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语文教案最新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小学语文教案最新8篇,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山、出”2个字。认识“竖折”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阝”(双耳)。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家看,认识这个字吗?一起说,我在它的左边加了一个双耳旁,它的样子很像我们的耳朵,我们叫它双耳旁,跟老师说双耳旁,我们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就能记住这个阳字。你能给她找个朋友组个词吗?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八课,感受阳光的温暖。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寻阳光。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老师还有要求呢,认真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标上自然段的序号。二、认读生字词1、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老师为你竖起大拇指。生字词都记住了吗?考考你,我们一起走进“词语大闯关”1)请看第一关:(我会读)可爱的词语宝宝跑到了大屏幕上,你会读吗?(出示带拼音的字)先自己读一读,不会读的词语借助拼音读,也可以请教你旁边的小老师。谁来读第一行?同学们读得不错。2)请看第二关:(我能行)(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语宝宝摘掉了小帽子,你还认识它吗?请看第二关。你能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参考资料,少熬夜!一读吗?谢谢三位小老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词语难不倒你们,生字你会吗?请看第三关:(勇夺生字红旗),看看谁能把小红旗插到生字塔上。男生准备好了吗?女生?祝贺大家把红旗插到了顶峰。4)请看第四关:(火眼金睛):出示日字旁的字,现在请你睁大眼睛,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部分,日,在不同的位置他们的形状可不太一样啊。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带有日字的字,你都认识他们吗?(出示小丑图)我们一起读,今后我们就能够用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记住可爱的生字宝宝了。你能给他们找个朋友,组个词吗?(同学们太棒了,你们知道这么多词语。)2、看来同学们生字词都会读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刚才读课文时标出自然段了吗?老师也标出来了,你和老师标的一样吗?下面我请五个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认真听,发现读错的字音等他读完帮他指出来。同时思考:阳光都到过哪些地方?出示填空。三、课中休息:同学们生字字音读的准,课文读的也很通顺,下面我们一起来唱歌休息一下吧,全体起立,同学们可以跟着我的动作边跳边唱。《小星星》四、学习课文1.好我们现在继续学习课文。阳光都到过哪些地方?请把话说完整。学生说,板贴,田野、高山、小河。是啊,阳光像金子,洒遍——生说()()(),同学们真会读书!出示课文第一段填空,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句话吧。2.阳光来到了广阔的田野、雄伟的高山和长长的小河,这些地方就变了样,想不想去看看?(出示图片)快来读读第二段,看看这些地方都变成了什么样?(你能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吗?)(我们就读到这里,把机会留给别的小朋友,好吗?)1)出示田野图和句子,指生读,指导读:禾苗变得绿油油,可漂亮了,谁能起来读一读?我好像看到禾苗的颜色更绿了,谁再来读一读。听老师来读,你觉得怎么样?齐读。2)出示高山图和句子,指生读,指导读:阳光一照,小树更高了,谁再来读一读。小树好像又长高了,谁能读得更高。自由读。3)出示小河图和句子,大家看,阳光照在河面上,多美啊!谁来读一读。这是一个长句子,我们在读的时候要适当地停顿。谁会读?指导读:(出示锦缎图)这就是锦缎,闪着阳光的河面多像这美丽的锦缎啊,谁能读参考资料,少熬夜!得更美。男女生比赛读。4)指导背诵:阳光的作用真大啊!(合作读一读)我们一起随着音乐男女生合作读一读这一段。男生读蓝字,女生红字,最后的一句齐读)因为阳光,禾苗绿了,小树高了,小河更美了,让我们把这美景记下来吧!(背一背)谁想展示一下?三个学生接读。3.听了同学们的背诵,可爱的的阳光向你们竖起了大拇指,看,阳光又来到了小男孩的家里,自己读读这一段。你有问题吗?掉了跳,老师真粗心,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老师要向你学习,那就让阳光跳出来吧。阳光这么活泼、可爱,谁能让它跳进小男孩的家呢?指名读4.阳光不仅作用大,而且还很活泼可爱,可是我们——学生读(谁也捉不住阳光……)。5.(出示图片)你瞧阳光来到树林里,来到了花丛里,来到了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这些地方都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照样子说一说吗?(四幅图小草、苹果、花)是啊,同学们,因为有了阳光,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因此——学生读(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同学们说的真好,(阳光和金子一样都是金灿灿的,可是离开了阳光)让我们再来赞扬一下对生命对生活无比重要的阳光,齐读最后一段。课后小结最后我们来学习两个生字,“山、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老师也有新的发现,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笔画,叫做竖折,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笔写好,才能让这两个字顶天立地。下面请看老师范写:山、出。小学语文教案【第二篇】一、导入新课:1、小朋友,你们见过蚂蚁吗?2、今天,老师就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和蚂蚁有关的故事。(贴蚂蚁图)3、板书课题:16、蚂蚁和蝈蝈4、指名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第二个蝈为轻声。5、读了课题,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个故事里不止有可爱的小蚂蚁,还有蝈蝈。(贴蝈蝈图)蚂蚁和蝈蝈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打开书自身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二、初读课文:1、同学自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参考资料,少熬夜!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字音读准;词要连读;把句子读通顺。2、检查:(1)指读生字词和难读词句:粮食纳凉装满洞里神气躺在躲到自由自在(2)指读难读句子: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3)分自然段朗读。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三、细读课文:(一)第一自然段:1、看图:(1)这是什么季节?(夏天)你怎么知道这是夏天?板书:夏天(2)太阳怎么样?(太阳火辣辣的)(3)夏天,天气这么热,太阳火辣辣的,小蚂蚁在干什么?(劳动)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忙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2、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3、提问:(1)这些小蚂蚁在忙什么呀?(搬粮食)板书:搬粮食(2)你读了这一自然段之后,你觉得小蚂蚁怎么样?(爱劳动,不怕吃苦)(3)你从课文中哪些词看出来的?(背、拉、满头大汗)理解:满头大汗4、指导朗读:(1)夏天,太阳火辣辣的,天气真热。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还这么爱劳动,在搬粮食,个个干得满头大汗。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这些小蚂蚁吗?那么,小朋友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喜爱的语气)(2)下面,先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老师在读的时候突出了哪些词,来表达对小蚂蚁的喜爱。(3)同学练读。(4)齐读。火辣辣的太阳下,小蚂蚁在搬粮食,我们再来看看这时候蝈蝈们又在干什么呢?(二)第二自然段:1、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2、提问:(1)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火辣辣的太阳下面搬粮参考资料,少熬夜!食,都笑蚂蚁是傻瓜。(2)蝈蝈为什么笑蚂蚁是傻瓜?(因为,它们觉得,蚂蚁大热天里还在干活,不知道享受,真是太笨了。)蝈蝈笑蚂蚁是傻瓜,不知道享受,那蝈蝈是怎么享受的,我们来看看图。3、看图(1)描述图。(他们躲到大树下纳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板书:树下纳凉(2)什么叫做自由自在?4、指导朗读:(1)小蚂蚁在努力干活,可是,蝈蝈却讪笑他们,自身还躲到大树下纳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读的时候就要读出蝈蝈这种自以为是的语气。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突出有的……有的……、满头大汗这几个词。(2)同学练读。(3)指名读。转眼,夏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小蚂蚁是不是真的是傻瓜呢?板书:冬天(三)第三自然段:1、看图:(2)蚂蚁在做什么?(吃东西,烤火)(3)蝈蝈又怎么样了呢?(冷得发抖,很饿,还有的哭了)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3、提问:(1)谁来告诉老师,这时候,蚂蚁怎么样?(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板书:洞中过冬(2)那么,小蚂蚁为什么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呢?(因为,蚂蚁夏天准备了粮食)(3)那蝈蝈呢?(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板书:又冷又饿(4)蝈蝈为什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夏天它们没有准备粮食)(5)假如你是蝈蝈,你这时候会怎么想?蝈蝈很后悔夏天没有准备粮食,那我们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4、指导朗读:(1)小朋友自身来试一试。(2)齐读。(指导突出词句)(四)总结:参考资料,少熬夜!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说完了,小朋友你们喜欢谁?为什么呢?四、教同学字:(冷、歌、汗)1、指读生字。2、组词。3、你怎么记这个字形?4、书空。5、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6、范写。7、描红。8、《习字册》。小学语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的:教学的指导思想:贯彻新课程标准,努力实现三个维度目标。理论依据:生本课堂教学理念,信息科技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整合,以及情景教学理论在课堂中得以体现。设计特色:本节课在设计时,多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质疑,思考,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创设了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教材分析:1.分析纲要、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字词,学会句的运用,培养说话,写段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教授阅读分析课文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英雄的爱国情怀的敬仰之情,培养“先天下后小家”的远大理想情怀。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导入部分:导入是激发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本课我以“短、频、快”的方式导入课文;初读课文:此读为初读,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但不读顺,难以进入精读课文;精读课文:详细理解字词句,练习说话,进行语言训练,进行朗读指导,甚为重要。3.分析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初中教材显然内容更多,而本课则短小精悍,符合小学生阅读量。在理解课文时,小学生的理解,不需要像中学那样深刻。而且老师要把一些很深奥的道理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小学生更易理解,所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生情况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但是和高年级学生比,还差很多。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可能会不认识课文中的一些字,无法读顺课文;‘学生可能不理解一些字词的意思;学生可能不能流利地说一段话。对于英雄,可能感觉远一些,难以激起共鸣。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可能采取的策略:谈话策略,情景策略,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洪、制、治、严、紧、因、事、劲、终;描写生字:洪、哭、因、终2、理解:凶猛、灾情严重、三过家门而不入;3、通过说话练习来进行语言训练;4、朗读指导,感受禹的英雄形象;重点难点:1、指导朗读,感受禹的英雄形象;2、理解题目:三过家门而不入教学策略与手段:主要教学模式:启发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策略:有效提问策略,情景教学策略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读熟课文。2.教师的教学准备;备课,多媒体课件。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教室里贴有名人的画像。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补充板书:三过家门而不(rù)(入)指名写;区分:“入”和哪个字很像?区别在于哪里?(“入”和“人”的区别)说明:“入”虽然不是生字,但是和“人”很容易混淆,在课题中强调其书写,也是一次强化训练的机会。2、揭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3、置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二、初读课文1、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参考资料,少熬夜!解决问题1: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禹)(1)介绍禹:出示大禹图,这就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