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公司业绩报告【前言导读】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的“公司业绩报告”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呢!发电公司业绩评估报告1发电公司业绩评估报告一、企业基本情况辽宁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清电公司”)位于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其前身清河发电厂始建于1966年,1970年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经4期扩建1984年末全部竣工。1、2期工程装机容量4×100mw(其中2期工程2×100mw机组为前苏联生产),3、4期工程装机容量4×200mw(其中3期工程3×200mw机组为前苏联生产),现总装机容量1200mw。清电公司年发电消耗原煤400万吨左右,设计煤种主要为辽宁铁煤集团生产的长焰煤,发热量一般在17145kj/kg,挥发分一般在40。由于铁煤集团煤炭资源紧张,现煤源主要构成为铁煤集团约5、黑龙江龙煤集团约30、内蒙古霍煤集团约5、吉林辽源矿务局约20、其他地方矿约10。煤炭运输方式为火车运输,有铁路专用线公里,自备机车6台。20xx年,清电公司作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主辅分离、运检分离改革的试点单位,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深化体制改革工作,至20xx年年底将原清河发电公司一分三,即辽宁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清河电力检修有限责任公司和辽宁清河电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的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存续公司管理和运行发电资产。二、评估过程简述清电公司能耗专项评估队根据集团公司安生综合函[20xx]12号“关于对清河发电公司进行能耗专项评估的通知”精神,于20xx年6月22日至7月9日对清电公司的能耗管理进行了为期18天的专项评估。评估队共有8人组成,其中有队长1人,队员7人。评估队共分三个组,分别是燃料管理组3人,运行指标组2人,非生产耗能组2人。本次评估重点围绕清电公司自20xx年1月至5月供电标准煤耗指标不正常升高的问题,对影响该指标的有关燃料管理、运行指标管理、非生产耗能管理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评估队严格按照集参考资料,少熬夜!团公司《发电企业业绩目标和评估准则(试行)》、《发电企业业绩评估指南(试行)》、《发电企业业绩评估管理制度》等业绩评估标准文件为依据,本着“标准高,评估准,分析透”的原则,采取访谈、现场调查、核查报表和台帐、调阅有关历史数据和规章制度等方式。评估期间共查阅规章制度40份、报表121份、有关文字材料74份、日志37份;访谈有关人员156人次,其中:厂级领导4人次,中层管理人员36人次,一般管理人员72人次,其他人员51人次;召开座谈会2次,问卷调查1次。此外,评估队参加了6月末煤场盘煤2次,随机采样1次,监测原煤采样2次,抽查原煤样10份。为使这次能耗评估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正式评估前一个月,评估队按程序对清电公司能耗专项评估进行了预访问;评估期间,集团公司业绩评估办公室袁德、柳光池两位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对评估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外,清电公司对这次能耗专项评估较为重视,从厂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能以坦诚开放的态度提供资料、给予配合,这些为这次专项评估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谨向清电公司表示感谢。评估活动,未找出值得推广的良好实践,共找出有待改进的地方8项。三、基本评价及主要评估结论(一)能耗管理工作基本评价今年以来,清电公司在煤炭资源紧张、煤炭质量下降、煤炭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不利的外部市场环境下,能够克服困难,千方百计组织煤源,争取多发电量。今年在去年完成亿千瓦时电量的基础上,1-5月累计完成发电量265657万kwh,连续安全运行达292天,本年已实现一个百日安全生产周期。但是,清电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企业能耗指标的异常情况,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致20xx年1-5月供电煤耗指标大幅度上升。20xx年1-5月清电公司累计完成供电煤耗/kwh,同比上升/kwh。其中1月份完成/kwh,同比上升/kwh;2月份完成/kwh,同比上升/kwh;3月份完成/kwh,同比上升/kwh;4月份完成/kwh,同比上升/kwh;5月份完成/kwh,同比上升/kwh。供电煤耗如此大幅度上升是不正常的,反映了企业在能耗管理上长期存在着较多有待改进的地方:1、清电公司领导对能耗管理不够重视。表现在:一是对集团公司下达的20xx年度能耗考核指标:供电煤耗383g/kwh、综合厂用电率(中电投安生[20xx年]62号文件),没有按计划分解,分月控制,也没有具体的保证措施。二是对目前供电煤耗和综合厂用电远远高于参考资料,少熬夜!集团公司下达的考核指标,没有及时组织综合分析,找出影响能耗大幅度升高的真实原因,更没有具体的解决措施。三是能耗管理上职能部门界面不清晰,责任不明确,分析不及时,措施不具体,考核不到位。2、整体能耗管理水平低下,个别环节问题比较突出。表现在:一是思想意识、管理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淡化,还没有完全摆脱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二是燃料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燃料管理只注重煤耗和入厂、入炉煤热值差两个指标,忽视全过程管理;数据统计人为调整,煤耗不准确,以致出现入厂、入炉煤热值差和供电煤耗值大起大落,根本不能反映机组的实际煤耗水平;煤场管理薄弱,采、制样、化验工作缺少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三是非生产用能管理观念陈旧,缺乏效益意识。非生产用能计量装置不全,无法核实真实的供热、供电负荷,只是象征性收取,无法保证全额回收,大部分都纳入煤耗计算,影响了机组煤耗水平。四是运行指标管理粗放,很多经济指标长期偏离设计值和规定值,没有组织研究解决,使得机组运行经济性较差。(二)主要评估结论1、在当前设备健康状况、机组运行工况和发电负荷率等条件下,机组全年平均供电煤耗应在380g/kwh以下(1)在不增加机组技术改造前提下,通过加强设备检修、维护和运行管理,提高机组运行指标水平和大机组发电比,减少启停次数,降低各种单耗和综合厂用电率,至少可降低供电煤耗10g/kwh。(2)加强非生产用热、用电管理,规范与实业公司的关联关系,对非生产用热、用电做到全部收费,至少可降低供电煤耗12g/kwh。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加强燃料全过程管理(包括入厂、入炉煤热值检验、入炉煤计量、煤场管理、燃煤的掺烧调配等),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减小热值差,保持入炉煤质相对稳定,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损耗。2、清电公司20xx年1-5月供电煤耗上升原因清电公司20xx年1-5月供电煤耗累计完成值与同期比较上升了/kwh,需多耗用原煤万吨。(1)生产小指标综合影响使供电煤耗上升/kwh,多耗用原煤万吨。评估队用反平衡方法计算与同期比较,今年因发电量较同期少发23370万千瓦时,综合厂用电率同比上升个百分点,生产小指标综合影响使供电煤耗上升/kwh(机组指标分析影响上升/kwh),多耗用原煤万吨。(2)供电煤耗存在人为压低现象,煤耗上升/kwh,使煤场亏损万吨。评估队用反平衡方法计算20xx年1-5参考资料,少熬夜!月供电煤耗累计值为399g/kwh,煤耗水平基本符合机组实际情况。清电公司20xx年1-5月份统计上报供电煤耗累计值/kwh,人为调整,影响煤耗上升/kwh,以致账面存量增加,引起煤场亏损万吨,煤场亏损对今年煤耗大幅度升高有较大影响。(3)燃料管理影响供电煤耗上升/kwh,多耗用原煤万吨,是今年1-5月供电煤耗上升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详细分析见附件1;20xx年1-5月非生产供热耗煤同比无影响。)四、有待改进的地方(一)煤耗计算数据混乱,不能反映机组真实煤耗水平事实依据:1、煤耗计算采用原始数据混乱。清电公司统计上报供电煤耗计算入炉煤耗煤量数据源有三个,分别是燃管中心月统计耗煤量、皮带秤月累计用煤量、生产早报累计上煤量。20xx年1月采用皮带秤计量耗煤量379976吨,20xx年2月采用燃管中心上报耗煤量309429吨,20xx年5月采用生产早报累计上煤量329538吨。2、计算入炉煤量人为调整。20xx年7月燃管中心上报耗煤量为335710吨,而计算煤耗所用入炉煤量为319710吨,人为调整16000吨;20xx年8月燃管中心上报耗煤量为373934吨,而计算煤耗所用入炉煤量为328934吨,人为调整45000吨;20xx年11月燃管中心上报耗煤量为393592吨,而计算煤耗所用入炉煤量为377592吨,人为调整16000吨;20xx年5月生产早报耗煤量为329538吨,而计算煤耗所用入炉煤量为319538吨,人为调整10000吨。3、入炉煤热值不是实际检测值,而是入厂煤热值减去人为调整数确定入炉煤热值。20xx年1~2月在入厂煤热值上减去120kcal/kg,3~6月在入厂煤热值上减去110kcal/kg,10月在入厂煤热值上减去410kcal/kg。20xx年2月在入厂煤热值上减去318kcal/kg,3~5月在入厂煤热值上减去120kcal/kg。4、皮带秤1995年安装至今不能正常运行,无法对入炉煤量用计量装置进行统计。20xx年4月19—28日,皮带秤数据失灵,分炉上煤量和累计上煤量均在亿吨以上;6月26日,8号炉上煤量出现负数。原因分析:1、清电公司对煤耗指标管理概念不清,只关注煤耗指标的最终数据,不重视对影响煤耗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对集团公司及中电国际的燃料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对煤耗管理没有明确一个职能部门归口负责,煤耗管理参考资料,少熬夜!的相关部门职责不清,当煤耗出现不正常波动时,没有管理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全面分析,查找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和防范措施,而是随意调整数据。2、入炉煤没有采样装置,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无法对入炉煤质量进行检验,造成了入炉煤热值人为调整确定,同时也不能对入厂煤质量进行核对监督。3、清电公司长期不重视皮带秤管理,皮带秤检定制度不符合集团公司的要求,皮带秤检定有章不循。《清电公司燃煤入炉计量系统检修、维护、校验管理规定》条款:入炉计量系统每月进行一次实煤标定,不符合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制度每月校验2~4次的规定。实际工作中也没有按自己规定的制度校验皮带秤,20xx年仅4月和6月各校验一次。改进建议:1、公司领导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能耗的过程管理,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燃料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完善的入炉煤计量及采、制、化管理制度,明确煤耗归口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职责,建立煤耗分析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发、供电煤耗的正、反平衡验证,对不正常的煤耗波动保持高度的警觉,及时组织分析、查找原因,限期制定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入厂煤和入炉煤热值差的真实性。2、煤耗的计算和数据统计要严格执行《统计法》,数据源要真实、准确,应将皮带秤的计量数据作为燃煤量的唯一数据来源。有关部门报表和数据应协调一致,出现不一致时,应及时分析,如涉及到数据调整时要附调整依据和文字说明。3、针对体制改革后出现的设备维护与运行界面不清、协调困难等问题,清电公司应及时与检修公司签订规范、严谨的设备维护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及可操作的考核条款,必要时中电国际应派人进行指导和协调。清电公司自身要建立健全设备巡查、维护监督、考核机制,尽快投运入炉煤采样装置,以获得真实的入炉煤热值。4、重视皮带秤的管理,加强皮带秤的运行、维护、校验工作,提高其投入使用率,保证计量的连续性和准确性。皮带秤校验必须符合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制度的要求,并认真执行。(二)燃煤检验未建立双重核对机制,缺少有效监控手段事实依据:1、入厂煤的采、制、化工作均由燃管中心一家完成,无法对入厂煤质量实行有效监督。2、入炉煤没有采样装置,也没有独立的入炉煤化验室,无法反映入炉煤的真实热值,也不能对入厂煤热参考资料,少熬夜!值进行核对。3、评估队在6月22日和6月28日现场观察时,发现采、制样均不能按照国标要求严格执行,煤车采样深度不够,二分器使用不符合标准。采样班共有25人,其中主要担负采、制样操作的临时工12人,均无证上岗。原因分析:1、清电公司对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制度关于建立双重化验核对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不力,目前入厂煤验收只有一个部门负责,没有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2、对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