头苦干,不尚虚,不逐名,低调务实,踏实耕耘,做好自己,命运才能掌握在自已手里。第四,自我批判与创新精神是长期价值的内在动力源泉。长期价值意味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打造核心竞争力,意味着要为未来长期发展舍得投入,注重软实力的打造,注重核心能力的培育。未来社会不是简单的物联网,而是以人为核心,以人的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价值物联网。在这样一个全新时代,我们只有主动走出舒适区,才能实现变革创新成长。变革与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二、系统改革要强化组织能力建设。企业作为一个组织,要实现长期价值,关键是要强化组织的能力建设。强化组织能力建设,首先要讲好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是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文化是企业发展之根,是企业发展之魂。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且能落地,企业才能行稳致远。并且,企业文化要不断进化,结合具体的市场和时代情境进行优化和升级。文化即团队的方向和蓝图,是企业判断对错、是非曲直的核心价值观,但当它无法进化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文化看似很虚,却是最大的实。文化会形成思维,思维会影响行为,行为决定成果。我们大家都在学党史,我不知道你们学了党史,有没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位很会进行文化引导的领袖,每一次的改革、每一次的决策,他都会用简明扼要的口号进行概括,这些口号就是文化。比如,在阐述武装夺取政权时,他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在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时,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在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时,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等。通过这些口号,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这就是文化的作用和意义,也是文化两字的本义。我们目前对企业文化这一方面的工作抓得很不够,下一步有必要对一些基础的企业文化进行强化的宣传和引导,组织部门和办公室要好好谋划一下。强化组织能力建设,重点要抓好制度建设。制度是文化落地的工具,也是组织能力的根。没有制度的企业,只能停留在人治上,就会去谈人品、谈感恩、谈忠诚。这里插一句,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XX、XX、XX、XX”。这里提到的“忠诚”,不是说要忠于企业,而是要忠于岗位职责、忠于制度规范、忠于自己的内心。企业要不断优化完善制度建设,由人治变为法治,消除人为因素,才能确保企业运营的有效性。制度只有在执行好时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只有团队从上至下敬畏规则,企业才能走得更长远。抓好制度的完善性和执行力,是我们接下去要做的关键,不要让制度形同虚设。制度也不能跟文化分离,它必须由文化往下延伸,它自己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拿一个人来比喻的话,文化是人的精神,而制度是人的骨架。人的骨架不强,人就容易散架,而制度不强,企业就会散架。下一步,希望各部门好好梳理一下制度体系,做好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制度缺失的,抓紧制定建立;不健全的,抓紧修改完善;不合时宜或者不科学的,就废止掉,同时抓好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确保真正发挥作用。强化组织能力建设,关键要倡导效率优先。效率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话题,要识别并解决磨洋工等低效现象。一般来讲,企业在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往往很高效,无论是对顾客需求还是员工需求都能快速响应,因为这个时候组织活力很强,组织的敏捷性也比较强。随着组织规模越来越大,分工会越来越细,部门和岗位设置会越来越多,效率会越来越低。本以为分工越细效率越高,但实际情况往往是,随着规模发展变得越来越低效。为什么会这样?关键是协作问题。企业的组织机构随着分工越来越细,部门之间的协作流畅度就会大大减弱。最终内耗、扯皮和掣肘代替协作。从目前的情况看,效率优先在各部门纵向体现得已经比较明显,但是横向的协作协同做得还不够。希望各个部门之间,分工不分家,围绕同一个梦想、同一个目标,相互协作、相互补台。另一方面,我希望各部门负责人,不要忙得团团转,不要一味地追求眼前的高效,有时候要有点“低效时光”的存在,把这些“低效时光”用来思考企业的未来和自己的价值。作为部门负责人,更多地应该站在公司其他部门的角度、分管领导的角度、站在企业法人的角度去思考和谋划,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尊重和体恤,才能在协同作战上实现高效。三、系统改革要围绕员工切身利益。我们都知道,企业与员工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企业发展了,员工才能得益;员工发挥作用了,企业才能发展。员工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目标是统一的。因此,系统改革必须要围绕员工的切身利益。第一,改革要关注员工的发展问题。只关注企业的发展,而忽视员工发展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一些企业拼命地挖别的企业的人,而不去培养自己的员工,不建设自己的人才梯队,这是典型的只关注组织的发展而不注重员工的发展。现实中那些只是一味地拼命挖人的企业,迟早会出问题,它是无法真正建设起组织能力的。企业发展的根是“人”,经营业绩是“果”,组织人才是“因”。有因才有果,不重视因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