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标准T/CSMPTE1—2016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录制规范SpecificationsofHDTVprogramrecording(报批稿)2016-03-11发布2016-03-11实施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发布T/CSMPTE1—2016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错误!未定义书签。4文件节目录制技术要求..............................................................25磁带节目录制技术要求..............................................................6参考文献.............................................................................8T/CSMPTE1—2016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标准与测试专业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央电视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广播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李岩、邓向冬、刘鹏、关朝洋、张丽娜、董文辉、宁金辉、肖辉、张建东、张强、毛敏明、尚峰、傅乐俭。T/CSMPTE1—20161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录制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清晰度电视成品节目的录制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高清晰度电视成品节目的录制、技术审查和节目交换。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Y/T155—2000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GY/T157—2000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GY/T158—2000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GY/T162—2000高清晰度电视串行接口中作为附属数据信号的24比特数字音频格式GY/T202.1—2004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第1部分:电视资料GY/T272—201316:9的高清图像在4:3屏幕上显示的安全区域GY/T275—2013电台节目制播质量监测技术规范GY/T283—2014高标清混合制播图像幅型比变换规范SMPTE378M-2004用于电视—素材交换格式(MXF)—操作模式1A(单Item,单Package)(Fortelevision-Materialexchangeformat(MXF)-Operationalpattern1A(Singleitem,Singlepackage)SMPTE390-2011用于电视—素材交换格式(MXF)—特殊的操作模式“Atom”(单一Item的简单展现)(Fortelevision-Materialexchangeformat(MXF)-Specializedoperationalpattern“Atom”(Simplifiedrepresentationofasingleitem))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1声道audiochannel节目中各路声音的通道标识。如立体声中的左声道、右声道;环绕声中的前左声道、前右声道、中置声道、左环绕声道、右环绕声道等。3.1.2声轨audiotrack节目中各路声音在采集、编辑时的记录位置标识。可以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进行顺序编号,如声轨1、声轨2等。T/CSMPTE1—201623.1.3有效格式描述符activeformatdescription;AFD一个定义了视频编码帧中有效内容不同幅型比的参数。3.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dBFS分贝满刻度(dBFullScale)dBTP分贝真峰值(dBTrue-Peak)DCT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CosineTransform)ENG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NewsGathering)LKFS满刻度K计权响度(Loudness,K-weighted,relativetonominalFullScale)LTC线性时间码(LinearTimeCode)LU响度单位(LoudnessUnit)PCM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Modulation)VITC场消隐期时间码(VerticalIntervalTimeCode)4文件节目录制技术要求4.1记录设备视音频输入接口与编辑精度要求记录设备视音频输入接口与编辑精度要求如下:——具备符合GY/T157—2000及GY/T162—2000规定的高清晰度数字视频信号接口;——具备符合GY/T158—2000规定的数字音频信号接口;——具备外同步接口,同步信号为双极性三电平或黑场信号;——满足帧精度编辑要求。4.2视频录制要求4.2.1视频信号视频信号应为符合GY/T155—2000规定的高清晰度数字分量信号。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应通过监测高清视频信号参数来控制图像技术质量,见表1。表1高清节目制作用参数值序号项目技术要求8比特样值10比特样值电平值面积百分比a1消隐电平(标称值)16640mV——2基准白电平(标称值)235940700mV——3CB、CR消色电平(标称值)1285120mV——4CB、CR峰值电平(标称值)16、24064、960±350mV——5黑电平与消隐电平差0~160~620~50mV——6Y信号电平14~24255~966-7mV~721mV≤1%7R、G、B信号电平5~24720~988-35mV~735mV≤1%T/CSMPTE1—20163表1(续)序号项目技术要求8比特样值10比特样值电平值面积百分比a8黑场同步信号电平————-300mV±9mV——9三电平同步信号电平————负向脉冲:-300mV±6mV正向脉冲:300mV±6mV——a超标像素面积占整个图像面积的百分比。4.2.2节目时间长度从节目第一帧画面开始到节目最后一帧画面终止的时间间隔为节目的实际时间长度,也称为节目实长。登记节目时间长度时,应精确到帧。4.2.3高清视频校准信号高清视频校准信号应为100/0/100/0格式的彩条信号。4.2.4高清节目采集制作参数高清节目采集、制作应采用4:2:2采样方式;采用DCT帧内压缩编码技术时,码率宜采用100Mbps或以上,采用帧间压缩编码技术时,码率宜采用50Mbps或以上。摄像机色域空间设置应遵循GY/T155—2000。4.2.5图像安全区节目图像的关键元素应在GY/T272—2013规定的区域内。4.2.6图像质量要求图像画面清晰,觉察不到明显信号噪声、无与节目内容无关的跳动、闪动或马赛克等异常失真现象。图像的明暗层次应与节目内容相对应,亮部、暗部细节层次丰富,画面柔和细腻,亮度信号无全程偏低或过高现象。图像的彩色清晰、自然,肤色正常,图像色彩一致性好,无明显彩色失真。成品节目幅型比的标识应与画面相符。成品节目中不应出现如下画面:a)与节目内容无关的、全帧亮度信号样值均低于18(8比特)或72(10比特)的黑场画面;b)与节目内容无关的、全帧色差信号(CB、CR)样值间差值小于10(8比特)或40(10比特)的单色画面;c)与节目内容无关的彩条画面;d)与节目内容无关的静帧画面。4.3音频录制要求4.3.1音频信号参数音频信号的取样频率应不低于48kHz,应采用PCM均匀量化,量化比特数不低于16比特。4.3.2声音校准信号T/CSMPTE1—20164声音校准信号为频率1kHz的正弦波,校准电平为-20dBFS,对应的模拟信号电平为+4dBu,四个声道应使用相同相位的校准信号。4.3.3立体声声道识别信号立体声声道识别信号应采用频率1kHz标准电平的正弦波信号。2声道和4声道的声道识别信号应保持连续,1声道和3声道的信号宜采用每间隔3秒间断约0.4秒或0.25秒作为识别立体声左右声道的标志,见图1。图1立体声声道识别信号示意图4.3.4立体声节目声道分配立体声节目声道分配见表2。表2立体声节目声道分配序号声轨声道1声轨1左声道2声轨2右声道3声轨3国际声左声道4声轨4国际声右声道当使用8声轨记录介质记录立体声节目时,第5至第8声轨应为空白。4.3.5环绕声节目声道分配环绕声节目声道有8路和4路两种记录方式,8路声道分配见表3,4路声道分配见表4。表3环绕声节目8路声道分配序号声轨声道1声轨1前左声道(L)2声轨2前右声道(R)3声轨3中置声道(C)4声轨4低频增强声道(LFE)5声轨5左环绕声道(LS)6声轨6右环绕声道(RS)7声轨7自由使用a(F)8声轨8自由使用a(F)a针对高标清同播的节目,建议在7、8声轨上记录立体声的左、右声道。T/CSMPTE1—20165表4环绕声节目4路声道分配序号声轨声道1声轨1左声道2声轨2右声道3声轨35.1环绕声编码信号(声道顺序应与表3一致)4声轨44.3.6音频电平和响度要求最大真峰值电平应不超过-2dBTP,平均响度应为–24LKFS,响度容差为±2LU。注:未配置真峰值和响度表时,宜遵循节目音频最大峰值电平不超过-6dBFS。4.3.7声音质量要求成品节目中不应出现与节目内容无关的、音频电平小于-60dBFS的静音。立体声节目不应出现GY/T275—2013中4.2.1的“左右声道反相”现象。立体声节目不应出现两声道内容不相关的现象。声音效果应无异常起伏、明显失真、明显噪声和断点等异常现象。声音响度应与节目内容相对应。4.4音视频同步要求高清节目制作时应保持音视频信号同步,声音相对图像超前不超过20ms,声音相对图像滞后不超过60ms,音视频不同步现象主观不可察觉。4.5文件录制版本为便于节目再利用及交换,可同时制作交换版。交换版应为高码率,不叠加对白、唱词和解说字幕。带国际声的版本,宜包括分离的字幕文件。4.6文件封装格式节目文件封装格式推荐采用SMPTE378M-2004和SMPTE390M-2011。4.7节目元数据要求应按照GY/T202.1—2004提供节目层元数据,并至少包括:题名、创建者名称、创建者责任方式、版权所有者名称、制作完成日期、节目类型、实长等。其他可选包括:主题词、主题人物、事件发生日期、栏目名称、AFD信息、音频环绕声元数据、技审人信息。AFD信息应符合GY/T283—2014。音频环绕声元数据应与节目声音内容相匹配,用来保证不同重放环境下(如下混立体声)的兼容性,声道类型(channelmode)应定义为3/2L。4.8文件记录建议每个节目文件记录时长不宜超过一小时,超过一小时的节目宜分为多个文件记录。对于多集的节目,每个文件记录不多于一集。同一个送播的记录介质内,不宜记录两个连续播出的节目文件。T/CSMPTE1—201665磁带节目录制技术要求5.1记录设备视音频输入接口与编辑精度要求同4.1。5.2视频录制要求5.2.1视频信号同4.2.1。5.2.2节目时间长度从节目第一帧画面开始到节目最后一帧画面终止的时间间隔为节目的实际时间长度,也称为节目实长。登记节目时间长度时,应精确到帧。节目的第一帧开始时码为0,节目时间长度内的时码必须连续。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