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论中国修辞学教育的新趋势范例左右论中国修辞学教育的新趋势范文2000字左右近年来,随着媒介技术发展迅速,公众信息传播权利的实施空间大大拓展,公众信息传播的需求持续增长,中国的修辞实践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使修辞学教育适应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形势,有效推广、普及中国修辞学研究的新成果,使中国修辞学理论研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社会发展,是中国修辞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文分析中国修辞学教育的历史、现状,机遇和挑战,指出中国修辞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中国修辞学教育,有必要对修辞学教育的相关概念加以阐释。1.修辞学教育的界定修辞学教育与修辞教育不同,它是修辞学研究成果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修辞学知识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层面上的推广和普及。修辞学教育不仅是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公众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教育内容、目的等,可把修辞学教育区分为素质教育和学术教育两个阶段或两种类型,前者可称为“修辞教育”,后者可称为“修辞学学术教育”,简称“修辞学教育”。修辞教育重点强调了修辞手段、方法、技巧、技能的教育,它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修辞学教育则强调了修辞学的学理、学术研究方面,包括学术观点、思想和理论体系以及学术史。修辞学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进行从事修辞学研究的学术训练。修辞教育是修辞学教育的基础,修辞学教育是修辞教育的提高。两者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又相互依托。修辞教育主要是在中小学基础阶段,修辞学教育则重在大学和研究生教育阶段。修辞、修辞学教学是修辞学教育在教学层面的落实。2.修辞学教育的内涵修辞学教育包括教学机构建制、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所谓教育建制,即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机构。中国的现代修辞学教育建制主要在中国语言文学系。修辞学课程设置统属于语言学、现代汉语、写作等教研室。当然,20世纪末期以来,在文学、新闻学、传播学、对外汉语教育等院系,也开设了修辞学课,有的甚至扩大为高校素质教育通选课。在大学教育中,修辞学通常作为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在高年级成为专门的选修课。其教学内容多为修辞手段和方法,包括语音修辞、词汇修辞、句式修辞和修辞格等。修辞学的教学方法通常是例证法。3.修辞学教育的属性修辞学教育的性质,是由修辞学的学科属性决定的。修辞学通常被划归到人文学科中。因此修辞学教育,基本属于人文教育范畴,属于素质教育、能力教育范畴。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指培养公众的文化素养。此外,修辞也是一种社会生活能力,是公众参与社会公众事务、调控社会关系、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说,修辞学教育具有公众能力教育的性质。此外,作为一门学科,一套知识体系,修辞学教育也是知识、学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修辞学教育通常被纳入语文教育的范畴。在中小学教育中,修辞是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学,修辞学则是语言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但是,近年来,修辞学教育逐渐向其他学科领域拓展,成为新闻传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既不同于古希腊时期修辞学被纳入政治学、伦理学的传统,也不同于中世纪欧洲把修辞学当作学校教育三大学科之一的传统,同时也有别于当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把修辞学当作独立学科建制的做法。4.修辞学教育的类型修辞学教育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或社会教育)。所谓学历修辞学教育,即在中小学、中专、大专、大学以及研究机构中进行的修辞学教育。中小学的修辞教育属于素质教育。大学修辞学教育又可以区分出学士、硕士、博士等层次。大学修辞学教育可区分出母语修辞学教育和外语修辞学教育,比如汉语修辞学教育、外语修辞学教育。修辞学教育也可以从国家角度区分为本国的修辞学教育、国际修辞学教育,比如对外汉语修辞学教育就是国际汉语修辞学教育。社会修辞学教育则主要是指学历教育之外的修辞学教育,包括各种自学、培训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修辞学教育绝不应被看成仅仅是一种语言运用知识和技能教育,而是对人的教育和培养,人是修辞学教育的对象,更是目的。修辞学教育同时也应被当作一种文化和文明传承,当作是一种社会秩序的建构过程来实施。中国不仅有悠久的修辞学研究传统,而且具有悠久的修辞学教育传统。1.中国修辞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现代意义上的修辞教学,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论语·先进》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可见,孔子私学教育中就有了言语教学。当时的“言语”教学大致相当于如今的语文教育,但更侧重口语能力,也可看作是一种修辞教育。此后,中国“后世的修辞教育则演变到了诗文写作教育之中,很少涉及西方意义上的公共演说修辞”。此外,《史记》等著作中所记载的苏秦、张仪师从鬼谷子学习权谋及言谈论辩策略,也可以看作中国春秋时期的修辞学教育,这种论辩、劝服意义上的修辞教育类似于古希腊时期的修辞教育。在先秦时期,中国的修辞教育其内容相当于现在的口语修辞。无论是孔子的私学教育,还是鬼谷子的私学教育,都讲授语言技能、语用策略。此后的两汉、魏晋南北朝以至于唐宋元明清时代,中国的修辞学思想大多集中在文论中,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陈骙的《文则》、严羽的《沧浪诗话》、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陈绎会的《文筌》、高琦的《文章一贯》、归震川的《文章体则》、徐师会的《文体明辩》、胡广等的《性理大全》、吴讷的《文章弁体》等等。这些著作所谈的主要是诗文写作修辞,很少涉及口语修辞。与之对应,中国先秦之后的修辞学教育内容也多集中在书面语修辞特别是诗文写作修辞方面。当然,在中国历史上,“尽管也曾出现过演讲、论辩或说服的多种形态,比如古代朝堂上的奏议、辩论以及农民起义过程中的演讲,抑或是近代民主革命、战争时期以及‘文革’运动中的各种演讲,但是,这种演讲、论辩、说服与古希腊传统上的是有本质差异的。”古希腊时期的演说修辞,“解决的是公共意志、公共政策、公共事务之间的关系”。中国的上述演讲修辞,“解决的只是集权社会中的权势主体决策问题,或者公共行为的统一问题,并非公共意志的凝聚、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事务的决策问题,尽管其结果也都涉及公共利益,但其出发点并非着眼于公共利益。参与的主体、信息的性质、传播的过程、传播的效果以及传播的机制都是不同的”。中国这种意义上的公共演讲修辞,在近现代之前并没有被纳入修辞学的研究范畴,因此,也没有成为修辞学教育的内容。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中,演讲虽然逐渐成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但修辞学研究并没有给予其足够的关注,修辞学教育对演讲修辞的重视很不够。在现当代,中国的修辞学教育多局限于语言学范畴,“修辞学的课程定位和学科内容被做了语言学限定。这使它更多地传承了语言学的使命,而忽视或淡化了其文学使命;因此,路子和发展空间被限定,被挤压”。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中小学、大学教育中,语言体系知识教育占主导地位,而作为语言应用技能的修辞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之后,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修辞教学的地位逐步提高。在大学中,修辞学也成为重要的选修课。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闻学、传播学教育的发展,中国的修辞学课程也逐渐由中文教育向新闻传播教育拓展。此外,还在本科教育基础上建立了修辞学教育的硕士、博士学位点。大学修辞学课程设置进一步层次化、系统化,涉及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逐渐由实用知识、技能教育向学术教育发展。教学内容除了修辞手段、方法之外,也突出了各种修辞学理论。修辞学教育的学术视野也逐渐由国内拓展到国外,由东方扩展到西方,由中文拓展到外语。2.中国修辞学教育的特点谈到修辞学教育,就不可避免要涉及人类修辞学教育的起源及其历史。人类有记载的修辞学教育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据记载,最早的1篇修辞论文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是1篇写给埃及法老胡尼(Huni)的长子卡扎莫尼(Kagemni)的关于如何把话说好的建议书。这篇论文是写在羊皮纸碎片上的。第一部修辞学著作大约诞生在公元前2675年,是霍代波·巴达为埃及法老的儿子写的指导书,书名《格言》。显然,此处所提到的修辞论文和修辞学著作,都是用于修辞教学的,也可以看作是修辞学教育的滥觞。此外,欧洲的修辞学教育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据载,在公元前465年,古希腊一个殖民小岛上的一场民主革命促成了城邦国家的建立,“市民”(citizens)被赋予了通过公共演讲和论辩表达个人意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事务处理的权利。以演说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成为一门历史悠久且与时俱进的学问。据记载,把这一学问付诸教学的是古希腊的科拉克斯(Corax),他在西西里开设了西方第一门修辞学“课程”。此后,修辞学就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并且形成了一大批职业修辞学教师。到中世纪,修辞学已成为西方学校教育的三大课程之一。到了20世纪,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修辞学拥有了独立的高等教育学科建制———修辞学系,比如明尼苏达大学的修辞学系、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的修辞学系、依阿华大学的修辞学系、海姆登—悉尼学院的修辞学系以及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修辞与传播学系、阿肯色斯大学的修辞与写作系、哈特福德大学的修辞语言与文化学系、奥克兰大学的修辞传播与新闻学系、理查蒙德大学的修辞与传播学系、威廉麦特大学的修辞与媒体学系等等。与西方的修辞学教育相比,中国的修辞学教育在学科建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等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特点:(1)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建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修辞学教育包括汉语和外语修辞学教育,都没有独立的学科建制。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修辞学教育逐渐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建立了修辞学的硕士、博士学位点,形成了这方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体制。(2)重视个体修辞教育,轻视公共修辞教育。中国修辞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写作修辞为主,虽然也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这与西方重视公共演说修辞的传统有所不同。当然,西方的修辞教育也并非不重视写作修辞教育,只是更重视学生公共修辞能力的培养。“所谓个体修辞,就是修辞者是社会个体实施的以自身利益为主要指向的修辞行为。个体修辞的功能最终虽然也会产生社会功能,但其出发点重在个人利益。公共修辞则是指社会个体或群体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修辞行为,其修辞动机在于公共意志表达,公共权力建构和公共政策制定。”与此相应,个体修辞教育就是以学生自身的修辞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安身立命,而非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和公共政策。公共修辞教育则侧重对学生参与公共事务处理、公共政策制定等修辞能力的培养。当然,东西方的修辞学教育,在功能指向上也具有共性,就是最终都落实在社会个体和公共事务上。所不同的是,中国的传统修辞学教育是通过对社会个体进行修辞学教育,提高其言语能力、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社会生活能力,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西方的修辞学教育则主要是以培养社会个体的公共修辞能力为指向,即重在培养公众公共意志表达、公共意志凝聚、公共权力赋予、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秩序建构和公共事务处理等方面的能力。(3)以语言教育体制为主。中国修辞学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以语言教育体制为主,修辞学归入语言学之列,而不是统属于哲学、伦理学、古典学或成为独立学科。中国的修辞学教育,多以写作修辞特别是诗文写作修辞能力培养为主,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体系各要素的修辞功能,包括语音、词汇、句式等层面上的修辞手段和方法以及修辞格。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修辞学教育只局限于语文课程或本民族语言学课程。在中国古代的私学教育中有“言语”教育、诗文写作教育。在现代,修辞只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很小部分,且限于用词、用句特别是修辞格。在大学修辞学教育中,修辞学也只是一个四级学科方向。从传播媒介看,中国的修辞学教育目前大多依然停留传统的平面媒体修辞范畴,尚未拓展到网络等新媒体修辞领域,很少涉及宗教修辞、视觉修辞、建筑修辞等新的研究成果。在教育范围上,国际汉语修辞学教育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修辞学教育上述特点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具有必然联系。这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儒家修辞思想影响的结果。在儒家的修辞思想特别是孔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