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进入绩效考核内容设置误区企业考核考什么,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和业务机构考什么?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结合企业的工作实际,确立绩效考核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反思众多企业的考核过程,我对此有较深的认识和体会,可以概括成一句话,这就是“抓住主要矛盾,避免两个误区”。第一个是“属性误区”不要以为,任何工作、任何事物、任何问题,都可以纳入考核的内容,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从定义上讲,考核是什么?考,就是做出工作部署,提出工作要求,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核,就是检验工作完成的情况,核实问题解决的结果。有些事情是不容易核实甚至无法核实的,此类事情就不能纳入考核,这是由事物存在的客观属性和内在联系决定的,不能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譬如,一个企业家,想知道下属对某一项工作部署的看法。你可以做民意调查,可以开民主生活会,可以征询意见,还可以做专项的心理和行为测试,从而收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是,你不能通过考核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你难以对员工的看法进行确切的核实。再譬如,有的老板重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对企业的态度是通过长期的岗位工作和取得业绩,才能够反映和体现出来的。而不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考核衡量或证实的。工作是物化的,考核当然也是物化的,精神的东西,思想的东西,可以通过考核有所折射和反映,但绝不是直接体现。所以,我们要把在属性上不能纳入考核的事情挡在考核的大门外面。否则,就会干扰考核的方向,混淆考核的内容,把实实在在的考核演化成虚而不实、华而不实的游戏。因此,我们在考核内容的设置上要力求做到去伪存真、实事求是。第二个是“超市误区”所谓“超市误区”,就是不提考核则已,一提到考核,便大事小情全进来,锅碗瓢盆一把抓,把考核做成了包罗万象的超级市场。看起来内容很多也很全,所有的工作都考核,表面上轰轰烈烈,形式上好看好说。其实,这是一种贪大求全、资源控制失当的做法。由于摊子铺得过大、战线拉得过长,导致考核内容设置繁杂,精力时间不能合理分配、不能高效利用,工作识别主次不分、轻重不分、急缓不分,结果是想面面俱考,却考不到位;想样样都抓,却抓而不紧。最终出现考核难以推进、无果而终的局面。把考核做成“超市”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忽略或者忘却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客观法则,这就是“矛盾法则”。企业的属性是双重属性,它既是一个经济组织,又是一个社会组织,既有长远规划的战略目标,也有短期计划的阶段性目标,工作繁多,千头万绪。在诸多的事物和矛盾中,只有及时准确的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加以转化和解决,其他矛盾才能迎刃而解,工作目标才能得意实现。而避免两个误区的直接目的,正是为了在考核内容的设置上抓住主要矛盾。我们要遵循矛盾法则,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围绕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真正做到,把企业的主要工作和重点工作作为考核的中心内容。一句话,抓住主要矛盾就是抓住重点工作不放。对重点工作的考核,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工作部署,按照职责分工,实施分类管理。下面举几个考核方面的例子。对生产运营的考核,主要内容是产量计划、质量完成、工艺执行、成本控制、现场管理和生产安全等六个方面。对销售工作的考核,要突出了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客户服务、合同执行和市场信息整合等五项重点工作。对技术研发的考核,重点是研发项目的终端结果、自主创新的技术含量、研发成果的市场效益和生产工艺的制定执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考核,主要涉及六个方面,一是岗位人员配置的时效和质量,二是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三是绩效考核的技术监督,四是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五是专业培训成效,六是员工关系的处理。考核内容的设置应当充分结合企业的工作实际,事物在发生着变化,矛盾在按照规律转化,绩效考核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无论在任何条件下,对重点工作的考核都必须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必须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