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一数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一数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初一数学上册教案1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让学生通过比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题更简便。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1)2x2+x=0(用配方法)(2)3x2+6x=0(用公式法)老师点评:(1)配方法将方程两边同除以2后,x前面的系数应为12,12的一半应为14,因此,应加上(14)2,同时减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各题。(老师提问)(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学生先答,老师解答)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因此,上面两个方程都可以写成:(1)x(2x+1)=0(2)3x(x+2)=0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例1解方程:(1)=0(2)x(x-2)+x-2=0(3)5x2-2x-14=x2-2x+34(4)(x-1)2=(3-2x)2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解:略(方程一边为0,另一边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练习: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确的是()A.(x-3)(x-5)=10×2,∴x-3=10,x-5=2,∴x1=13,参考资料,少熬夜!x2=7B.(2-5x)+(5x-2)2=0,∴(5x-2)(5x-3)=0,∴x1=25,x2=35C.(x+2)2+4x=0,∴x1=2,x2=-2=x,两边同除以x,得x=1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4页练习1,2.四、课堂小结本节课要掌握:(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习题6,8,10,11初一数学上册教案2教材分析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一节引入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是结合学生已有学习经验,从算式到方程,继而对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进行了探究,让学生体验未知数参与运算的好处,用方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培养学生建模的思想),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本节课是在承接小学学习的简易方程和刚刚学习的整式的加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是后续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方程及整式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因而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力求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实际,无形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七年级学生对于方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方程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模糊,还处于感性层面,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把握,而且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对于一元参考资料,少熬夜!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要选取具体的问题情境,逐步抽象。七年级的学生很想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对几个问题的分析、探讨、相互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归纳等能力,提高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认识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在练习中巩固和熟悉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2)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会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列方程,能检验出一个数值是否是方程的解。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认识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种进步。(2)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的意识。(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2、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列出方程。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形成概念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四、感悟反思五、名题欣赏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初一数学上册教案3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够按要求对给定的有理数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分类讨论观点和分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教学难点:给定的数字将被填入它所属的集合中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一、形势归纳小学我们学了整数和分数,上节课我们学了正数和负数。谁能快速提出以下问题?1、有以下数字:15,-1/9,-5,2/15,-13/8,,-,-80,0,123,(1)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组:正整数集{}和负整数集{}。你填完了吗?(2)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个集合:整数集合{}和分数集合{}。你填完了吗?称整数和分数为有理数。(指点题,板书)二、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课本,根据课本寻找自学的机会提纲中问题的答案;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并了解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为展示归纳作准备。附:自学提纲:1.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整数,2.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分数3.___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4、在1、2、3、0、-1、-2、-3、1/2、、-、-5/2中,整数:、分数:;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三、展示归纳1、找有问题的学生逐题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学生说,老师板书;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教师根据每个题目的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3、全部展示完毕后,老师对本段知识做系统梳理,关键点予以强调。四、变式练习逐题出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并完善,最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参考资料,少熬夜!1、整数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分数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有理数按符号不同可分为正有理数,_______和_______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有理数包括有整数和分数。(2)不是有理数。(3)0不是有理数。(4)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5)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3、所有的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依次类推有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等,把下面的有理数填入它属于的集合中(大括号内,将各数用逗号分开):杨桂花:有理数教学设计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正整数集合:{…}负分数集合:{…}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最小的正整数是最小的有理数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1)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2)零是整数,但不是自然数(3)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4)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5)一个有理数,它不是整数就是分数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必做题:课本14页:1、9题初一数学上册教案4一、等式的概念和性质1、等式的概念,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在等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分别叫做这个等式的左边、右边。等式可以是数字算式,可以是公式、方程,也可以是用式子表示的运算律、运算法则。2、等式的类型楷体五号(1)恒等式:无论用什么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总能成立。如:数字算式。(2)条件等式:只能用某些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才能成立。方程需要才成立。(3)矛盾等式:无论用什么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都不能成立。如,。注意:等式由代数式构成,但不是代数式。代数式参考资料,少熬夜!没有等号。体五号3、等式的性质五号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则;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则,。注意:(1)在对等式变形过程中,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即:同时加或同时减,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不能漏掉某一边。(2)等式变形过程中,两边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以的数或整式必须相同。(3)在等式变形中,以下两个性质也经常用到:①等式具有对称性,即:如果,那么。②等式具有传递性,即:如果,,那么。黑体小四二、方程的相关概念黑体小四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注意:定义中含有两层含义,即:方程必定是等式,即是用等号连接而成的式子;方程中必定有一个待确定的数即未知的字母。二者缺一不可。楷体五号2、方程的次和元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称为方程的次,方程中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为元。楷体五号3、方程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楷体五号已知数:一般是具体的数值,如中(的系数是1,是已知数。但可以不说)。5和0是已知数,如果方程中的已知数需要用字母表示的话,习惯上有等表示。未知数:是指要求的数,未知数通常用、、等字母表示。如:关于、的方程中,、、是已知数,、是未知数。楷体五号4、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楷体五号5、解方程求得方程的解的过程。注意: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求得的结果,前者是求出这个结果的过程。6、方程解的检验楷体要验证某个数是不是一个方程的解,只需将这个数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如果左、右两边数值相等,那么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黑体小四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小四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这里的“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含未参考资料,少熬夜!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楷体五号2、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楷体五号标准形式:(其中,,是已知数)的形式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最简形式:方程(,,为已知数)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注意:(1)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所以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可以通过变形为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来验证。如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如果不变形,直接判断就出会现错误。(2)方程与方程是不同的,方程的解需要分类讨论完成。黑体小四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五号(1)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注意: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个整体,含有多项式时应加上括号。(2)去括号: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注意:不要漏乘括号里的项,不要弄错符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注意:①移项要变号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