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筛选经验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民币汇率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制度性因素易纲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4月本文作者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本文的撰稿时间为2007年,作者易纲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文章从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回答了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并且尽可能地展望了未来。内容提要本文的基本逻辑是在全球化的模型中看中国广义资产的价值评估。汇率处于计算中外资产比价的关键地位,价格与汇率的调整是相互替代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人民币走强、中国的可贸易品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基础;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和依法治国框架的基本形成是人民币走强的制度性因素,并使中国的资产(不可贸易品)价值迅速提高。这些变化是好事,但同时也带来了经济不均衡。解决的办法主要依赖实际汇率的调整,而名义汇率和物价水平都是调整实际汇率的途径。中国可以借鉴日本、德国和台湾地区的经验,通过不断研究,深刻认识问题,使中国经济向均衡点收敛的可能性不断提高。目录一、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明显提高是人民币走强的基础...................1(一)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1(二)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3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依法治国框架的基本形成是人民币走强的制度性因素.....................................................................................................................5三、市场已经在调整,首先是价格调整...............................................................7(一)价格调整:要素和资产价格的上涨.................................................7(二)价格调整的润滑剂:充足的流动性.................................................8四、人民币汇率的调整.........................................................................................10(一)“二元冲突”与“三元冲突”................................................................10(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内容及意义.......................................................11五、日本、德国的经验.........................................................................................15六、结论.................................................................................................................16编者说明.................................................................................................................181994年1月1日,中国实施了人民币汇率并轨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对美元的名义汇率来看,1994~1996年,人民币对美元名义升值近5%;1997年~2005年人民币兑美元在8.28人民币兑1美元的水平上基本没动;从2005年7月到2007年6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约升值了8%。从有效汇率角度看,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从1994年1月到2002年2月升值40.9%,从2002年2月到2005年7月贬值13.1%,从2005年7月到2007年4月升值2.6%。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从1994年1月到2002年2月升值58%,从2002年2月到2005年7月贬值16.5%,从2005年7月到2007年4月升值3.8%(见图1)。本文试图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制度性因素。一、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明显提高是人民币走强的基础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GDP平均每年增长9.7%,其中2003~2006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10%。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明显提高。(一)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目前,计算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是用每年的总产出(不变价格)除以当年的劳动力数量,单位是元/人。如表1所示,1978~2005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1978年劳动生产率约为908元/人(1978年不变价,下同),而在2005年达到5747元/人,年均增长速度为7.18%。需要说明的是,1990年的劳动生产率之所以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就业人数统计口径的变化。1989年及以前各年,中国就业人数统计采用“三合一”①统计结果,1990年起则基于人①“三合一”统计是指三种不同统计合并产生每年分行业的就业人数。三种不同统计分别是:由国家统计局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的城镇单位劳动统计、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城镇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进行的行政登记、以及由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负责的乡村就业人员统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自于人口普查时对人口劳动力属性所进行的调查。1口普查数据,后者口径要大于前者①。图1人民币有效汇率数据来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城市化密不可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很快。在此过程中,大量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通过学习新的谋生技能以及接受新的观念,这部分人的人力资本得以大幅提高。同时,他们的后代可能会留在城市,接受质量更好的教育。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和城市在人力资本方面的巨大差异,从而提升了中国社会总体的人口素质。城市化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①岳希明,我国现行劳动统计的问题,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p46~56.2表1劳动生产率(1978~2005年)年份GDP实际值(单位:10亿元,1978年不变价)就业人口(百万人)全国劳动生产率(元/人,1978年不变价)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1978364.52401.52907.851979392.22410.24956.085.311980422.84423.61998.194.401985703.16498.731409.909.661989988.94553.291787.392.1919901026.85647.491585.90-11.2719911121.26654.911712.097.9619951830.98680.652690.059.9419982373.75706.373360.506.5919992554.92713.943578.626.4920002769.99720.853842.677.3820013000.00730.254108.186.9120023272.66737.404438.118.0320033600.73744.324837.619.0020043963.79752.005271.008.9620054357.84758.255747.239.031978-2005年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7.18数据来源:CEIC(二)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总产出扣除资本和劳动的贡献以后,剩下未被解释的部分称为全要素生产率(TFP)。近年来,有很多文献对中国经济整体、行业或者企业的TFP进行了深入研究[Yong(2003),王小鲁和樊纲(2000),任若恩和孙琳琳(2006),郑京海和胡鞍钢(2004)等]①②③④。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1978~2005年中国的TFP有明显增长。表2示出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①AlwynYoung,GoldintobaseMetals:Productivitygrowth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duringtheReformPeriod,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111,No.6,2003,p1220~1261.②王小鲁、樊纲等,《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跨世纪的回顾与展望》,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③孙琳琳、任若恩,《中国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世界经济,2005年第12期,第3~13页。④郑京海、胡鞍钢,《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为何明显下降?》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讲座,2004年4月29日。3测算的TFP增长率和TFP指数。1979~1999年,中国的TFP年均增长约2.14%,而2000~2005年,TFP每年的增长率降至1.22%。这主要是由于2000年以后中国的投资和资本形成增长非常快,被资本解释的那部分产出增多,所以总产出中未被解释的部分减少。和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比,人民银行的研究TFP增长率偏低,其原因主要在于对资本形成和资本折旧的处理方法不同。表2全要素生产率(1979~2005)年度GDP增长率(%)TFP增长率(%)TFP指数1978年=10019797.600.59100.5919807.810.85101.4619854.072.93114.0319893.83-0.53119.419909.19-5.82112.66199114.244.79118.18199510.933.42147.53199610.012.61151.4319979.282.10154.6519987.830.30155.1119997.630.54155.9520008.421.59158.4420018.301.13160.2320029.091.26162.27200310.020.99163.89200410.081.30166.04200510.241.03167.75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在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全要素生产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克鲁格曼①认为,亚洲并没有出现什么经济奇迹,是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增加推动了经济增长,而关键的全要素生产率却增长很慢,所以亚洲的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①PaulKrugman,TheMythofAsia’sMiracle,ForeignAffairs,Nov/Dec1994,Vol.73,Iss.6,p62~78。4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有人就因此说克鲁格曼预测了此次危机。但1979-2005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却增长显著。这反映了中国在激励机制和管理方式上的全面改进。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起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目前,中国的总资本回报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①。从根本上说,经济激励机制和运行效率的改善主要源自于中国在体制、技术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尤其是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城市化进程。之所以强调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是因为这两者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及中国的竞争力有关。对于中国昀近几年的经济形势、宏观政策、贸易顺差、外汇储备等现象,昀重要、昀基本的解释变量就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依法治国框架的基本形成是人民币走强的制度性因素如果说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竞争力提升的基本面因素,那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 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