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优秀【精编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中生物教案优秀【精编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高中生物教案优秀【精编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生物教案优秀【第一篇】知识精华来源排出调节水的平衡和调节饮水、食物物质、代谢由肾、皮肤、大肠排出神经调节、激素调节钠盐的平衡和调节主要来自食盐主要经肾、其次由汗液、粪便排出醛固酮(盐皮质激素)调节钾盐的平衡和调节食物主要经肾、其次未吸收的随粪便排出醛固酮调节意义:水和钠盐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某些疾病(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会丢失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影响血压、心率的稳定。钾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心肌舒张、兴奋性上具有重要作用。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关于水、盐调节的几个问题:1)尿激素的释放和分泌。2)醛固酮的效应有三:促进钠的重吸收、促进钾的分泌排出、促进水的重吸收。题例领悟例1: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腹泻,并且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等症;要缓解以上症状,应:A、输入生理盐水。B、口服生理盐水。C、口服钾盐水。D、输入醛固酮。解析:题意中出现的症状是缺少水和钠盐,其次输入比口服效果快。固答案:A例2:人体内K和钠离子的排出特点相比,不同之处是:A、多吃多排B、少吃少排C、不吃不排D、不吃也排。解析:钾离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参考资料,少熬夜!不吃也排。钠离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答案:D自我评价一、选择题:1、人体内的水的主要来源及排出主要途径是:()A、来自饮水,食物和由肾排出。B、来自饮水,食物和由皮肤排出。C、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肺排出。D、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大肠排出。2、离子态的无机盐(如血液中的钾、钙离子)的生命作用不包括:()A、细胞结构物之一。B、维持细正常生理功能C、维持细胞的形态。D、调节细胞内的PH值。3、下列有关人体内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中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4、调节无机盐平衡的重要激素是:()A、抗利尿激素B、醛固酮C、肾上腺素D、甲状腺素。5、下列仅属于水分排出的途径的是:()A、肾排出B、大肠排出C、皮肤排出D、肺排出。6、不能对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起促进作用的是:()A、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D、醛固酮升高。二、简答题:7、下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过咸的食物时,通过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促进()和()对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2)当血钾升高或降低时,可直接刺激,使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和()对的重吸收和对的分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3)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构成肾小管的细胞线粒体较多,起生理意义是。线粒体所需的能源物质和氧气由()提供,产生的二氧化碳由()________带走。自我评价答案参考资料,少熬夜!一、选择题:1、A2、A;3、C;4、B;5、D;6、A。二、简答题1、抗利尿激素1肾小管2集合管2、肾上腺醛固酮1肾小管2集合管钠钾3、提供能量,有利于纳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分泌3肾小管毛细血管血液3肾小管毛细血管血液高中生物教案优秀【第二篇】一、设计思路在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重组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本节的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是一个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过程,学生缺乏直观经验,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和物理模型模拟等,使这一内容直观化;侧枝内容是RNA的种类及遗传密码的概念、种类、特点等。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繁杂,我将它们置于本节课之前和之后分别讲解。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用2课时。由于课时调整,我在上完DNA结构后直接跳跃讲述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内容,课程标准中与本节教学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概述”是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等。因此,本节教学主要是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描述,而且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达到理解层次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为什么是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呢?”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本节教材的另一特点是插图多而且复杂。插图包括结构示意图、化学组成区别图、转录过程流程图、翻译过程流程图和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示意图等。能否处理好教材中的插图,是本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DNA分子结构后,已经能够建构DNA的分子模型,并掌握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同时对DNA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DNA的其他问题,学习的欲望强烈,但是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明白,学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因此在每节课前都有一个复习旧参考资料,少熬夜!知识的环节,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能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理解密码的简并性。2、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分析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让学生能利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原理和过程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生物学观点认识和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五、教学策略与手段基于以上分析,在整体上我决定,一方面从学习目标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完成什么是转录?怎么转录?什么是翻译?怎么翻译?这四个问题。另一方面调整课堂结构,不再利用传统的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教学叙事程序,而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先了解全貌再深究细节的程序;在策略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设置问题串,层层设疑,激发并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法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模型模拟等形式,把抽象、复杂、微观的过程动态化、形象化、宏观化。这样有利于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和理解,又能节省时间。但教材中的八幅图表不能放弃不用,否则就会忽视了学生的识图、辩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在学法指导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六、教学过程高中生物教案优秀【第三篇】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它们都有复制和遗传的自主性。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的含量基本相等。3.所有诱发DNA结构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遗传突变。4.蛋白质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参考资料,少熬夜!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大量繁殖。(2)过程:①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③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检测。(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过程:①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②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结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死亡。(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①过程:S型菌DNA+R型菌R型菌+S型菌;S型菌蛋白质+R型菌R型菌;S型菌荚膜物质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②结论: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4)结论:由(2)(3)实验可知DNA是遗传物质。思考:人和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提示:主要是DNA。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1.过程①TMVARNA感染TMVA病毒;②TMVA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③TMVBRNA感染TMVB病毒;④TMVB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⑤TMVARNA+TMVB蛋白质感染TMVA病毒;⑥TMVBRNA+TMVA蛋白质感染TMVB病毒。2.结论:在RNA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思考:T2噬菌体、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提示:T2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参考资料,少熬夜!名师解惑探究: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染色体与遗传的关系十分密切,化学分析表明,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究竟是蛋白质还是核酸呢?作为遗传物质至少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2)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ks5u(3)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且能遗传给后代。科学的研究已经充分证明:核酸具备上述四个条件,所以核酸才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核酸又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高中生物教案优秀【第四篇】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分代谢”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知识如细胞成分、结构及植物根、茎、叶结构等内容联系非常紧密;也为今后学习“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水分的运输和利用。(2)理解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3)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进一步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动手、类比综合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习惯。3、情感目标: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渗透吸水的原理教学难点: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主要区别,植参考资料,少熬夜!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二、教法设计:1、探究教学法:它由四个环节组成:(1)创设联想,提出探索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推理,(3)设计实验或演示其它教学媒体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结果。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3、通过设疑引入,为讲边演示实验和动画,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推理及综合的能力。三、教学过程:事实会不会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这样,我们可以把细胞放在外界溶液中,亲自观察一下,看看结果如何。成熟植物细胞一、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分离过程。问:刚才看到了什么现象?(原生质层收缩于细胞壁分离开)问:这种想象叫质壁分离。这里得“质”指的是细胞质吗?(原生质层)问: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有什么变化?细胞液有什么变化?(液泡变小,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问: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分减少,浓度增加造成的)问:细胞为什么会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问:发生质壁分离以后,在细胞质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中是空的吗?有什么物质?问:要是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分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