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美术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小学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美术教案【第一篇】1、基本形体切挖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教学具准备】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2、发展阶段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3、本课练习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参考资料,少熬夜!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5、作品展示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6、拓展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2、点的集合“点”和“线”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造型表现,同时,“点”还具备“线”的表现略显不足的色彩表现能力。本课正是基于这个思路设计的。因为教材导语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在自然界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点:豹皮上的斑点、花园里的点点小花、夜空中的星星。从高楼往下看,大树是点,车辆是点,人物也是点。抬头看,飞机、小鸟也都是点。用点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画。”为了避免先入为主地将“点”仅仅视为造型的元素,教材开始特别以点彩派的代表作品作为欣赏,并配以“修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点彩派画家。他把各种颜料挤在调色板上,不经过调和,用小号油画笔蘸取颜料,直接在画布上用点排列作画,画面由五颜六色的点构成,达到了他追求的‘最和谐、最明亮、最多彩的艺术效果’”的文字介绍。紧接着呈现的是“不同工具表现不同形状的点”的示意图,配以金钱豹和以点为主作为视觉呈现,以及以点状材料创作的不同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和示意图共同构成了“点”在艺术创作中的多元表现特色。翻页后,以“学习提示”开始,通过“技法点击”和示范作品及学生作品,为同学们进行自己的创作从技法到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提供了直观的参考。而“学习要求”清晰地点出了最终应该呈现的结果。以点为主线,通过欣赏法国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的点彩画名作《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及西涅克的《纳蒂布港》,对比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通过欣赏古希腊人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的建筑,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表现各种形式的物象,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充分体验点的有序和无序排列的美感,明白点无处不在。本课可采用“导入激趣—解读概念—欣赏作品—尝试创作—评价展示”来完成教学。一、引导阶段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和西涅克的《纳蒂布港》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请同学们分参考资料,少熬夜!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二、发展阶段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讨论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纹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开放着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也是点;解放军身上的帽子、徽章、枪、衣服是点,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楼房、汽车也是点。出示图片,请学生再次辨析点。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2.欣赏作品,感受魅力。出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马赛克壁画用小块不同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电脑绘画,将点整齐排列,用黑白画的形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地表现了各种物象。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凡·高的《星月夜》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感觉,增加流动效果。米罗的《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则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欣赏学生作品。3.图乐共赏,学生创作。这里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创作,题材不限。作业要求:(1)用点画方法进行创作或临摹。(2)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三、展示与评价阶段对于率先出色完成绘画创作的同学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手段,再通过奖励机制请这位同学巡视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师生互评,最后同组学生互评。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四、1.能否理解点的概念。参考资料,少熬夜!2.能否掌握“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及代表人物。3.能否运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表现作品。4.能否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点的形式表现点集合效果的方法很多,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3、远去的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凡是客观世界的景物都是有透视现象的2、让学生了解视平线心点和消失线。3、让学生用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副《远去的路》过程与方法:1、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图片中的透视现象。2、让学生看图片尝试画出简单的透视图片。3、教师小结定义什么是视平线心点和消失线教师示范画透视图。4、注意透视现象同桌合作完成一幅《远去的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2、培养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2、难点: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关系。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各种近大远小的图片资料2.学具:旧画报等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引入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师:你能用间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2、讨论(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感受透视的微妙,使他们更有兴趣了解和掌握透视。3、揭示课题:《远去的路》二、新授1、讨论学生简易画,从中发现问题讨论:在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以外还有哪些透视现象?参考资料,少熬夜!近高远底近宽远窄近长远短等教学说明: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问:什么是透视?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同的位置上就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底近宽远低的变化这就是透视。1、出示图片:站的高的地方看远去的路站在左边看远去的路站在右面看远去的路小组讨论说说这些环境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中的透视2、欣赏书本上的透视图片(1)小组讨论找出图片中的心点消失线和视平线(2)教师解释这些名词的定义:如:想象在大海上向远处看天和水之间产生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还比如: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的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这点就是心点而这两条线就是消失线教学说明:用这样的比喻通俗易懂让学生对这些名词的概念联系到实际生活中。(3)学生练习一个透视图5、教师展示一幅剪贴的透视关系的风景画(1)学生小组讨论这幅风景画是如何制作的?(2)教师小结:A作视平线和消失线B定山脚线和远山C贴正视的房子D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高近高远底的方法贴出树和栏杆注意:远的地方学生选择彩纸的时候因该选择色彩模糊点的近的地方要鲜艳贴的时候先贴远的最后贴近的(3)作业要求:同桌合作一个画透视图另外一个负责剪贴(4)教师巡视指导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合作利用废旧的彩色画报根据前面老师所讲的透视方法来完成一幅剪贴的有透视关系的风景画使学生对透视的印象更加深刻。三、评价1、布置主题:奇妙的视觉。2、展示学生作品。3、点评:是否符合老师要求的透视变化和颜色变化。4、教师小结。4、线与造型生活中并不存在绘画中的“线”,是创作者根据观参考资料,少熬夜!察和感受,为了更好地进行表现而“提炼”出来的。从一年级起,每个学年的《美术》教材中都至少会有一课涉及到线与造型。但是基本都是以感受线条,体会线条造型为主。本课在全套教材中第一次将线条表现与造型联系在一起。开始呈现的生活中的“线”,其目的就是帮助同学们形成从生活中提炼自己需要的“线”的`能力。所以在导入课文中这样说:“观察我们的生活环境,你会发现许多不同类型的线:架在空中的电线,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还有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等等。艺术家用线创作出众多丰富的艺术作品。”首先是“观察”,然后是“发现”,最后是“创作”。观察和发现线并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完成自己的创作。接下来选登四幅中外艺术作品就是为了让同学们直接欣赏并帮助分析“线”的造型能力。“线可以用来确定物象的形状轮廓,表现明暗结构、质感肌理等,对线的研究是绘画学习中的重要内容。”翻页后,就可以看到和“学习提示”紧密结合的多种线条的表现形式,既有线条本身的多种变化,也有线条的多种组合效果。配合“学习要求”则是人物头像的线描画绘画方法。之所以选择人物头像,是因为这是上课时最容易观察到的表现对象,每一个同学都可以以自己的观察提炼出自己需要的“线”完成作品。为了强调“线”,在“学习要求”中特别强调要“着重表现人物的头发”。教学目标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小学美术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教学重点: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课题——雕塑之美二、讲授新课:中外古代雕塑作品欣赏学生作业纸:中国古代雕塑和外国古代雕塑在材料上有何相同0101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卢舍那佛参考资料,少熬夜!(卢舍那大佛通高米,头部高4米,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严肃中带有慈祥,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有着一种神圣与威武,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大佛端坐于八角束腰莲花座上,身披袈裟,衣纹简洁清晰而流畅,背光华美而富于装饰性,烘托出主像的严整圆润。大佛依山而坐,居高临下,使前来瞻仰的人们需登到半山腰才可见到大佛,增添了人们的崇敬之感。卢舍那大佛至今上半身保存完好,下半身虽然手足有些残破,但其整体所显示的当时佛雕的高超技艺仍令人叹服。)A学生介绍(查阅资料分享)B形容感受C一个词总结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2)A《人首翼牛》(人首翼牛像(Wingedbull)是亚述王宫门洞口两侧和塔楼转角上的石板上雕刻。像正面为圆雕,可看到牛两条前腿和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