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20B38LY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3093—2019林下种植白及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cultivationofBletillastriata(Thunb.)Rchb.f.underforestscanopy(发布稿)2019-10-23发布2020-04-01实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LY/T3093—2019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皖西学院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经济林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7)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皖西学院、金寨永惠康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金寨森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海南新星烁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中草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徽斛生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ft东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厚军、陈乃富、戴军、叶少川、韩邦兴、陈存武、陈乃东、方旭东、李雷、高海贵、王炳星、张莉、张质彬、高永红、苏亚平、陈晋銮、翟红莲、赵红霞、周武。LY/T3093—20191林下种植白及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chb.f.)种源选择、种苗培育、林下种植、采收与采后处理、有害生物防控、档案管理等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利用白及种子,采用无菌播种技术繁育白及种苗,林下白及种植及采收处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3543.2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JB/T10594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原球茎protocorm种子经过胚的膨大,种皮破裂后形成肉眼可见浅黄色呈球状或圆锥状的原胚。3.2白及驯化苗bletillastriataacclimatedseedlings白及组培苗出瓶后移栽,经过6-12个月种植培养成的大苗。3.3避雨栽培模式shelter-from-raincultivationmode在钢架大棚或温室等设施条件下,雨水不会直接淋入种植地的种植模式。3.4LY/T3093—20192非避雨栽培模式not-shelter-from-raincultivationmode雨水直接淋入种植地的种植模式。4种源选择4.1原植物原植物应符合《中国植物志》收载的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sfriata(Thunb.)Reiehb.f.)的植物特征,经过鉴定确认。4.2留种要求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留种,留种区域直径1km内无白及或近缘种种植。4.3蒴果选择及处理4.3.1蒴果选择选择成熟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未开裂的蒴果。4.3.2蒴果处理用清水充分清洗表面,晾干,用洁净纸包裹,在4℃条件下低温处理15d后的蒴果,用75%酒精浸泡15min~20min后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1s~2s,备用。清洗水符合GB/5749要求。5种苗培育5.1无菌播种在无菌条件下,剖开经4.3.2处理的蒴果,将内含的种子均匀撒播一层于MS培养基表面,立即封住瓶口。5.2种子萌发播种的培养瓶置于温度为(25±2)℃的洁净环境中暗培养一周后,在光照强度为1500μmol·m-2·s-1~2000μmol·m-2·s-1,光照时长为10h/d~12h/d的条件下,继续培养30d~45d形成芽体。5.3Th根壮苗选择芽体健康,无污染,芽高2.5cm~3.5cm的芽体,植齐瓶内1/2MS培养基平面上,生根壮苗。光照强度为1500μmol·m-2·s-1~3000μmol·m-2·s-1,光照时长为10h/d~12h/d,培养65d~75d。5.4炼苗LY/T3093—20193种苗在温度15℃~35℃、光照2000μmol·m-2·s-1~20000μmol·m-2·s-1范围条件下锻炼15d~20d后,以种苗叶片变深绿即可出瓶。5.5出苗及种苗质量5.5.1出苗5.5.1.1出瓶打开瓶口,取出种苗,用流动水进行清洗,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清洗水符合GB/T5749要求。5.5.1.2消毒将清洗好的种苗用广谱性杀菌剂稀释1000倍喷雾或浸泡5s~10s。处理后置于阴凉地方平摊存放,堆放高度2cm以下。5.5.2种苗基本要求用于栽培的种苗应无污染、无烂茎、无烂根、无黄叶、叶色深绿且正常展开。5.5.3种苗分级种苗分级标准见表1。表1白及种苗分级表指标(单位)等级一级二级根数/条≥31~2叶片数/片≥42~3苗高/cm>3.502.50~3.50苗径/cm>0.150.10~0.15球茎有有5.5.4判定规则5.5.4.1种子抽样抽样方法按照GB/T3543.2扦样要求执行。5.5.4.2根数目测根数。5.5.4.3叶片数目测叶片数。LY/T3093—201945.5.4.4苗高从植株基部至最高叶片尖端的距离。5.5.4.5苗茎用游标卡尺测量茎的最粗部位值。5.5.4.6球茎目测球茎有无。5.5.4.7等级判定根数、叶片数、苗高、苗茎、球茎五项指标必须同时达到本标准6.5.3指标要求的方可判定为一级苗或二级苗。五项指标中即使有四项指标达到一级苗标准,而另一项只达到二级苗标准,则为二级苗;五项指标中即使有四项指标达到二级苗标准,而另一项未达到二级苗标准,判定为不合格苗。5.6存放消毒后的种苗存放应注意通风、透气,并附上标签。存放期间应保持叶片不萎蔫,不脱水,可喷水增加叶片湿度,水质符合GB/5749要求。出瓶后3d后外运进行驯化。5.7种苗驯化5.7.1环境选择环境空气符合GB3095要求;有机防控种植地块排灌系统与常规地块应有隔离措施,灌溉水质符合GB5084要求;土壤符合GB15618要求。5.7.2避雨栽培模式白及驯化苗的种植5.7.2.1整地施基肥畦内土壤深翻30cm,同时亩施1000kg~2000kg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耙平。横向开3cm-5cm深的定植沟,备用。5.7.2.2栽培设施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符合JB/T10594的要求。5.7.2.3组培苗处理选用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和氨基酸寡糖的生物农药配成800倍~1000倍液,将组培苗放置在溶液中浸泡30s~60s,然后取出放置阴凉处,凉干表面水分后即可用于定植。5.7.2.4定植5.7.2.4.1定植时间2月~11月均可。最佳定植时间为3月~5月。5.7.2.4.2定植密度LY/T3093—20195株行距5cm×(5~8)cm进行,每平方米定植量250株~400株。5.7.2.4.3定植方法栽植于定植沟内,覆土以盖住球茎为标准,苗要栽正。5.7.2.4.4浇透定根水定植24h后方可浇“定根水”,浇水时不能冲掉覆土而露出球茎。5.7.2.5管理5.7.2.5.1温度、水分、湿度、光照控制白及的生长温度为15℃~35℃,适宜生长温度为25℃~27℃,冬季温度不低于-5℃为宜。适宜生长空气相对湿度为75%~90%。基质含水量20%~30%。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0μmol·m-2·s-1~200000μmol·m-2·s-1。5.7.2.5.2追肥叶色变淡或见黄,可叶面喷施腐殖酸肥及其它生物叶面肥,施用量按说明书执行。5.7.3非避雨栽培模式白及驯化苗的种植5.7.3.1整地施基肥土地深翻后旋耕2次~3次,旋耕时施入基肥,混匀土与肥。施肥种类、施肥量同“9.2.1整地施基肥”。5.7.3.2组培苗处理、定植密度、定植方法、浇透定根水、追肥同“5.7.2”。5.7.3.3定植5.7.3.3.1定植时间3月~10月均可,最佳定植时间为3月~5月。5.7.3.4管理5.7.3.4.1温度、光照、水分、湿度管理搭建简易遮阳网控温、控光照,遮阳网选取75%遮光率。遮阳网搭建高度2m~2.5m为宜。控制土壤湿润即可。湿度可通过喷雾(淋)设施进行调控。6林下种植LY/T3093—201966.1场地条件空气质量符合GB3095二级标准要求,土壤质量符合GB15618二级标准要求,灌溉水水质符合GB5084要求。林分郁闭度0.4~0.6,林种、坡向无要求,海拨300m以下,坡度15°以下,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有水源,排灌方便的林地、林缘。具有防止野生动物危害的设施。6.2林地整理栽植前,清除灌木、草、杂质,根据林地坡度及劳动力情况采取梯田或畦式整地,畦宽1.4m~1.6m。6.3整地要求开垦深度30cm~40cm,清除土中大石块、树根等。6.4整地施入基肥结合整地,亩施1000kg~2000kg有机肥作为基肥。6.5定植前处理将白及驯化苗挖起,球茎及根浸入1500倍的6%寡糖.链蛋白溶液中约60s,沥干球茎及根的表面附着液。6.6定植6.6.1定植时间3月底初至9月底均可。最佳定植时间为3月~5月。6.6.2定植密度林下栽培定植密度20cm×20cm株行距进行栽植。6.6.3定植方法视根系占地面积起穴,按每穴15g~20g量施入腐熟饼肥(豆粕、菜籽粕等)。饼肥与穴内土壤充分混匀,然后将白及驯化苗苗栽植在穴中,覆土,覆土厚度以盖住根系、茎基部在土中深度不超过2cm~3cm为宜。不宜栽植过深、不宜覆土过厚,栽苗要正。栽后24h及时浇透“定根水”。6.7管理技术6.7.1水分管理严重干旱天气要人工浇水或人工喷淋叶片;多雨季节清沟排水,防止水渍。6.7.2追肥方法LY/T3093—20197同“5.7.2.5.2”追肥。7采收与采后处理7.1采收白及栽培3年后采收,采收季节为秋末冬初,采挖时用平铲或小锄将鳞茎连土一起挖出,摘去须根,除掉地上茎叶,抖掉泥土,运回处理。7.2采后处理将块茎分成单个,用水洗去泥土,剥去粗皮,置开水锅内煮或烫至居中切开,目测内无白心时,取出自然冷却,去掉须根,晒或烘至全干。放撞笼里,撞去未尽粗皮与须根,使之成为光滑、洁白的半透明体,筛去杂质即可。收购切片的地方,可趁鲜切片,干燥即可。8有害Th物防控白及主要病、虫害防治见附录A、附录B。结合整地、中耕,人工除草。9档案管理基础资料、生产管理资料等均须建立档案并由专人保管,长期保存,具备条件的应建立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9.1基础资料蒴果的来源、采收批次、时间、处理方法、条件和时间等;施肥种类、施用量、次数;留种植株病虫防治的用药种类、施药方法、时间、次数;以及留种植株其它各种农事管理措施均应作详细的生产记录9.2Th产管理9.2.1育苗管理蒴果用量、培养时间、培养管理、炼苗情况、育苗条件、栽植时间、栽植后成活率等。9.2.2林下种植管理种植时间、种植方法、种植种苗成活率;种植后施肥种类与次数、施肥时间、施肥量;农药的使用种类、浓度、次数、防治对象及施药方法;除草方法、时间等农事操作措施。LY/T3093—20198附录A(资料性附录)白及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A.1主要病害A.1.1软腐病于发病初期,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4000倍液,或90%新植霉素4000倍液,每隔7天~10天喷1次,连喷2次~3次,喷洒。A.1.2黑斑病于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10天喷1次,连喷2次~3次,喷洒A.1.3叶斑灰霉病清除病株残体,发病早期摘除下部病叶;及时采取药剂防治。可以轮换使用以下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400-500倍液喷施。A.1.4根腐病对于此病,以预防为主,发病后无根治效果的方法。预防方法:雨水过多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低洼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当等条件有利于发病。苗床要注意通风排水,增加土壤通透性,丰富生态多样性,避免根腐病发生。LY/T3093—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