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博物馆导游词【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志愿者博物院解说词河南是中国第一文物大省: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140多万件;国保单位97处,省保666处,市县保2300多处;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河南占17项。河南,只有河南的文物,才能构成一个完整序列,见证华夏文明八千年绵亘不断的历史华章。河南博物院的中心建筑的外形呈覆斗金字塔状,其建筑灵感来源于河南登封的观星台外形,内部分为三层。我们现在所在的一楼大厅,可以看一下正中间的这个巨型雕塑,它就是我们河南省的简称“豫”的来历,大家都知道,“豫”字是由“予”和“象”呈左右结构组成,“予”就是人。这里中间的这个人和两边的象,也正是“豫”字的象形写法,一人从中间推开二象,如开门状,就好像是开启“华豫之门”,迎接天下宾客的寓意。在这个巨型雕塑的后面,是以中岳嵩山为背景的,两侧还有开封的铁塔等河南历史遗迹的标志建筑。大家再看脚下的这个特殊的图案,说它特殊,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它和我们经常见到的道家阴阳鱼的图案的非常相似,这个就是道家阴阳鱼图案的前身——浑圆太极图,这个图案,浑圆一体,呈向四周辐射状,也暗示了的中原者的天下的含义。黄河流域是人类较早出现的地区之一,河南境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就有二十余处,出土的遗物及人类化石表明:距今几十万年前,这里已经有人类活动,他们以洞穴为家、打制石器、采集、狩猎、懂得用火,创造原始的文化。在这里我们展出的有旧石器时代的一些工具,有用于削刮的削刮器,用于砍伐砍砸器和用于雕刻的尖装器等,还有一颗出土于南阳南召的类人猿牙齿。距今已有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中原大地已经产生了原始的锄耕农业。伴随着农业的出现,制陶、纺织等手工业相继产生,先民的开拓奠定了中国农业文明的基础。人类从打制石器也逐渐的向磨制石器是转变,磨制石器更加锋利,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也表明了人类有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在这里我们展出了石斧、石镰和石铲,还有石磨盘和石磨棒。石斧、石镰和石铲的作用与我们今天的几乎是一样的,石磨盘长68cm,石磨棒长58cm,主要用于稻谷的脱壳,1978年出土于新郑裴李岗。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陶鼎,叫做乳钉纹红陶鼎,1977年出土于新郑裴李岗,它表面的这种纹饰叫乳钉纹,在以后很多的陶器和青铜器上都有应用。鼎的作用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锅,这个鼎通高22cm,口径23cm,是手工制作的,首先搓泥成条,盘制成胎,烧制而成。接下来我们将要看到一件“骨笛”,这件文物1978年出土于漯河舞阳贾湖遗址。它是用仙鹤的尺骨制作而成,长,它的两端粗细不一,这样就导致了音调的难以调节,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它的大孔旁边还有小孔,以调节音阶。它可以吹奏出六个音阶,甚至有可能是七个音阶。这件展品叫做双连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1972年出土于河南郑州市大河村,通高20cm,以泥质红陶作成两壶并联,连腹处有一圆孔相通,两壶体近似于橄榄型,通体施红衣,绘黑彩平行线条纹。是一种饮酒器皿,使用时两人共执此壶,同时饮用。这种饮酒习俗在现在的少数民族中仍有沿用,它是友好、团结、联合及爱情的象征。紧接着我们看到的都是仰韶文化时期的文物,多为彩陶,器物身上的花纹各不相同有鱼图腾、鸟图腾、植物崇拜、动物崇拜、生殖崇拜和天文崇拜。从这些图腾崇拜中我们不难看出,仰韶彩陶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一定水平,其绘制出的图案,有许多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这是1987年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蚌壳龙虎图案”的仿制品,我们把它称为”中华第一龙”,出土地濮阳也因此称为“龙乡”。出土的时候,墓主人为一老年男性,头南足北,身长米,在其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左侧为龙图案,身长米,高米,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腾飞。右侧为虎图案,身长米,高米。虎头微低,圜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摆,四肢交替,如行走状,形如下山猛虎。在其脚的下方,还有用蚌壳摆放的北斗七星的图案,这一组展品的摆放位置正好与我们常说的“左青龙,右白虎”相吻合,这也正体现了古老的星象和方位意识。此后我们看到一件很是不起眼的文物,可它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块儿铜渣,这块铜渣出土于周口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长厘米,断面近正方形,铜绿色。证明在四千三百年前人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冶铜技术,这是人类物质文化由石器向青铜转变的物证。这两节陶制管道,这就是当时的排水管道,和今天的排水管的外形和相似,每节长35—45厘米不等,直筒状,一端有榫可以套接。出土时成北高南低状,易于向外排水。如果说铜渣的出现划开了陶器时代与青铜时代,那么这两节排水管道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将有穴居生活走向了城邦生活。人们便告别洞穴生活,建立起最早的村落。从半地穴式房子到原始城邦,居住条件的改变不仅意味着建筑水平的提高,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婚姻及组织结构的发展。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宫殿模型,原址出土于洛阳偃师二里头,占地一万平方米,四周有长廊相接,形似我们现代的四合院。在二里头的遗址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灰陶,其中也有一部分青铜器,也体现了青铜工艺的逐渐成熟。商朝历经公元前十六世纪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四百余年,由于受到政治、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频繁迁都,多在河南境内,郑州也是当时的重要建都之地,现在还可以在商城遗址上看到当时的土城墙,也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郑州的二里岗出土了大量的灰陶器和青铜器,因为商朝饮酒成风,这些文物也多为酒器。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象征,早在商代就已经产生。中原地区出土的瓷器花纹繁缛,形制美观,用高岭土烧制的白陶,以及火候较高、质地坚硬施有青釉的瓷器,为我们找寻瓷器之渊源提供了线索。这件文物叫做原始瓷尊,1955年出土于郑州商代墓葬中,它是用高岭土烧制,烧结温度高达摄氏一千度以上,表面施青色薄釉,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瓷器。商周时期,河南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不仅有了瓷器的发端,青铜器作为这一时期文明物质象征,在祭祀、战争、宴飨等重大国事活动中也得到了大量使用,不仅有威严凝重的庙堂祭器,而且还有纷繁多样的兵器和生产工具等。其冶铸技术、造型工艺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下面我们看到的就是国之重器——鼎。相传夏铸九鼎,三代奉为传国之宝,作为国家政权象征的青铜礼器在中原的最早出现,证明中原地区率先跨入了青铜时代的大门。商代和西周时期,随着礼乐制度的完善,代表这一制度的成套青铜礼器也走向鼎盛,它以瑰异庄严的形象和繁多的品类,显示了商周贵族对上天和先祖的敬畏,对自身权势,财富的肯定和炫耀。这个方鼎——乳钉兽面纹方鼎出土于郑州商城遗址,这种商代前期的大型王族重器,提供了置帝都于中原的史实依据。此鼎深腹四足,沉稳优雅,简洁有力的阴线,在器物的上腹与四足刻画出兽面纹,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青铜方鼎之一。商朝后来建都于殷,也就是今天的安阳地区,在安阳地区发现了大面积的商王朝宫殿遗址,同时在安阳的小屯村也发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顾名思义,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当时的人们无法理解自然现象的无穷变化,就迷信于占卜,首先在龟甲或兽骨上钻孔,把要占卜的内容刻写在上面,然后放在火上烧,根据骨表面烧裂的裂纹走向以断定事情的吉凶,最后把推测的结果也记录下来,这就是甲骨文中记录的内容的形式。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成体系的文字,其中保存了商代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文化资料。甲骨文是较成熟的文字,基本反映了我国古文字的造字规则——“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还有大量的商代青铜器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下面我们看到的这几件青铜器就是出土这里。妇好是商王朝第二十三代帝王武丁的妻子,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并且参与国事,受到武丁得荣宠,在其死后,予以厚葬,其墓穴中出土的青铜文物就有468件之多,可见她的地位之显赫。这里还有一件和妇好有关的文物,它的造型非常的别致,名叫“妇好枭尊”,妇好枭尊是当时的盛酒器具,此尊的外形取一只昂首“”目的鸮鸟,双爪与下垂的尾翼形成三足支撑,器身各种繁缛勾连的纹饰达八种之多,鸮被商人视为神禽,商代青铜器纹饰中多有此类形象出现。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件展品的名字叫“玉柄铁剑”,在出土的已经断为两截。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三门峡虢国墓中,长20厘米,径长13厘米,剑柄是玉质,剑刃是铁质,剑柄和剑刃的连接处是绿松石,从这件文物上可以考证,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冶铁技术,因为它的年代之早,所以它又被叫做“中华第一铁剑”。在铁剑旁边的是和“中华第一铁剑”一起出土的是“金腰带饰”,它是纯金质地,含金纯度大百分之九十八,其自身价值及历史价值都是不可低估的。缀玉覆面出土于三门峡市虢国墓,是西周文物,它是用玉片串缀起来覆盖于死者的脸上,以企图达到防腐的目的,这就是我们后面将要看到的金缕玉衣的前身。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约公元前550年)文物,1923年出土与新郑市李家楼村,同样的有两个。造型和花纹装饰及大小几乎完全一样。其中一个藏于故宫博物院,通高厘米,口径横长厘米,纵长26厘米;另一个藏于河南博物院,通高厘米,口径横长31厘米,容酒器。为扁方体,修颈斜肩,腹垂鼓,双耳,圆足,有盖,盖沿铸镂空莲瓣纹两层,盖中心有一块与——吻合的钢板,上铸一只亭亭玉立的仙鹤,双翼展开,引颈欲鸣,盖边饰窃曲纹,两兽尾部相连,连接处插——壶腹边饰蟠龙纹,龙角竖立,回首反顾,塌腰卷尾,身雕鳞纹,壶腹四隅各有一神兽,兽脚弯曲,顶端分叉,肩生双翼。长尾上卷,圆足下两只做吐舌状的伏虎支撑壶体。器身上龙与鹤采用分铸法铸造。莲鹤方壶之所以闻名天下,主要是因为它造型巧异精妙,铸造亦很工致。壶上物象众多,杂而不乱。神龙怪虎。神态各具。最具特色的是壶盖上之莲鹤:莲花肥硕盛开,仙鹤站立花蕊,一大一小,一静一动,一花一鸟,搭配巧妙。青铜艺匠对鹤对鹤的雕塑尤为成功,它型神俱佳,栩栩如生,似乎若有人猛喝一声,它就会振翅欲飞。接下来我们将要认识一个古城遗址,它叫“郑韩故城”。郑韩故城位于河南新郑市城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都城,郑、韩两国先后在这里建都长达五百三十年之久。城内发现多处贵族墓地及铸铜、铸铁和刻骨作坊遗址。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组展品就是出土于此,这是一组鼎和簋的组合,一共是九鼎八簋,大家知道,“九鼎八簋”这个规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而在这里,经专家考证,出土该组鼎簋的遗址是一个诸侯的墓葬,这是对天子的一种不敬,可见此时“礼崩国乱”,是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的一种表现。与此组文物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对“龙耳双壶”,也是分外显眼。这些都是诸侯权势与地位的象征。看了这些青铜器中的大物件,我们再看一下这件造型别致的生活用具——跽坐人铜灯。跽坐人铜灯为战国时期文物,出土于三门峡虢国墓,是青铜质地,它的下部分是一个奴仆跪俑,看上去非常的温顺,把对主人的那种恭敬的表情显示了出来;中间是支撑部分,最上端是托盘,这三部分可以拆分开,以便于清洗。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器物有了组合的形式,在使用、挪动或清洗时都方便了许多。青铜兵器在青铜文化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商周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锐利的兵器为疆域的开拓,,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开辟了道路。这里首先为我们展出的是“国之利器”,其兵器的种类有铜戈、铜钺、铜剑和铜镟等。商周时期,人们在青铜器铸造的过程中,在青铜中按照一定比例掺入了锡、铅、锌等金属,总结出不同的合金比例铸造不同的器物,同时,失蜡、模印、嵌错、刻划等工艺也相继出现,使青铜器的工艺水平达到了顶峰。下面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巨型壁画“四神云气图”,1987年出土于商丘永城芒砀山柿园汉墓,墓主人是梁王长子刘曼,为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文物,长550厘米,宽350厘米,画中有青龙、白虎、朱雀以及蛇形怪兽,其排列没有一定的规则,但是其错落有致,布局得当,看上去气势磅礴,色形鲜艳,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壁画。古人以为,玉能防腐,于是就把玉片用金丝穿连起来,做成“盔甲”状,穿在死去的人的身上,但愿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