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分步走在《中国式绩效-突破绩效困境》一书中,对绩效如何落地进行了细致描述:第一步,文化认同考核可以先行开始。主要是制定文化考核的要素,相对而言过程较为简单,企业高管团队和HR是可以比较容易的提炼出,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评价要素。高管团队可能说不清能力模型要素,但他们知道在面试招聘时想要什么样的人,对这些人的素养进行描述,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另外再对企业历来被评为先进的员工进行分析,这些人身上都具备了哪些特质,而这些特质就是企业所提倡的。HR将外部招聘和内部先进员工二方面的特质也是就素养进行提炼,就能得出企业文化认同的评价要素。另外文化认同考核先行,可以让绩效管理的理念,通过绩效考核实施,使各部门经理及员工都有了切身感受。通过考核的方式,部门经理和员工知道开始考核了,然后上下级进行一对一绩效面谈,回顾考核周期内工作完成情况,对工作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明确问题存在原因和改进方向,指出下个考核周期需要努力的方向,最后是双方签字确认本次绩效考核结果,经理根据本部门员工的绩效等级,进行奖金分配,并将相关文件交HR存档。通过这样的绩效考核流程循环后,绩效文化开始慢慢形成,而这恰恰是绩效管理的精髓。第二步,对业务部门导入KPI指标。当文化认同考核开始先行实施后,HR需要开始考虑对业务部门(销售、市场、制造等部门)导入KPI的理念,将财务目标分解到相应的业务部门,此时HR需要对业务线的部门进行宣导,财务指标能否完成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此需要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和人员头上。此时业务部门经历了文化认同考核,对绩效管理有了基本认识,再引入KPI工具,能够帮助部门经理更有效的达成任务,可以得到他们的认同。那么对这些业务部门而言,在绩效考核中,就开始运行二张考核表,一张是《工作表现评价表》主要是文化认同维度考核,另一张是《工作绩效考核表》主要是绩效产出KPI指标考核,对这二张考核表,需要设定权重,这样就能得到总分。绩效产出考核先在业务部门推行,是因为相对而言,KPI与财务相关的指标比较好整理,从上到下对经营性业绩关注程度也比较高,财务指标分解相对比较容易完成。另外部门经理,经过完整的绩效考核流程后,对绩效管理循环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在与下属面谈时,知道如何围绕工作目标展开,这样在引入绩效产出考核的KPI指标时,与下属设定具体的KPI指标时,就会比较顺利达成共识。对在业务部门中那些从事助理、统计岗位的员工,因为工作性质,这些岗位的绩效产出与财务和经济类指标,没有关联性,因此不适用KPI指标考核,等非业务部门启动KPA考核时,可以一并纳入。第三步,对非业务部门导入KPA。当业务部门绩效产出KPI考核开始实施,并经过了一个完整的考核周期后,HR对非业务部门及业务部门中从事非业务工作的岗位,需要考虑引入KPA考核。经营目标、客户评价、上级评价、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都是KPA事件的来源之一,对这些方面进行关键因素分析,提炼出各自不可接受事件、可挑战事件和日常事务。通过这三个步骤,文化认同和绩效产出二个维度的考核已全面开展,企业绩效管理也从由无到有建立起来,绩效架构也是完整的。如果绩效考核周期是以季度为单位,那么建立起二个维度的绩效考核架构,全面覆盖企业全体员工的绩效体系,也只需要用三个季度就全面完成。而这其中以文化认同进行单独考核,就可以循环三次,绩效理念也就更加融入到员工的工作中。绩效考核这三步,是逐级升级的过程,只要第一步绩效考核开始实施,企业的绩效管理就已经全面开始了,通过绩效管理的循环,在企业逐步形成了绩效文化,这就是绩效管理的精髓所在。何时可以进入下一步,取决于企业高管团队对绩效评价和中层经理反馈,HR一定要关注全过程运作,只解答问题不参与各部门的实际运用。在绩效考核周期结束,需要评估绩效效果时,HR就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并得到高管团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