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勇简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公示材料聘用单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申报类别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申报所属学科组生态环境组申请人姓名耿涌二〇一〇年三月目录一、学习工作简历二、到位工作情况和到位后的工作进展三、主要学术成就四、主持和承担项目五、人才培养六、团队建设七、年度在岗时间八、有关方面对其学术道德和团队精神的评价一、学习工作简历学历1988-1992南京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学士(噪音与振动控制工程);1994-1997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环境管理);2000-2004加拿大达尔胡西大学化学工程系与资源与环境研究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化学工程哲学博士(PH.D),产业生态学方向。导师:RayCote教授和AlTaweel教授。国外研究经历1997年4月-1998年12月,大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项目经理;1998年12月-2000年4月,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2000年5-8月,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系访问学者,香港理工大学资助;2000年9月-2004年9月,加拿大达尔胡西大学化学工程系及资源与环境研究学院攻读博士;2004年10月,德国海德堡大学访问学者;2004年11月-2007年7月,德国莱比锡大学环境技术与环境管理研究所访问学者,2007年8-9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咨询专家;2007年10月起任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研究员;2008年11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2009年2月,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二、到位工作情况和到位后的工作进展1研究内容与方向:自2008年11月到位后,围绕百人计划项目:低碳型城市新陈代谢优化模式的研究方向与目标,主要在以下研究方向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阶段性成果。(1)城市循环经济模拟系统开发:为了开展低碳型城市新陈代谢优化模式的研究,首先需要在案例区建立基于空间技术的城市循环经济模拟系统。为此,选择沈阳市为案例研究区,通过地学手段(3S)的应用确定城市区域的再生资源的空间分布、流动模式及密度,并在此基础上识别潜在的城市共生机会,为打造区域生态产业网络奠定基础。(2)城市碳排放影响评价:识别城市区域范围的碳排放现状是设计低碳型城市的基础工作。为此,结合沈阳案例区的各项历史统计数据和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通过运用IPCC开发的碳排放软件和结合GIS工具,开展了2007年和2008年沈阳市区域碳排放的计算,并分析了重要产业部门的碳排放细节,识别了重点碳排放源,并通过空间技术的应用确定了沈阳市各行政区的碳排放密度,为开展碳减排的潜力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3)低碳型城市碳减排对策:结合沈阳案例区实际和国家提出的碳减排战略目标,开展了沈阳市2020年碳减排的情景分析,提出了针对单位GDP碳排放减少45%的优化路径和对策措施。(4)低碳型城市新陈代谢的评估方法研究:利用社会代谢多尺度分析方法(MUSIASEM)开展了低碳型城市新陈代谢效率的评价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定量化指标体系,并结合沈阳案例区和营口案例区开展了案例研究。2.实验室建设到位后,研究所在实验室用房、实验设备购买、固定专业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与了大力支持,在2008年11月组建了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课题组,并投入7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购置了包括大型绘图仪、高精度扫描仪、GPS定位仪、多功能一体机和高性能电脑等硬件设备及采购了包括SUPERMAP、SPSS、EMFACT、AMOS等相关专业软件,以及IPCC碳排放专业计算软件,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模拟平台。3.其他工作拓展院地合作:紧密围绕沈阳市创建环境建设样板城的重大地方需求,积极策划了沈阳市与川崎市的循环经济友好合作,为中共中央确定沈阳市“全面学习川崎经验,打造环境建设样板城”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是沈阳市“环境建设样板城”首席专家,全面参与该项目的各项工作并提供技术咨询,并协助沈阳生态所与沈阳市环保局达成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在2009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专家,并先后承担沈阳市铁西区和本溪市南芬区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全部于2009年10月通过科技部评审。拓展国际合作:入所以来,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在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的紧密合作基础上,为沈阳市申请到联合国环境署的“生态城”项目并担任技术负责人,积极策划并促成了沈阳生态所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达成全面合作协议,先后申请到来自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的课题三项,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课题一项,已入所国际合作经费1290万日元。目前正积极策划申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资源效率与清洁生产”项目落户沈阳。课题申请:结合项目的研究方向与内容,积极申请有关项目和经费,在生态所提供的70万课题启动经费的支持下,先后争取到来自国内外各方的课题10项,总经费260万,已经入所课题经费约200万。参加和举办会议:大会报告1.TheAsia-PacificInternationalWorkshoponIndustrialEcology:SustainableManagementwithEnvironmentalInnovation,SymbiosisbetweenTheoryandPractice,Kawasaki,Japan,December8-92008;2.TheFifthAsian-PacificEco-BusinessForum,Kawasaki,Japan,February15-182009;3.Asian-PacificEco-townSymposium,Penang,Malaysia,August22-282009;4.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GreenIndustryinAsia,Manila,Philippine,September8-122009;5.2009NetworkMeetingoftheglobalUNIDO-UNEPNetworkonResourceEfficientandCleanerProductionLuzern,Switzerland,19-23October2009;6.InauguralMeetingofFirstRegional3RForum,TokyoJapan,November11-122009;7.AsianDevelopmentBankInstituteworkshoponEco-IndustrialClusters:8-11December,Tokyo;8.TheSixthAsian-PacificEco-BusinessForum,Kawasaki,Japan,February2-52010;9.InternationalConsultativeMeetingonExpandingWasteManagementServicesinDevelopingCountries18-19March2010,Tokyo,Japan国际会议与研讨会组织人1.Internationaladvisoryboardmember,TheAsia-PacificInternationalWorkshoponIndustrialEcology:SustainableManagementwithEnvironmentalInnovation,SymbiosisbetweenTheoryandPractice,Kawasaki,Japan,December8-92008;2.Organizer,theFirstNortheastAsianEco-forum,Shenyang,Liaoning,China,Sep24-26,2009;3.Internationaladvisoryboardmember,The2010International(summer)ConferenceonAsiaPacificBusinessInnovation&TechnologyManagement,July25-27,2010,Beijing,China;4.Co-chair,The16thAnnualInternationalSustainableDevelopmentResearchConference,HongKong,30May–1June,2010.阶段性成果:论文和科研报告到岗后已经发表17篇论文,其中SCI检索7篇,国外期刊论文10篇,EI检索6篇,CSCD论文5篇,另外有4篇论文已经被SCI核心期刊录用并在线发表,还有6篇SCI文章正在审稿阶段。三、主要学术成就申请人近年来在国外及到位后主要从事区域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学、环境管理学的研究,重点是通过系统建模、统计分析和空间技术的应用开展区域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建设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响应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展节能减排等最新要求紧密结合。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为:①系统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基于生态学原理提出生态工业园内部企业的角色定位、生态工业园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原理、生态工业园的环境管理系统建设、生态工业园的一体化固废管理模式和一体化水资源管理模式及相关政策等;②系统开展了区域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分别从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在中国开展案例研究,包括绿色采购政策、区域规划方法和提出制约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等;③开展了绿色供应链的相关理论研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从压力、动力和绩效角度识别制约开展绿色供应链发展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提出相应对策措施;④结合响应气候变化和创建低碳型工业园,把循环经济、产业共生概念与碳减排结合起来,测算通过企业间的副产品交换可以实现的资源替代化潜力及由此实现的碳减排能力,并研究促进低碳型区域生态产业网络建设的合理政策。申请人2000年以来在上述领域发表期刊文章62篇,其中国外SCI论文18篇,SSCI论文3篇,EI论文11篇,CSCD论文11篇,CSSCI论文14篇,其他国外期刊论文7篇。论文2002年以来被引用67次,他引45次。获得学术奖励的情况:(1)2006年3月,霍英东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优选资助课题获奖者;(2)2005年5月,大连市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3)2006年8月,大连市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4)2007年8月,大连市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5)2003年9月,加拿大KILLAM奖学金(达尔胡西大学最高学术奖学金);(6)2002年9月,加拿大KILLAM奖学金(达尔胡西大学最高学术奖学金);(7)2006年9月,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8)2008年3月,辽宁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9)2008年8月,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2008-LN0022;(10)2009年8月,辽宁省第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获国际会议资助的情况(1)2009年12月受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资助参加区域生态产业群落研讨会;(2)2009年11月受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资助参加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组织的亚洲3R论坛;(3)2009年9月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资助赴菲律宾马尼拉参加绿化亚洲产业国际会议;(4)2009年2月受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资助赴日本川崎参加第5届亚太生态产业论坛;(5)2008年12月受日本环境省资助参加亚太产业生态学学术会议;(6)2008年2月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资助赴日本川崎参加第4届亚太生态产业论坛;(7)2007年6月受国际产业生态学学会资助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第3届国际产业生态学学会会议;(8)2007年1月受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赴日本川崎参加第3届亚太生态产业论坛;(9)2006年11月受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资助赴日本筑波参加国际生态平衡会议;(10)2006年10月受韩国薇山大学资助赴韩国薇山参加生态工业园国际研讨会;(11)2005年6月,受美国耶鲁大学资助,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国际产业生态学年会;(12)2005年5月,受瑞典国际开发署资助,赴瑞典哥德堡参加2005世界城市景观大会;(13)2004年10月,受德国联邦环境部资助,赴莱比锡大学参加“中德工业园可持续管理”会议;(14)2004年1月受法国人类进步基金会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