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便民实践报告【前言导读】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的“便民实践报告”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呢!县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报告1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自xxxx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农村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以农养政”退出了历史舞台,传统的权力型乡镇政府经济基础也发生了显着变化。为推动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从xxxx年起,xxxx县顺应新形势的需要,在乡镇便民(三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统一规范,全面推进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尤其是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后,便民服务网络向村和村组延伸,初步搭建起覆盖乡、村、组的便民服务网络,为群众办事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构架了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一、我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本着科学统筹,合理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制定出台了组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深化为民服务代理工作意见,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县监察局、县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为成员的指导协调小组,并成立专门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指导等。同时,在各乡镇成立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各乡(镇)长任组长,常务副乡(镇)长和组织委员任副组长,乡(镇)办公室主任、财政所所长、派出所所长、民政所所长、计生办主任、医保所所长、国土所所长、司法所所长、农业干事及其他进入中心的站(所)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协调解决本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重大事项,形成了多方面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有效地保障了我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目前,我县9个乡镇均建立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总面积达900多平方米。3、健全运行机制,畅通服务渠道。按照“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以“服务群众,方便办事”为目标,通过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工作机制,确保中心能高效运转。一是建立阳光规范的受理程序。每个中心都印制了《服务指南》、《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指南》、“为参考资料,少熬夜!民服务联系卡”,并在中心大厅醒目处公开服务人员、服务事项、办理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依据、投诉电话等,保障群众办事有章可循,同时建立健全了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限时办结制等规章制度,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运转阳光高效。二是打造高效的办理程序。实行“统一受理、分类承办”和“联审联办”工作机制,当场能办的立即办,确实不能立即办的,由中心统一受理后直接转交相关部门限期办理;如果涉及多部门,则由中心指定一个窗口牵头,负责协调其他窗口或部门进行联合审批办理,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利,使群众进一道门,办妥想办的事。三是强化责任追究。每月从为群众办理的事项中抽取部分事项进行回访,直接听取当事人对事项办理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或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干部,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确保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及为民服务代理机构为群众代办的事项“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4、完善服务网络,延伸服务触角。各乡(镇)针对乡镇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老人多的实际情况,在各自然村设立以驻村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为代办员的“便民服务代办点”,将便民服务中心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目前,我县93个村(社区)均设立了村级便民服务站,62%的村级便民服务站经过重新改建、扩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村(居)民人口在2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居民小组)的便民服务代理点也初具雏形,切实为偏远乡村和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使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办成事。通过我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平台几年来的运行实践情况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建立,改变了群众办事“地点难寻、干部难找”的现象,方便了群众办事,改进了干部作风,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促进了全县社会的和谐。主要体现在:1、创新工作模式,方便了人民群众。过去因为干部驻村包点任务重,工作流动性大,农民到乡镇办事经常找不到人,加上分部门、分战线的分散办公,使不少群众不知道找谁,更有部门工作不积极、衔接不配套,办事无章可循,群众有时为办“一个证”要跑三四趟,远的地方一个来回要跑一天,误工误时又增加开支。实行集中办公,将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中心,使过去需要跑多个部门才能办成的事,现只跑一个中心就能办成,变进多家门为进一家门,变多次找为一次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并节约了群众办事成本。参考资料,少熬夜!2、改善服务态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中心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柜台式的敝开服务使前来办事的群众在心理上与工作人员平等相处,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同时,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服务制、办结销号制、领导坐岗制等系列服务制度,要求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坚持以办事方便不方便、公正不公正、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服务标准,以“微笑多一点,服务多一点”的工作作风,有效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3、规范办事程序,推进了廉政建设。中心工作人员从受理到办结提供全程服务、规范程序,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办理的每一个证件,都会认真对待,通过公开办事程序,把各项事务的办理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杜绝了暗箱操作,避免了违规操作,防止了吃、拿、卡、要现象,推进了源头治腐工作,推进了乡(镇)机关效能建设。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平台几年来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人力资源缺乏。目前,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均为临时协调机构,无固定编制和工作人员,往往是指定一名干部负责,集中部分人员办公,实质上很松散,可谓名分不正,不利于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而且乡镇工作人员普遍较少,面临的中心工作又较多,集中突击时只能把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安排参与,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缺岗,存在工作时断时续的现象。村、组的便民站点也存在类似现象。2、服务范围不广和电子政务建设还处于落后状态。现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受理的事项,很大部分不能直接办理,需转报县甚至更高层次主管部门才能办理。并且由于电子政务网络未开通,转报资料只能由人送,不仅工作效率受到影响,而且行政成本也增加,在服务上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3、制度执行不力。少数窗口办事人员原则性不强,不坚持按制度办事,办事拖拉,对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不及时办理、答复。个别人员办事不够公平,有些事不能一事同仁。三、加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思路与建议虽然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在具体运行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认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初衷是好的,体现了当前乡镇政府职能和行政服务改革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也确实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好事,尤其是在全程代理服务上为群众提供了便利。群众对便参考资料,少熬夜!民服务中心确有一定的现实需要,便民服务中心也有必要、有能力为群众提供一些便利服务,但在具体操作上应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实际,改进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把虚事做实,把实事做好。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巩固已有成绩、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1、统一思想认识。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认识到便民服务中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是优化发展环境和服务群众的有效手段,也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大势所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同时,借鉴、参照信访大调解的做法,在乡镇设立一正式机构,配备一名专职领导分管该项工作,尽量配备一定的专职工作人员,承担相应的工作。2、拓宽服务领域。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要在坚持做好便民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为群众提供好服务的同时,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不断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开展进村入户上门服务,延伸服务链条。同时,加大对县直部门审批事项进一步清理,对能够下放到乡镇的项目要下放,能够委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的实行委托办理。3、尽快开通电子政务服务网络。结合96333群信通平台建设,尽快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政务易oa办公系统,让乡镇政务服务网络与县政务服务网络无缝对接,条件成熟的,逐步实行网上申报、咨询、受理、审批和公布办理结果,构建与省市县三级联网的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并充分利用网络,由乡镇相关工作人员对需提交县直部门审批办理的,进行录入上传资料呈报审批,以此提高便民服务中心行政效能。4、加强队伍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应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是要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二是要有熟练的业务技能,要做到“一专多能,一岗多责”。所以,必须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一要强化宗旨教育。增强中心工作人员的宗旨观、服务观、效率观,引导工作人员牢记宗旨,用好为民之权,尽好岗位之职。二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工作人员经过培训上岗后,要能够胜任工作,能够满足群众的需求。(县行政服务中心刘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