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莉梅三甲跌倒/坠床相关知识培训三甲评审标准及评审要求评审标准评审要点3.7.1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等风险评估,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3.7.1.1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主动向高危患者告知跌倒、坠床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C)1.有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并体现多部门协作。2.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根据病情、用药变化再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3.主动告知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并记录。4.医院环境有防止跌倒的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5.对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等患者,主动告知跌倒,坠床的风险,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如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搀扶或请人帮助、床档等。6.相关人员知晓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的处置及报告程序。(B)符合“C”,并1.有坠床,跌倒的质量监控指标数据收集和分析2.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大于或等于90%(A)符合“B”,并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100%评审标准评审要点3.7.2.1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报告制度、处置预案与工作流程。(C)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相关制度、处置预案与工作流程。(B)符合“C”,并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处置流程知晓率大于或等于95%。(A)符合“B”,并根据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总结分析,完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安全。3.7.2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工作流程。因跌倒发生的医疗纠纷2014年4月3日,据《温州商报》报道:浙江乐清虹桥的钱女士到某医院看病,不慎在医院门口摔伤。日前,钱女士以公共场所管理失当责任为由起诉该医院,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后续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经济损失合计5万元。去年11月,中国江西网报道:张某进入南昌某医院急诊部大门时踩到一滩积水在门内摔倒。之后,司法鉴定中心对张某伤情鉴定结论为伤残等级为十级,休息期限为12周,营养及护理期限均为4周(均自受伤之日起计算)。张某将医院诉至法院。目前,我国城市各大医院,特别是一些综合性三甲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多,拥挤现象十分突出,加上患者对医院就诊流程、环境不熟悉,患者的病情不确定性及就诊过程的劳累、焦虑等,导致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极易出现意外,由此造成的投诉和纠纷屡见不鲜。主要内容一、医院发生跌倒/坠床的高危场所、高危因素及高危人群二、门、急诊发生跌倒/坠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三、病区发生跌倒/坠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四、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处理程序及上报流程五、护理安全管理之跌倒管理检查表评分表一、医院发生跌倒/坠床的高危场所、高危因素及高危人群医院内容易发生跌倒的场所洗手间、浴室走廊、过道扶手电梯检查室导致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地面湿滑或不平整照明不充分通道有障碍物座位、走廊无扶手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行动不便、残疾患者医院应参与跌倒防范工作的人群总的来说应全院职工均参与,多部门协作,其中包括:1、医生2、护士3、运送员4、保洁员5、保安6、后勤人员7、导诊二、门、急诊发生跌倒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一)门、急诊发生跌倒的原因1.患者跌倒是医院门诊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跌倒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危害,它不仅导致患者机体的损伤,同时还影响患者对医疗安全的信任度及心理健康。如何防范医疗意外发生,及时处置是医院门诊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2.环境方面因素门诊患者跌倒地点主要集中在电梯旁、厕所和大门入口处。如地面不平、湿滑、有障碍物、台阶过高、照明不足,环境生疏等是导致跌倒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防滑措施不到位或地垫不平顺也易导致跌倒。3.管理方面因素医务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对预防患者跌倒意识差;预防措施不得力或不到位;对患者或陪护人员健康教育指导不到位、教育方法不恰当,导致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差、落实防范措施不够。4.患者因素1)生理因素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1/3老人每年跌倒1次,其跌倒发生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视力减退、听力下降、反应迟钝等原因也易引起跌倒;长时间未进食或因做检查禁食者易发生跌倒。2)疾病及药物因素影响脑血流、脑供氧使活动受影响的慢性病,如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脑血管意外恢复期或后遗症、糖尿病、低血糖等;服用过降压药、降血糖药、镇静催眠药等药物,影响患者步态、血压、血糖等,以上因素容易增加意外跌倒的发生率。(二)门、急诊发生跌倒的防范措施1.医务人员加强培训,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加强门诊部工作人员防止跌伤意识,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讨论、分析跌伤发生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门诊护士、导医是预防患者跌倒的重要环节,因此,对门诊护士、导医人员的培训尤为重要,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增强对跌倒危险因素的识别能力,掌握预防跌倒的基本技能。(二)提供便利设施及服务,营造安全就医环境1)设定专人巡查门诊部各楼层每天检查地面是否保持平整、干燥,候诊椅、轮椅、各楼层护栏的完好情况,电梯运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保证患者安全,防止跌伤的发生。2)标识清晰:对于较滑的地面设置防滑警示牌,卫生间有“小心跌倒”的提示;手扶电梯处设有“请照顾好老人和小孩”、“请勿踩踏黄线”等提示语,提醒患者及家属防止滑倒及跌伤。3)在医院门诊的入口,建立支助中心轮椅服务站,对于步态不稳、行动不便的患者,支助中心工作人员主动、免费护送患者到诊室,防止发生跌倒意外。4)加强导医巡视,对于不习惯乘手扶电梯的患者,可引导通过安全通道上楼或引导到直梯处乘坐直梯;对有跌倒高危的患者及时识别并全面评估,及时提供帮助,保证患者安全。5)对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或残疾等患者应主动告知跌倒,坠床的风险,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如语言提醒、搀扶或请人帮助、床档等。3.加强患者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1)个别宣教。对有高危跌倒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个别宣教,提醒患者注意防范;•2)制作各种宣传栏。在门诊一楼大厅、各科候诊厅均建立预防跌倒的宣传栏,告知患者引起跌倒的原因、发生地点、如何防范;•3)发放宣传资料。在门诊每层楼的候诊厅放置预防跌倒的宣传手册,患者利用候诊的时间阅读。4.开展预约挂号诊疗,营造有序就医环境•开通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方式,请患者按预约时间前来就诊,减少等候时间,并能起到分流患者、避开高峰的作用,缓解候诊区的拥挤,营造整洁、有序的就医环境,便于分诊台护士巡回观察,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机率。5.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与维修1)轮椅应定时检修,尤其是刹车性能,要悬挂“防跌倒”标识牌。2)平车也要定时检修,看床栏是否完好无损,应悬挂“防坠床”标识牌。6.定期统计分析,持续改进措施每次事件发生、处理完毕后,门诊部负责向院办、医教处等部门汇报。定时对门诊就诊患者发生跌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发生的类型、例数、发生原因、处理措施及结果。针对统计分析结果,讨论如何加强薄弱环节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医院门诊的安全管理。三、病区发生跌倒/坠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一)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原因1.年龄与性别:≥65岁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骼肌功能下降及关节功能减弱,易发生跌倒。2.长期卧床:卧床超过两周,身体虚弱,起床后出现眩晕,易发生跌倒3.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在突然改变体位时或服用降压药后,易发生跌倒4.感官系统:视力减退、白内障等患者,易发生跌倒或坠床5.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患者,易发生跌倒6.药物因素:应用镇静催眠药、抗心律失常药、麻醉镇痛药、降压药、抗精神失常药、利尿剂等,易发生跌倒或坠床7.缺乏照顾:有些患者无人照顾,自理能力差,又固执,不愿麻烦别人,未请人帮助就自行起床或上厕所,易发生跌倒8.环境因素:包括光线、地面湿滑、走廊和卫生间无牢固的扶手9.其他:患者穿的鞋子不合适,鞋底不防滑,衣裤过长过大,行动不便的老人未使用助行器(二)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1.所有住院患者入院时均使用《跌倒评估护理单》进行跌倒/坠床评估.2.成人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进行评分;25分为低危风险,25-45分为中危风险,>45分为高危风险,根据危险等级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患者跌倒/坠床。3.对>45分的高危患者,在患者床头挂“预防跌倒/坠床”警示标识牌,每日评估一次,并列入交班(白板/交班本/管床护士工作任务单等)加强交班。4.对25分的低危患者、25-45分中危患者应动态评估,患者病情稳定时,至少每周评估1次并记录,患者转科、病情发生变化时,使用镇静/止痛/安眠/利尿/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时,或跌倒后应及时进行再评估,并再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坠床宣教并记录。5.儿童使用“儿童跌倒/坠床评估单”(参照上级医院);评估分值≥3在患者床头挂“预防跌倒/坠床”警示标识牌,每日评估一次,并列入交班(白板/交班本/管床护士工作任务单等)加强交班;评分<3分,则1周评估一次6.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评估结果,进行防跌倒/坠床健康宣教,并签字使患者及家属理解,不遵从预防跌倒计划的潜在后果。7.一旦发生坠床/跌倒,立即启动坠床/跌倒紧急处置预案。8.发生跌倒/坠床事件,要积极上报不良事件。(三)预防跌倒/坠床发生的措施1.低危人群:1)室内洗手间光线充足,地面平整干燥,病床刹车制动2)指导患者使用床头铃及呼叫器3)落实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坠床的相关宣教2.中危人群:1)室内、洗手间光线充足,地面平整干燥,通道无障碍物,病床刹车无制动2)呼叫器、日常物品置于患者可及处3)告知洗手间防滑注意事项。4)落实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坠床的相关教育5)指导患者正确起居原则:醒后躺1分钟,床坐1分钟后站立,站立1分钟后再行走6)指导患者穿防滑鞋、长度适宜的裤子7)患者活动、外出检查时,需有人陪同8)告知患者现用药物的副作用3.高危人群:1)室内、洗手间光线充足,地面平整干燥,通道无障碍物,病床刹车制动2)呼叫器、日常用品置于患者可及处3)告知洗手间防滑注意事项4)落实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坠床的相关宣教5)指导患者正确起居原则:醒后躺1分钟,起床坐1分钟后站立,站立1分钟后再行走6)指导患者穿防滑鞋、长度适宜的裤子7)告知患者现用药物的副作用8)床头悬挂“预防跌倒/坠床”警示标识,在护士站白板/交班本进行提示9)告知患者/家属跌倒的风险,在跌倒评估护理单上签字10)将两侧床栏拉起,必要时限制活动,适当约束11)留陪护1名,患者活动、外出或检查时应有人陪同12)加强对患者的夜间巡视(四)预防患者跌倒/坠床集束化管理1.提高防范意识1)跌倒/坠床发生高风险人群:年龄大于65岁;曾有跌倒病史;无家属陪伴;步态不稳;视力模糊;听力障碍;营养不良、虚弱、头晕、颈椎病、尿失禁等贫血或体位性低血压、低血糖;睡眠障碍(失去定向感、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肢体功能障碍;使用特殊药物,如:①利尿药物②止痛药物③缓泻剂④镇静安眠药⑤心血管用药等。2)患者及家属掌握预防跌倒措施①跌倒高风险患者床头悬挂预防跌倒标识,警示工作人员、患者、家属、清洁阿姨及运送。②病房有预防跌倒相关健康宣传资料;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评分的分值,并在跌倒评分表上签名。③入院介绍时,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穿着大小合适衣裤及防滑鞋,洗澡沐浴时,应着防滑拖鞋进入浴室,切忌赤脚沐浴。④跌倒高风险患者应有家属陪伴,并向家属详细讲解预防跌倒的相关注意事项,家属更换时做好交接班,掌握预防跌倒相关知识。⑤从卧位下床需要做到3个1分钟:第一个1分钟:醒来后,勿立即起床,在床上躺1分钟;第二个1分钟:起来后,在床沿两腿下垂坐1分钟;第三个1分钟:下地后,靠床站1分钟再行走。⑥患者卧床时应使用床栏,下床前应呼叫护士或家属协助,勿跨越床栏或从床尾下床。⑦嘱患者夜间睡前2小时勿饮水过多,睡前如厕,以减少夜间下床如厕次数,如需如厕,可使用呼叫铃呼叫护士帮忙。⑧患者头晕、乏力、虚弱时暂缓下床。体位转移或行走时,必须有陪护协助,必要时使用呼叫铃呼叫护士。⑨患者知晓所使用药物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如服用镇静、安眠、精神类、降压、利尿、调节血糖等药物后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