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市场绩效一、具体衡量指标二、综合评价第五部分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所产生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市场绩效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同时市场绩效的状况及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由于市场绩效本身是一个含有多元目标的价值判断,计量方法本身也存在诸多缺陷,如何准确计量市场绩效?产业组织理论中尚不完善。第五部分市场绩效一、具体衡量指标–(一)利润率指标(收益率)–利润率衡量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资本收益率和成本利润率等。–由于实际中各行业税率存在差异,税后利润往往具有一定的不可比性,因此,也可以税前利税总额来计算。公式为:销售利润(税)率=利润(税)总额/产品销售收入×100%;第五部分市场绩效–资本利润(税)率=利润(税)总额/自有资本×100%;–成本利润(税)率=利润(税)总额/产品销售成本×100%;–以上所指的利润是会计利润。–以上指标都有某些缺陷,使用时要小心处理。引起超额利润的因素一般有:第五部分市场绩效–第一,有不可预期的需求和成本费用变化形成的预料外的利润。–第二,技术开发与创新所代来的创新利润;–第三,作为风险性投资报酬的风险利润;–第四,通过控制市场获得的垄断利润。–由于前三种高额利润是短期的,不可能长期存在,因此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如果某一个产业的利润率长期超过社会一般利润率水平,就应该认为与产业的垄断因素有关。第五部分市场绩效(二)勒纳指数(Lemerindex)1、勒纳指数。公式:L=(P-MC)/P;–勒纳指数的数值在0-1之间变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勒纳指数等于0;在垄断情况下,指数趋向1。指数越大,市场竞争程度越低,垄断性越强。–由于:MR=P(1+1/Ed),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则勒纳指数可写为:–L=P-MR=1-(1+1/Ed)=1/Ed;–不足之处:第五部分市场绩效(三)贝恩指数(Bainindex):–贝恩指数=经济利润/投资总额;其中: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正常收益额;会计利润=总收益--当期总成本--折旧;正常收益额=正常投资收益率×投资总额;–与勒纳指数相比,贝恩指数所要求的基础数据相对比较容易取得,产生系统偏差的可能性就减少了。但与利润指标一样,高经济利润并不一定是通过垄断力量实现的,垄断企业也并不一定会获得高经济利润。如果对它的产品需求不足或者存在较强的进入威胁,即使是一个纯粹的垄断者也无法获得经济利润。所以,也必须从长期来看。第五部分市场绩效(四)托宾q值(tobin)。–q是指一家厂商资产的市场价值与这家厂商资产的重置成本的比率(tobin,1969)。是衡量市场资源配置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其中,q为托宾指数;R1为股票的市值;R2为债券的市值;Q是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托宾q值根据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化来衡量市场绩效的高低。显然,q值越大,企业能获得的垄断利润越大。–优缺点:QRRq21,第五部分市场绩效二、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绩效的衡量同经济活动的目标密不可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社会福利是最主要、也最具有综合性的目标。社会福利目标包括了经济活动的效率、公平、稳定和进步等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内容。是规范性的概念。–目前产业组织理论对市场绩效的研究,主要包括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产业技术进步状况、产业规模经济效率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效率(或X非效率程度)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二、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一)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用来评价市场绩效的最基本的指标。它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市场配置效率和内部管理效率。1、市场配置效率:–狭义的资源配置效率仅仅指企业或产业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而广义的配置效率还应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根据西方价格理论的观点,资源的最佳配置状况应是社会总效用或社会总剩余最大。“剩余”是西方价格理论用于分析资源配置状况的基本概念,包括三方面:(一)资源配置效率–(1)竞争和垄断的各种剩余比较:–(2)从效率和公平角度对转移部分的看法:即垄断的社会福利成本除了DWL,是否还包括转移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垄断的非效率是从社会角度而言的,而垄断结果本身则是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一)资源配置效率–因为,此时,如果不损害一方的福利,就无法提高另一方的福利,因为垄断厂商产量若大于Qm时,厂商增产的边际利润为负。(3)社会福利净损失到底有多大?这也是反垄断的核心问题所在。–哈伯格(Harberger,1954)的经验研究中,由哈伯格三角形GBE所度量的社会福利净损失不到GDP的1%。–塔洛克(Tullock,1967),在其寻租的奠基性文章中指出:转移的那部分,即所谓的塔洛克四边形PCPmBG(=ΔPQm)也被浪费掉了。(一)资源配置效率–克鲁格(Krueger,1974)将其称之为寻租(Rent-seeking)活动。–波斯纳(Posner,1975)创立了租金耗散理论。认为如果寻租是竞争性的,则在零利润均衡下,塔洛克四边形恰好完全耗散。–鲍莫尔(Baumol,1990)指出:在不同的制度下,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可能是生产性的(Productive)、非生产性的(Unproductive),甚至是破坏性的(Destructive)。–认为,在一个寻租成风的社会中,极大化个人收益的或者最“赚钱”的方式可能是获得设租的权利,以坐收鱼翁之利。由于追逐设租权利的活动是非生产性的,其结果是社会的总福利下降了。(一)资源配置效率–认为,垄断利润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租金。垄断,尤其是制度性垄断的最大害处可能在于它扭曲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导致人们进行非生产性,甚至破坏性的活动。这个损失可能比哈伯格三角形所度量的社会福利净损失大多了。–在实践中,可以把净损失加垄断利润作为垄断的社会成本的最高限,把净损失作为垄断的社会成本的最低限。垄断势力的福利成本位于净损失和净损失加垄断利润之间。–一般认为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值得社会和政府政策关注。(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结果显示,近几年间,我国一些垄断行业造成的净社会福利损失,最低占GDP的11.5%。垄断租金则达到2930亿元之多,占GDP的3.68%左右,而这些留在垄断部门内的租金大部分被消耗掉、浪费掉了。(4)对DWL的估算还必须考虑需求的价格弹性–在高弹性市场中,净损失相对较大;在低弹性市场中,净损失相对较小。–从公式可见,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价格弹性越大,垄断的社会成本越大。因此,必须注重对产业需求价格弹性的估计。(一)资源配置效率qmqcPmPcDWLmmdmmdmmmmdmmmmmmmmmmmmqPeIqpePCpqPeqPCqqPqPpqqPqPCPpqpqpDWL22232221)(212121)()(2121二、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5)垄断的合理性:–从动态的角度看:一定的垄断是必要的。熊彼特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的灵魂在于创新。认为大的垄断企业更有可能进行创新。垄断牺牲了一定的静态效率,但能够促进创新,使社会动态效率提高。–从生产的外部性看:存在正外部性时,竞争产量低于社会最优值;存在负外部性时,竞争产量高于社会最优值。而垄断产量可能更加接近于社会最优产量。如下图。(一)资源配置效率(一)资源配置效率–(6)如何才能降低垄断效率的损失?有的认为政府应该对垄断者的这种不正当收益进行征税,即征收一个特许权税。但其结果只能是使得效率更低;即产量更少,DWL更大;真正的解决办法或许是给垄断者的每单位产出一个补贴。下图是一个假设的补贴之后的结果。制定一个合适的补贴量,从而诱使垄断者能够提供一个竞争性的产量QC。(一)资源配置效率这样的产量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从而把净损失降低为零。–条件:政策制定者不仅要能够辨别竞争性市场的均衡产量,而且能够确定所需要的补贴数量,以便能够诱使垄断者可以提供那部分产量。补贴如果太低,就仍然存在福利改进的可能性,如果太高,又会鼓励过度生产。–优缺点:竞争无补贴的垄断补贴下的垄断消费者剩余A+B+C+D+EA+BA+B+C+D+E生产者剩余F+G+HC+D+F+GF+G+H+I+J+K社会福利A+B+C+D+E+F+G+HA+B+C+D+F+GA+B+C+D+E+F+G+H纳税成本--------I+J+K(一)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另一种解决垄断问题的办法即价格限制。–问题:产量过大、不足、缺乏提高效率的动力;二、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2、内部效率:(从X非效率的角度)–内部效率,通常又称“X效率”,如果企业管理能使厂商在每一产出水平下都达到低成本,就实现了X效率。–日本学者马场正雄把X效率看成是企业实际产量与企业以现有资本、劳动有效率地组织生产应该达到的产量之比,其数值越接近1,表示生产越有效率。认为,集中度与X效率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以基尼系数0.4为界,当基尼系数在0.4以下时,X效率有上升的趋势;而当基尼系数超过0.4时,X效率有下降的趋势。二、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可见,在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的产业,X效率均较低。即存在X非效率(X-inefficiency)现象。–X非效率是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大企业由于脱离竞争压力而引起的费用增加和效率衰减。)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哈维.莱本斯坦(H.Leibenstein)1966年最早提出的。二、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提出这个概念“就是要说明,免受竞争压力的保护不但会产生市场配置的低效率,而且还会产生另外一种类型的低效率:免受竞争压力的厂商明显存在超额的单位生产成本。因为这种类型的低效率的性质当时尚不明了,所以称作X低效率”。(1)、大企业内部通常更容易发生X非效率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二、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代理成本的增加。委托-代理关系下,利益目标的不一致,导致代理成本的增加。激励成本增加。团队生产、成员的边际贡献难以确定和衡量;企业内团队的机会主义动机;规模的扩大导致业绩考核、监督和激励的成本高昂;且垄断企业缺乏外部竞争的压力,缺乏成本最小化动机。管理成本增加。管理层次增加和管理幅度的拉大,信息传递的扭曲、失真,导致决策失误等;二、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2)、具体衡量:–垄断的X非效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购买了比所需要的更多的投入资源,即资源的闲置。另一个是员工工作的低效率。X非效率的后果是使实际成本超过可能的最低成本,用公式表示:X非效率=超额成本/最低成本;在厂商要素投入量给定情况下,如果要素投入变化可使某些产品的产出增加而无其他产品的产出减少,就说明该厂商存在X低效率,反之,则说明它有效率。实际平均成本可获得的平均成本X非效率X非效率和成本QC二、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3)、我国制造业X非效率状况:–我国制造业出现的市场集中度较低与X非效率的较高并存的现象,实际上是低集中产业的管理无效率问题。原因:经济转型期,传统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仍有影响,机构设置小而全,单位产品管理费用高于大型企业;小而全、非专业化,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社会职能企业化,管理费用上升;集中度较低,过度竞争现象突出,价格下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销售规模增长缓慢,但企业管理费用刚性,使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等。二、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二)技术进步程度–技术:指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知识、经验和方法等。是一个整体的技术系统。–技术进步:是指技术在实现人类进步的目的方面所取得的进化和革命。–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对技术进步的理解主要包括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技术进步渗透于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各个方面。技术进步反映的是一种动态的经济效率,所以也成为衡量经济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衡量标准:R&D资源应该达到使其预期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二、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技术进步率–其测度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