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教育•大学使命——国家“人才纲要”与“教改纲要”解读形势与政策(2010年秋)专题03教师:何仁富教授•2010.6.6《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2010.7.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一、新中国第一部中长期人才规划•二、新时期第四次“全教会”与《教改纲要》•三、《人才规划》、《教改纲要》与大学使命一、新中国第一部中长期人才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00606新闻联播(1分50).mp41、《人才规划》的定位及其主要内容•定位:•《人才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这个《人才规划》是在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与科技、教育等国家若干领域发展规划相并列的专项规划,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规划,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人才规划》主体内容1万9千多字,除序言外共分为六个部分:•一、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三、体制机制创新•四、重大政策•五、重大人才工程•六、组织实施•第一部分是人才发展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提出了24字指导方针,明确了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从八个方面对人才发展进行了部署。•第二部分是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提出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第三部分是体制机制创新,提出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全面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五大机制。•第四部分是重大政策,提出解决人才工作突出问题的10项重大政策。•第五部分是重大人才工程,设计了12项由国家层面组织实施的、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人才工程。•第六部分是组织实施,提出了落实《人才规划》的保障措施。2、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总体部署•《人才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人才规划》提出,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服务发展是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才优先确立了人才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用为本强调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发挥人才作用;创新机制是发挥人才作用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高端引领突出了高层次人才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整体开发明确了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人才规划》从八个方面对未来十几年我国人才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一是实行人才投资优先;二是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三是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四是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五是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六是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七是加快人才工作法制建设;八是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3、《人才规划纲要》解读•[评论]关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分23,央视).mp4•专家点评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大亮点(2分24,北京台).f4v二、新时期第四次“全教会”与《教改纲要》•央视新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胡锦涛温家宝作重要讲话(12分49).flv1、《教改纲要》制定的历史背景•1985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由此,开启了教育体制改革新征程。•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4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动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未来十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关键时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和颁布,以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是党中央、国务院把握世界趋势,顺应时代潮流,立足中国国情,体现人民意愿,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文件,也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为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2、《教改纲要》制定的科学历程•2008年8月,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正式启动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为副组长、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以刘延东同志为组长、14个部门参加的工作小组。•同时,组织了由5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和100多位各领域高层次专家组成的咨询组。•在境内外先后召开座谈会、研讨会1800余次,参与人员35000余人次。研究制定工作大体分四个阶段:•一是调查研究阶段。从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二是起草论证阶段。从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三是公开征求意见阶段。2009年1月至2月•四是送审完善阶段。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努力,教育规划纲要送审稿形成。2010年4月15日、5月5日,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教育规划纲要送审稿。5月27日、6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教育规划纲要送审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获得审议通过(1分34).flv•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4分36).flv•这次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努力体现把满足人民群众愿望与遵循教育规律相结合、把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相结合、把广纳群言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把听取教育系统意见与听取社会各方面建议相结合、把充分讨论与凝聚共识相结合,动员人力之多、覆盖范围之广、社会参与度之高,都是历次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所没有的。3、《教改纲要》的主要内容•《教改纲要》全文近29000字,除前面的“序言”和最后的“实施”外,正文包括4个部分22章:•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一部分总体战略”包括:•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提出了未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性原则,如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包括:•第三章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第六章职业教育•第七章高等教育•第八章继续教育•第十章特殊教育•——分别从我国教育的不同层次和方面,明晰了各自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任务。•“第三部分体制改革”包括:•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全面提出了我国未来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以为教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包括:•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未来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保证措施,并提出了一些重大发展与改革项目。4、《教改纲要》的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袁贵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20字方针(4分30).flv•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其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教育规划纲要权威解读:十年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央视,袁振国,5分钟).f4v•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三、《人才规划》、《教改纲要》与大学使命•教改:教改规划纲要七问之高等教育(3分50).flv•结合《人才规划》和《教改纲要》中与大学有关的内容,着力探讨大学在“规划”和“纲要”实施背景下面临的新的历史使命。•1、明确高等教育面临的人才培养和体制改革形势•2、落实“育人为本”理念,更新人才培养观念•3、关注每个学生生命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明确高等教育面临的人才培养和体制改革形势•(1)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目标。•(2)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1)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目标•《教改纲要》:2020年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实现大学毛入学率40%。•入学率分为“毛入学率”和“净入学率”两种:•“毛入学率”并不是粗略计算的意思,而是指公式中计算分子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时,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大小(指某一级教育的在校生人数与符合官方为该级教育所规定之年龄的总人口之比);•“净入学率”是指公式中计算分子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大小,即只包括与分母相同年龄段(18—22岁)的学生人数,小于18岁或大于22岁的学生不计算在内。•对于现在和过去的高等教育,描述时“净入学率”和“毛入学率”两个指标均可以使用,但是,由于无法准确知道未来年份学生年龄的分布情况,所以在确定未来年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时,只能使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反映一个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整体水平。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达到15%,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实现历史性的突破。2006年进一步提高到22%,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53个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为54.5%,中国排在第49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到,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规划纲要》发布会上说:“目前我们有大学学历的是9830万人,翻一番就是2亿人,大家想一想,2亿人口具有大学学历,在全球将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这句话被很多媒体引用,用以描绘中国教育的发展前景。•教育投入作为教育竞争力的潜在竞争力和未来竞争力会间接产生作用。从对国家的教育投入情况分析来看,中国的教育投入,成为中国教育竞争力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因素,我们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倍。•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温家宝在“全教会”讲话中明确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重还较低,从长远看我们还要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以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培养人才作为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责。学校和教师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搞好教学和培养好学生上”(2)全面提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