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P第01讲:什么叫做PDP?作者:陈生民/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执行长PDP是一种提供简明直接的程序以测量自我认知的动态综合测验系统,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统计科学研究所与科罗拉多大学行为科学研究所共同发明的专利;它可以测量出个人的「基本行为」、「对环境的反应」、和「可预测的行为模式」。25年来全球已累积有1,600万人次有效计算机案例,5,000余家企业、研究机构与政府组织持续追踪其有效性。本工具的有效性已经透过四种研究方法被证实:结构、促成因素、预测能力及内容有效性。经过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当PDP系统所建议的程序被采用执行时,则其误差率低于4%。使用PDP系统来激励员工,会使员工对创造工作的价值产生热情,进而也降低不良的人事流动率和减少不满意度的现象。PDP从「自然本我」、「工作中我」、和「职务中我」三种角度,充分测量一个人与职业环境的互动表现与行为结果。通过PDP可以从内在与外在地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本质特征与行为表现,并通过三者差异的分析洞悉其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而有效地的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行为和绩效结果。我认为这三种角度就像三面镜子,可以看到不同的我。如图所示。PDP第二讲:为什么性格对领导者是那么的重要?作者:陈生民/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执行长性格,英文叫做Personality,意思是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以及行为倾向。与它相似的名词有个性、性向、人格特质、思维定式、行为模式、行为偏好、习惯领域等。「领导天赋」是建构在性格上,专门指的是在工作职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倾向。一个人的性格如同他的面貌,人人不同,但是可以归纳出一些规律,而且可以被测量,PDP早期叫做PersonalDynametricProfile,直接翻译的话叫做「个人动态的性格量度组合」,就是从性格的测量设计的一种诊断工具。我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意思就是人个性的变化比环境的变化还要小,其实未必。如果用PDP来测量的话,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的性格在经过一段时间内会有些微的变化,所以,现在我们将PDP翻译成「人力资源动态诊断系统」(ProfessionalDynametricPrograms)。在中国的典籍中也会谈到「性」这个字,例如: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茍不教,性乃迁。”在儒家的典籍中,人性又进一步的演绎成德性,成为道德规范,与我在这里所谈的性格有一定的差别。狭义的性格是专指一个人与他人不同的特质,它会表现在行为上,也会出现在情绪、思维、意志等心理活动上。我们说一个人很坚强,打死不退,也是一种性格特质;我们说一个人很固执,脾气很拗,也是一种性格特质;我们说一个人很善良,常常用正面思考,这也是一种性格特质。但是,我们无法用性格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很聪明、记忆力很好、或者是他可以明辨是非、具有道德勇气。这就是心理学上对性格描述的限制。性格对领导者来说很重要,重要不在于领导者是否具备了哪些性格,而是他能否善用他的性格特质。我们并不否认,领导者应该具备某些性格特质,例如:正面思考是某一种性格特质,但负面思考是不是也是一种性格特质,大多数的教科书都会说,领导者应该要正面思考,不过迪波诺(EdwardsDeBono)在《六顶思考帽》中就强调领导者有时也要会用黑色思考帽—负面的思考,因为你必须预测到最坏的状况是什么。性格的分类说法有太多种,心理学家有他们专业的看法,例如:瑞典心理学家荣格(CarlGustavJung)研究人的性格分为「感觉」、「直觉」、「情感」和「思维」,他是从无意识中去研究人的心理反应;到了19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顿(WilliamMoultonMarston)发展了一套衡量方法来解释人们的情绪反应,他所选择的因子为:支配(Dominance)、影响(Influence)、稳健(Steadiness)和服从(Compliance),而这种方法也是从这些因子而命名为DISC。PDP是类似DISC的一种心理诊断工具,也用四个因子:支配(Dominance)、表达(Extroversion)、耐心(Pace/Patience)、以及精确(Conformity/Systems),不同于DISC,PDP同时也发展出三个副指标:决策思维模式、工作能量模式、心理能量,以及测量一个人在某种特定职务角色(或是家庭角色)的性格,并比较本我与工作能量的耗损、压力、满意度等,更适合在商业上的运用。在《从优秀到卓越》(GoodtoGreat)这本书,作者柯林斯(JimCollins)率领一个团队研究了1435家美国公司,经过40年来的资料追踪,筛选出11家公司符合他定义的卓越公司,包括了:亚培药厂(Abbott)、电路城(CircuitCity)、房利美(FannieMae)、克罗格(Kroger)、吉列(Gillette)、纽可钢铁(Nucor)、金百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菲利普莫里斯(PhilipMorris)、必能宝(PitneyBowes)、华尔格林(Walgreens)、富国银行(WellsFargo)等。他的结论是这些卓越公司都有卓越的第五级领导人。第五级领导人拥有专业的坚持以及谦冲的个性,他们挑选团队,再决定做什么,而不是先决定做什么,再挑团队。这一点差别是非常关键的。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很重视团队成员的性格,他们认为:「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可以传授的,然而个性、工作伦理、基本智商、能否坚守承诺,和价值观等却是早已深植人心,很难改变。」换句话说,性格决定成败。在我协助或经历过的企业,领导人的性格确实是很重要的关键。公司面临危机也好,或是成长的突破也好,领导人彼此的的信赖是渡过此考验的唯一方式,但是大多数的领导团队在这种考验中往往失败了,原因就是彼此的性格冲突后,产生的不信赖。因此,我们藉助PDP来协助高层领导团队重新认识彼此,解决这种不信赖的关系。PDP第03讲:我的PDP的图表作者:陈生民/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执行长PDP用四个因子:支配(Dominance)、表达(Extroversion)、耐心(Pace/Patience)、以及精确(Conformity/Systems)来描述一个人的领导天赋结构,也是一个人的性格结构,究竟是怎么分析的,以下我想拏自己来做说明。PDP会产生一个图表,每个人都会不一样,我摘取自然本我的部分做说明(如图所示)。在图中,四个因子依序排列,为了方便说明起见,我抓最高的一点以及最低的一点先做说明。最高的一点是我的第一特质,在图中落在支配性,最低的一点是第二特质,在图中落在表达性。最高点与最低点中间有一条线,叫做常模线。在常模线以上的是高的特质,在常模线以下的点是低的特质,以PDP的术语来说,第一特质是高支配性,第二特质是低表达性,这样的图形称为HD/LE。那么这样的特质代表什么意义呢?我先说明每个点位置的意义:支配性高(在常模线以上的点)表示:喜欢有目标的工作、喜欢独立性的工作、喜欢有掌控性的工作、喜欢有明确报酬的工作;支配性低(在常模线以下的点)表示:喜欢群体一起工作、喜欢和别人共同承担责任、喜欢冲突性较低的工作环境、喜欢有一个较强的领导者来领导。表达性高(在常模线以上的点)表示:喜欢与人互动、喜欢表示自己的看法、喜欢出点子、喜欢对人表示关心;表达性低(在常模线以下的点)表示:喜欢有私密性、喜欢与人保持距离、喜欢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疑问、喜欢思考。忍耐性高(在常模线以上的点)表示:喜欢与人保持和谐的关系、喜欢自己控制时间与步调、喜欢处理持久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事务;忍耐性低(在常模线以下的点)表示:喜欢立竿见影、喜欢快节奏、高速度、喜欢变化。精确性高(在常模线以上的点)表示:喜欢研究细节、喜欢排列次序、喜欢处理有规则的事务、喜欢公平的环境;精确性低(在常模线以下的点)表示:喜欢打破现状、喜欢自由自在、喜欢有大的格局。因此,高支配低表达代表的意义是:较愿意承担独立完成的责任,从事有目标性、有结果的工作,但是不会冒冒失失打前锋,而是会对事情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有一定的观察力与思考力。在图表中,还有两个点的位置也很重要,虽然不是主要特质,但属于领导风格中的结构,其中耐心点在常模线下、精确点在常模在线,这表示:做事的节奏讲求流畅,不喜欢拖泥带水,同时也会讲求细节与结构。此外,图表对应的常模线在第三格与第四格之间,常模线有它的涵义,它代表一个人的自信心指数,这是与我们母体中的大众比较,正常应该在3.5格以上,自信心高表示一个人对自己的表现有正面的评价,反之,低于3.5格就是缺乏自信。在图中呈现出来的我,目前是自信心在中等以上。人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如果职务角色与自然本我相似,那就表示,你的本我能够充分展现,这份工作可以让你如鱼得水;反之,你可能会觉得处处受限,角色不能充分发挥,工作压力就会很大。这点在PDP的诊断中可以从另外一张图表中「工作角色的我」看出,在这里不赘述。对本我的观察中,有许多观点是可以提出来讨论的。第一,严格来说,应该是八种特质,而非四种特质,没有人四个点都在常模在线,也没有人四个点都在常模线下,这意味着:没有人的性格(领导风格)组合能同时具备八种特质。第二、在常模线下也并非是特质的弱点(低点),而是原来特质的相反,有其独立性的解释,例如:低支配表示一个人的合群性。我们不可能同时具备有独立性的特质又同时具备有合作性的特质。第三、有的人特质很明显,例如高支配性的点离常模线较远,有的人的高支配性点就离常模线很近,这表示,一个人的四个点可以调整的弹性有多高。离常模线近的人其弹性大,做事风格趋于圆融。反之,离常模线较远就是强烈的支配性风格,自我主观意识就较浓厚。这些观察,需要专业的解读,否则就很容易对一个人贴上标签,反而不利于他的自我调整。我认为,性格是会改变的。在上一篇文章我引用三字经“性相近,习相远,茍不教,性乃迁。”虽然说的是一个人的德行,但性格也是一样的。PDP第04讲:性格与品格作者:陈生民/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执行长Personality可以翻译为「人格」,进一步的衍生为「人品」,于是就产生一种连结,「性格」就是「品格」。这种说法有待商榷。性格是一种心理或行为定式,性格未必会合乎众人或是社会的期望,因此,品格是我们对理想性格的憧憬与规范,性格要经过内向修练才能达到品格的境界。在大多数的情形,Personality被翻译成性格或是个性,有时候还要加上PersonalityTrait(性格特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它会表现在你的思维模式、情绪、以及行为上。因为它用了Person,所以有时候被直译成人格—人的性格,看起来也没错。不过,希腊神话的诸神像人一样有性格,例如宙斯,是天神之父,地上万物的最高统治者,他到处留情。赫拉是他的姐姐,也是妻子,是女性的代表,掌管婚姻和生育,性格特征是嫉妒。我们如果用Personality来描述众神,形容他们很有个性或很有人性还可以,但说他们有人格就怪怪的。同样的,许多卡通影片是拟人化设计的,不论是米老鼠或唐老鸭,我们可以说它们有性格,但不能说它有品格。例如:唐老鸭很聒噪,也很小气;加菲猫很懒,很顽皮,做错事老是不承认。不过,就如同戏剧一样,他们都被设计成有缺陷的性格角色,藉以烘托一些正面角色的品格,例如米老鼠的勇敢、善解人意。在真实世界里,我们都承认人是不完美的,所以性格不等于品格。也许你对人很热情,但不表示你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也许你很坚持事情的是非黑白,但不表示你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因此,在儒家的期望中,性格需要经过内在纪律的要求提升到品格的高度(人格)。所谓「性命」,应该是源于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的命不只是生命而已,是上天赋予你独特的性格与使命,所以叫做「性命」,你如果清楚的认知你的使命(率性),就是掌握了真理(大道),而要不偏离大道的话,就要不断的学习(自我修练)。因此,不管孟子的性善说或是荀子的性恶说,这里的「性」都是讲一个人的性格要当做品格来修练,也是就是「德性」或是「德行」(视为一种行为)。儒家所谈的四维八德,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完美性格,例如:礼,是对人要谦恭、举止有节,在性格上可以说一个人要有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