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编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网友精心分享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编10篇】,希望您喜欢下载。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量具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探讨,拓展学生的思维。情感与态度: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和谐配合,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规律的探究。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知道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是排开水的体积。教学准备:量杯、水、沙子、橡皮泥、不规则物体(石块、石块)、乒乓球。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师:大家最近都在求物体的体积。这些物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各类形状的盒子(长方体和正方体),水)。师:小胖想问问你们这些物体的体积你们会求吗?怎么求?1、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我们会求,先测量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就能计算出来。2、a、可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内,水的长、宽与容器内部的长、宽相等,再测量一下水的高度,根据这三个条件,水的体积就可以求出来了。b、把容器内的水倒在量杯内,就能测出水的体积。师:那现在有一块石头,那么这块石头的体积怎么求呢?今天,我们就要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用量具测体积)二、新授师:我们首先来观看大屏幕。(视频)师:请大家交流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生:将石块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内时,容器内的水面高度会上升。师:大家再看一下……师:大家想一下,为什么将石块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内时,容器内的水面高度会上升?师:因为石块本身是有体积的,将石块放入一个装参考资料,少熬夜!满水的容器内时,原本下面容器内的水就会被石块所“排开”了,这样就导致了容器内的水面高度会上升。师:那想一下,如果现在我把这石块从容器内取出的话,容器内水面高度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容器内水面高度会下降。师:再将石块放入容器内呢?容器内的水面高度又会XXXX?师:那你能否来判断一下,容器内的水面高度的上升与下降和石块的体积,两者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联系?(大家小组讨论一下)生:水面升高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师:接下来,大家再来看一段视频,你试试看能否用刚才我们所学的这个知识来计算出罐头的体积?实验告诉我们是如何测量罐头的体积?罐头的体积是多少?(原来水的体积是200ml,现在把罐头放入量杯全部浸没在水中,水面就升高了,现在的体积是400ml,升高部分水的体积就是200ml,水面升高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罐头的体积。)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水面升高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罐头的体积师:刚才我们交流了很多,谁能简单概括一下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1、观察原来水的体积。2、放入石块。3、观察变化后的体积。4、求两个体积的差。师:a、现在老师想用你们刚才的方法测量这个石块的体积(将石块放入水中),观察一下,你有什么想说的?(石块没有被浸没)师:石块没有被完全浸没,但是水面却升高了,那么石块的体积是否就是水面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不是,水面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其实是石块浸在水里的这部分的体积,而不是整个石块的体积。)师:只有将石块整个都浸在水里面,水面升高那部分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师:通过两次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板书)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实验讨论,我们得出了这个结论,你们真聪明,有一只乌鸦也非常聪明,相信大家都学过“乌鸦喝水”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把石块投入到杯子中,石块就把水排开了,水面就升高了。石块投的越多,水面升高的越快,当水面升参考资料,少熬夜!高到杯口时,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师:乌鸦用这种方法喝到了水,非常聪明,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也应该多角度,多方位的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师:接下去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7页,独立完成书上的第二题。师:谁能说说这幅图你看懂了什么,这个苹果的体积又是多少?(原来量杯中水的体积是600ml,把苹果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水面上升到了800ml。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800-600=200ml=200cm3师:一起来看第三题,两只形状、大小相同的量杯盛有同样多的水,放入两块形状不同的石头后,如果水面升到一样高,那么这两块石头的体积相同吗?(相同,因为两个量杯的形状、大小是相同的,水面上升的又是一样高,虽然它们的形状不同,但是它们的体积是相同的。)A一个长方体水缸,长是7分米,宽是5分米,水深3分米,把一个钢球浸没在水里,水面上升分米,这个钢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水缸的厚度不计)B一只长方体的玻璃缸,长6分米,宽4分米,水深5分米,如果将一块体积是立方分米的石块全部放入水中,水面会上升多少分米?讨论题:有一只长方体水箱,长20分米,宽5分米,水箱里放入一个长方体钢块后,水面上升了分米,已知钢块的长和宽都是4分米,求钢块的高是多少分米?(水箱的厚度不计)判断题1、把一个铁球沉没在长分米,宽分米的长方体容器里,水面由分米上升到6分米,你能求出这个铁球的体积吗?(容器的厚度不计)A、××B、××6C、××(6—)D、××(+6)2.有一只长方体玻璃水缸,长10分米,宽4分米,水箱里放入一个长方体铜块后,水面上升了分米,已知铜块的长是3分米,高是4分米,求铜块的宽是多少分米?(水缸的厚度不计)A、10×4÷(3×4)B、10×4×÷4参考资料,少熬夜!C、3×4×÷(10×4)D、10×4×÷(3×4)深化练习:从里面量长、宽均为2分米,向容器中倒入升水,再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水深是分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玻璃容器的厚度不计)H独立练习:1、水倒入一个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容器内,水高3厘米,然后放入许多小石子,这时水升高到5厘米,求这些小石子的体积。(容器的厚度不计)2、一个底面积为16平方分米长方体鱼缸,蓄水深20cm,现将一块小假山完全放入水中,此时水面上升了2cm,求这个小假山的体积。(鱼缸的厚度不计)三、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并能正确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中国学习联盟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1.找到与求路程应用题的内在联系.2.正确分析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教学难点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出示复习题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1.画图,列式解答.2.订正答案3.小组讨论:试着改编一道求相遇时间应用题.二、探究新知例4.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1.讨论:复习题的线段图该怎样改一改.并试着画一画.2.联系复习题的解法,尝试解答3.订正思路想法一:两人相遇时,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几分参考资料,少熬夜!走270米,就是几分相遇.270÷(50+40).想法二:根据复习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依据乘法的因积关系可得: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三、反馈调节两人同时从相距64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1.学生独立分析解答.2.订正答案.3.质疑:对于“求相遇时间”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4.教师提问(1)要求“相遇时间”题目中需告诉我们哪些条件?(2)例4与复习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四、巩固练习(一)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北京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9千米;沈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二)两艘军舰同时从相距948千米的两个港口对开.一艘军舰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军舰可以相遇?教师提问:怎样验证结果是否正确?(三)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670米的隧道,同时各从一端开凿.第一队每天开米,第二队每天开米.这个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时两队各开凿多少米?(四)长沙到广州的铁路长726千米.一列货车从长沙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1小时,一列客车从广州出发开往长沙,每小时行77千米.再过几小时两车相遇?五、课后小结我们今天所学的相遇问题与以前学习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主要联系和区别?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探究活动猜两位数活动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动方法表演前请观众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再请观众将自参考资料,少熬夜!己想的两位数乘167,然后加上2500,请观众把最后得数报出来,表演者就知道观众心里想的是哪一个两位数.例如:观众想的是59,他按规定计算出59×167+2500=12353表演者根据报的得数计算53×3=159于是就知道观众想的是59.活动过程1.教师进行表演2.学生探讨其中的奥妙3.学生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游戏.猜数方法将得数末两位乘3,取乘积的末两位就是观众心中所想的两位数.六、板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篇】一、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已学的相关内容:分数意义的初步理解;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数的再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通分、分数大小比较。后续的相关内容:本册第五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加减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十册: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二、单元编写特点与教学策略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分数的相对性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分数相对性就是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对应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对学生来说,不需要出现“分数相对性”这样的专门术语,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就可以了。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教材安排了“拿铅笔”等多个情境活动,教学时,教师要联系这样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的交流。在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材又安排真分数与假分数的认识,在“分饼”活动中具体体会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其实际含义,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教材都只给出了描述性定义,要让学生自己说说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对于带分数的概念教材用介绍的方法,与真分数、假分数分开处理,有利于学生理解假分数与参考资料,少熬夜!带分数的关系,避免造成错觉。2、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除法计算不能整除时,除得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表示除法结果的需要,也是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基础。教材通过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并根据分数的意义表示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表示成两数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因为带分数的计算在学生的后继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应用不是很多,所以学生只要能理解互化的方法并会正确进行互化即可,在速度及熟练程度上不要作过高要求。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与这部分知识紧密联系,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探索分数基本性质,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观察和发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规律。教材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寻找相等的分数,分别是“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和“在折纸活动中找到与3/4相等的分数”,通过两个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分数的大小关系,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