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1.100C5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62—2015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检测与临床应用Clinicalpracticeofcardiacmarkersincoronaryarterydiseaseandheartfailure2015-06-23发布2015-12-3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柏申、杨振华、吴健民、郭玮、王蓓丽。ⅠWS/T462—2015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检测与临床应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心脏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研制和生产心脏标志物试剂的单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CCLSEP-9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9文件用患者标本进行方法比对及偏倚评估(nationalcommitteeforclinicallaboratorystandardsEP-9methodcomparisonandbiasaestimationusingpatientsamples)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3.2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3.3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使心排血量降低,伴有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临床上引起肺淤血和周围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以及两者不同程度的合并存在。3.4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troponin;cTn心脏横纹肌收缩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蛋白质。有三个亚基:与原肌球蛋白结合的肌钙蛋白T、调节肌动球蛋白ATP酶活性的肌钙蛋白I和钙结合的肌钙蛋白C。3.5B型尿钠肽(B型利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1WS/T462—20153.6B型氨基端尿钠肽原(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erminalpro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人心肌细胞首先合成含108个氨基酸的B型钠尿肽原(proBNP),之后在内切酶的作用下被切割为含76个氨基酸的N末端B型钠尿肽原(即NT-proBNP)和含32个氨基酸的C端多肽BNP。3.7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可逆地催化ATP及肌酸之间转磷酸反应的酶,是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酶,根据分布的部位可分为肌肉型(M型)、脑型(B型)和线粒体型(Mt型)肌酸激酶同工酶。3.8肌酸激酶MB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肌酸激酶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3.9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onprotein;hs-CRPCRP是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急剧升高的主要的急性相反应蛋白,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hs-CRP是采用超敏感检测技术检测CRP,能准确的反应低浓度时CRP的水平。3.10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modifiedalbumins;IMA在缺血/再灌注发生时,由于自由基等破坏了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而导致白蛋白与过渡金属的结合能力改变,这种因缺血而发生与过渡金属结合能力改变的白蛋白则称缺血修饰白蛋白。3.11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一种存在于具吞噬功能的白细胞中的溶酶体酶,通过将过氧化氢和氯离子变为次氯酸参与对外来物质的破坏。3.12检测周转时间turn-aroundtime;TAT从医生申请检验项目到收到检验报告的时间。3.13判断值cut-offvalue临床上用于判断某种疾病可能性的临界值。3.14POCTpoint-of-caretesting不需要固定、专用的场所,在患者近旁进行的、采用可携带式分析仪器并具有操作简便和能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检测方式。4总则适用于临床的心脏标志物应具有较好的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估计的价值;对临床诊治病人有较好的指导价值;分析检测方法应特异、敏感、快速、便捷,费用合理。心脏标志物的正确应用有助于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有助于尽早进行有效治疗,减少并发症;有助于避免其他更昂贵的检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节省相关费用。心脏标志物检测结果的解释应结合患者病理生理变化,使其成为观察机体变化的重要手段。临床疾病的发展是致病因素和机体的防御-2WS/T462—2015修复机制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标志物只是部分反映了这一变化。心脏标志物的应用并不能替代认真的临床观察、分析和判断。5心脏标志物用于诊断心肌损伤5.1对疑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病人应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5.2心肌肌钙蛋白(包括cTnI和cTnT)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坏死时特异性最强和灵敏性较高的生物标志物,在ACS的危险分层中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5.3cTnI和cTnT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同,没有必要同时检测。5.4在没有条件使用cTn时,可以采用CK-MB(建议用CK-MB质量法)或总CK的检测方法。5.5不同的cTnI检测系统的参考区间不同,对同一标本的检测值可能会有明显差异,在比较不同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时应特别注意。5.6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出现如下结果之一时,应结合临床,考虑有心肌损伤、坏死:a)发病后24h内cTn检测值至少有一次超过参考范围上限值(第99百分位值);b)CK-MB质量法检测值至少有两次超过特定的参考范围上限值(第99百分位值);c)若没有条件检测cTn或未能使用CK-MB质量法时,总CK检测值超过特定的参考范围上限值两倍以上。5.7发病6h以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中,肌红蛋白是目前较好的早期标志物。5.8在临床观察了解MI后有无再梗死或梗死区域有无扩大时,肌红蛋白或CK-MB是较好的标志物。5.9开展cTn检测后,在诊断AMI时应不再应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及β-羟丁酸脱氢酶(β-HydroxybutyrateDehydrogenase,HBD)等检测项目。5.10心电图已有ST段抬高和(或)出现病理性Q波的ACS患者,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诊治措施,不必再等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5.11血修饰白蛋白(IMA)检测出早期心肌缺血的临床灵敏度较高,但其临床特异性还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5.12过氧化物酶、CD40配体、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等在评价心肌缺血和ACS危险分层方面显示较好的价值,但其临床特异性还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6心脏标志物用于ACS危险分层6.1cTn是较理想的危险分层标志物。对所有心电图检查无ST段抬高、临床疑似ACS的患者应进行cTn的测定。如果测定结果超过参考范围上限(第99百分位值)时,应考虑有发生猝死和其他心脏事件的危险。此类患者在就诊时及随后的观察中应进行系列的采血,检测cTn。对大多数患者,如就诊时检测为阴性,则应分别于6h~9h和12h~24h内再采血检测cTn。6.2检测BNP或NT-proBNP可用于对心电图检查无ST段抬高、临床疑似ACS的患者的危险分层。6.3高敏感法检测C反应蛋白(hs-CRP)也可用于疑似ACS患者的危险分层。临床治疗降低hs-CRP能否减少心脏事件发生尚无定论。7心脏标志物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治7.1检测BNP或NT-proBNP是诊断心力衰竭(HF)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的患3WS/T462—2015者,检测BNP或NT-proBNP有助于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BNP或NT-proBNP增高不等于都是心力衰竭;BNP或NT-proBNP不高特别有助于排除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诊断。BNP或NT-proBNP在舒张期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7.2BNP或NT-proBNP对心脏疾病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相似,没必要同时检测。7.3有证据表明,在MI后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或有HF危险性(有MI史;糖尿病等)的患者中检测BNP或NT-proBNP有助于HF的早期发现或诊断。7.4在对ACS或HF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估计时,BNP或NT-proBNP可提供有临床价值的信息。7.5在BNP或NT-proBNP的检测参考方法确立之前,检测值的单位应为ng/L,不宜用pmol/mL。7.6BNP或NT-proBNP在预后评价和治疗指导等方面的应用仍需更多的临床实验证据支持。BNP或NT-proBNP的生物变异约为100%。在解释治疗后BNP或NT-proBNP测定值的变化时应考虑生物变异因素。许多因素(如:肥胖、肾小球滤过功能、甲状腺功能、应用雌性激素等)可影响BNP或NT-proBNP的水平,应分别建立上述人群无HF时的参考范围。BNP在体外保存稳定性较差,加入精氨酸蛋白水解酶抑制剂或缓激肽抑制剂可减少降解,延长稳定保存时间。NT-proBNP在体外较稳定。8hs-CR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8.1C反应蛋白(CRP)是心血管炎症病变的生物标志物。个体的CRP基础水平和未来心血管病的发病关系密切。CRP水平与一些传统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指标(如年龄、吸烟、血胆固醇水平、血压、糖尿病等)没有直接关系。CRP可增加血脂检查、代谢综合征和Framingham危险评分的预后价值。8.2由于健康人体内的CRP水平通常3mg/L,因此,筛查应使用高敏感的检测方法(highsensitiveCRP,hs-CRP),即检测方法应具有能检测到≤0.3mg/L的CRP的能力。8.3用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时,hs-CRP1.0mg/L为低危险性;1.0mg/L~3.0mg/L为中度危险性,3.0mg/L为高度危险性。如果hs-CRP10mg/L,表明可能存在其他炎症,应在其他炎症控制以后重新采集标本检测。8.4检测hs-CRP宜进行两次(最好间隔两周),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的基础。9心脏标志物的联合应用许多心脏标志物不仅在心肌损伤时出现异常,而且在HF等其他心脏疾病时也出现异常,即某一心脏标志物并不仅仅在某一心脏疾病状态时才有异常变化,而一种心脏疾病状态时常常几种心脏标志物先后都有异常变化,并且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心脏组织损伤或功能改变的情况。心脏标志物合理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疾病(ACS、HF等)的患者,使病人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助于监测病情;有助于估计患者的预后;有利于提高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的灵敏性和特异性。10心脏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测10.1分析前信息10.1.1标本准备应注意以下信息:a)不同材料容器的影响(例如:检测BNP的标本容器宜为塑料的而不是玻璃的);b)真空采血管分离胶的影响;4WS/T462—2015c)不同抗凝剂的影响;d)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对标本的影响;e)BNP和NT-proBNP的体外稳定性。10.1.2检测方法应注意以下信息:a)抗体的识别位点;b)与其他心脏标志物的交叉反应;c)干扰因素(如:嗜异性抗体、类风湿因子、人抗鼠抗体等);d)不同的校准品及其定值方法;e)可报告范围;f)稀释方式等。10.2标本采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