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1.020C05W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595—2018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和处置指南Guidelinesontheinterventionsfordonationrelatedvasovagalreaction2018-02-05发布2018-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WS/T595—2018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DRVR易发人群的识别................................................................15DRVR预防和处置....................................................................26人员和设施要求....................................................................4附录A(资料性附录)BMI计算方法....................................................6附录B(资料性附录)献血者血容量估算方法............................................9附录C(资料性附录)未满23周岁女性初次献血者全血献血量的选择方法(Nadler法)......19附录D(资料性附录)单采献血者体外血容量最高限值估算方法...........................20附录E(资料性附录)女性单采献血者体外血容量最高限值与血小板采集量选择.............23参考文献.........................................................................25WS/T595—2018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血液中心、浙江省血液中心、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永建、徐健、郭瑾、曾嘉、孔福仙、孙莉、陈辉、郑茵红、刘志永。WS/T595—20181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和处置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relatedvasovagalreaction,DRVR)易发人群的识别、预防和处置措施、人员和设施要求。本标准适用于DRVR的预防和处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WS/T551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3术语和定义WS/T55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DRVR易发人群的识别4.1DRVR易发人群和诱发因素4.1.1易发人群具有以下特征,尤其是同时具有以下2种或以上特征的人群较易发生DRVR:a)年轻(年龄<23周岁,特别是年龄<20周岁);b)女性;c)初次献血;d)血容量<3300mL;e)具有某些心理或生理特质,如献血恐惧或焦虑、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史等。4.1.2诱发因素以下情形容易诱发献血者出现DRVR:a)体位改变(从卧位变为坐位或立位,从蹲位或坐位变为立位)或长时间站立;b)情绪紧张、焦虑或恐惧(例如:初次献血);c)空腹、疲劳、饮酒、睡眠不足、长时间未补充水分;d)使用具有血管扩张或利尿作用的药物;e)过热环境(例如:热水淋浴和泡热水澡)或环境温度突然变高(例如:在夏季献血者从使用空调的室内献血场所走到室外炎热环境)或环境闷热;f)疼痛或不适的刺激(如静脉穿刺尤其是静脉穿刺不顺利时或者看到别人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时);WS/T595—20182g)采血时间过长(例如:全血采集时间>10min)。4.2献血者紧张状态评估4.2.1将献血者紧张状态列入献血者健康征询内容。4.2.2通过观察、询问和问卷等方式来评估献血者是否存在害怕甚至恐惧采血的紧张状态。示例:问题:您害怕从你的手臂抽血吗?选项:A.不害怕B.有点害怕C.比较害怕D.很害怕E.极度害怕4.2.3根据献血者紧张程度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4.3献血者血容量估算4.3.1对于DRVR易发人群,将其血容量估算列入献血者健康检查内容。4.3.2根据献血者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选择相应的人体血容量估算公式,对献血者血容量做出估算。BMI的计算方法参见附录A。4.3.3对于BMI<26的献血者,建议采用Nadler公式对血容量进行估算,具体方法参见附录B。4.3.4对于BMI≥26的献血者,建议采用Holme公式对血容量进行估算,具体方法参见附录B。4.4DRVR临床表现DRVR的临床表现和分组见WS/T551。5DRVR预防和处置5.1献血前辅导5.1.1编制献血辅导材料,其主要内容包括:a)献血流程简介;b)献血安全注意事项;c)献血不良反应简介;d)嘱献血者熟悉并掌握以下DRVR预防措施:1)对照DRVR易发人群特征(见4.1.1),如果属于DRVR易发人群,应主动告知献血服务人员;2)避免DRVR诱发因素(见4.1.2);3)掌握和应用预防措施(见5.4~5.6)。5.1.2献血辅导材料除了在献血宣传动员阶段发放以外,还宜在接近献血日期时发放给意向献血者和献血活动组织者。5.1.3将献血辅导材料作为献血知情同意的组成部分,在献血前告知献血者有关献血过程、可能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的信息,使献血者能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作出献血决定。5.2全血献血量的控制5.2.1全血献血量最多不宜超过献血者血容量的15%(参见表1)。WS/T595—201835.2.2DRVR易发人群的全血献血量不宜超过其血容量的13%(参见表1)。5.2.3对于年龄<23岁、血容量<3300mL的女性初次献血者,选择全血献血量400mL时宜谨慎。具体选择方法参见附录C。5.2.4DRVR易发人群全血献血量选择400mL时,血袋实际采血量(不含血液标本量)宜控制在420mL以内。5.2.5献血者献血量与最小血容量的估算方法参见表1。表1献血者献血量与最小血容量单位:mL血袋血量血袋导管血量标本血量总献血量献血量占血容量13%时可接受的最小血容量献血量占血容量15%时可接受的最小血容量2001020230176915333001020330253822004001020430330728665.3单采过程体外血容量的控制5.3.1在单采过程中,体外血容量最多不宜超过献血者自身血容量的15%。如果估计在单采过程中体外血容量将超过献血者自身血容量的15%,宜予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单采献血者体外血容量最高限值的估算方法参见附录D。注1:单采程序的体外血容量包括血液成分采集袋和单采管路中的血细胞和血浆的总量,其中所含抗凝剂除外。注2:单采程序所采用的抗凝剂比例影响采集血浆中的抗凝剂含量。5.3.2根据单采设备和管路生产方操作手册的相关数据计算单采程序所需的体外血容量最大值,并据此确定适用该类单采设备的献血者宜具备的身高和体重。具体应用示例参见附录E。5.4水和盐的摄入5.4.1向献血者强调水和盐的摄入对于预防DRVR发生的重要性。5.4.2嘱献血者在献血前一天和当天应增加水和盐的摄入。5.4.3嘱DRVR可能性较大的全血献血者在采血前约20min内开始饮用含盐液体400mL~500mL,并在10min以内饮完。5.4.4未给予静脉补充生理盐水的单采献血者在单采过程中饮用400mL~500mL含盐液体。5.4.5嘱献血者完成献血后离开献血现场时带走1瓶(400mL~500mL)含盐液体或其他饮料,在离开献血现场后2h内饮完。5.5肌肉收缩和舒张活动(appliedmuscletension,AMT)5.5.1在献血前宜向献血者强调AMT对于减少DRVR发生的重要性,指导献血者掌握AMT练习方法。5.5.2卧位或坐位做AMT时,将双腿交叉并用力收缩双腿、臀部和腹部肌肉,保持5s~10s,放松5s~10s,收缩和放松活动交替进行,重复20~30次,做收缩活动时保持正常呼吸,避免憋气。站位时做踮脚活动,用力踮起脚跟,然后放松,重复20~30次。5.5.3嘱献血者在献血前、献血过程中和献血后做预防性AMT练习。5.5.4嘱献血者在以下情形应做AMT:a)从卧位、蹲位或坐位站立起来前;b)出现头晕、出冷汗等症状时;c)采血临近结束时;d)离开献血椅之前;WS/T595—20184e)离开献血现场之前;f)离开献血现场后出现头晕等不适时。5.6注意力分散5.6.1告知献血者注意力分散对于减少DRVR发生的重要性和常用的注意力分散方法,指导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加以采用。5.6.2方便在献血现场采用的注意力分散方法主要有播放音乐或电视、做AMT、以及工作人员与献血者的沟通和交流。5.7DRVR的处置5.7.1献血者在献血现场出现DRVR时,献血服务人员根据DRVR严重程度采取以下现场处置措施:a)嘱献血者做AMT;b)停止采血;c)采取头低脚高位,头偏向一侧;d)松开衣领或紧身衣服;e)晕厥时给予穴位(例如:人中、合谷)按压;f)监测脉搏和血压;g)献血者意识恢复后,给予安慰和解释、饮用液体,嘱其做AMT。5.7.2经采取现场处置措施后仍未恢复或好转时,将献血者送医院进一步诊治。5.8DRVR引发损伤的预防和处置5.8.1嘱献血者献血后应留在指定休息区休息并接受观察至少15min,无不适且经献血服务人员允许后方可离开。5.8.2嘱献血者离开献血现场后如果出现头昏或虚弱等不适,立即下蹲;如仍未缓解,立即采取卧位;如可能,同时做AMT。5.8.3晕厥好转后不宜急于站起,站立后宜立即做AMT。5.8.4在献血活动开始之前,指导献血组织者掌握在献血者离开献血现场后出现的献血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以保证献血者在离开献血现场之后能够继续得到照护。5.8.5在献血后注意事项告知材料中说明发生损伤时的应急处理方式、血站具体联系人和联系电话。6人员和设施要求6.1献血服务人员6.1.1献血服务人员经过培训并掌握DRVR预防与处置的知识和技能。6.1.2献血服务人员具备与献血者交流与沟通的能力,能对献血者尤其是心理紧张甚至恐惧的献血者进行辅导。6.1.3根据计划采血量安排充足的工作人员,将工作人员的用餐和休息时间考虑在内。6.1.4在预计DRVR易发人群较多的单位(例如:学校等)开展献血活动时,配备在DRVR预防与处置方面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DRVR的处理与协调工作。6.1.5指定经过DRVR早期发现和处置相关知识培训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作为献血者休息区的负责人。6.1.6对献血现场献血者流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使得献血者到达与离开的间隔较为均衡,避免献血者长时间等待。6.2相关设施6.2.1设置献血者休息区,使献血者在献血后能够在休息区休息并接受观察。WS/T595—201856.2.2选用便于改变献血者体位的献血椅(床)。6.2.3献血者休息区配备躺椅和可移动屏风。6.2.4将献血者饮水和含盐液体或食品列入献血关键物料进行管理。WS/T595—20186AA附录A(资料性附录)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