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2013年12月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主要内容1、基本要求2、基础资料3、技术流程4、技术要求5、质量控制6、成果汇交一、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数学基础坐标参照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最终成果采用地理坐标,以“度”为单位,用双精度浮点数表示,至少保留6位小数。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统为正常高,“米”为单位。基本要求2、精度要求1)平面精度:分辨率优于1米,5-10个像素分辨率差于1米,5-10米2)分类精度:没有明显分界线的过渡地带内覆盖分类应至少保证上一级类型的准确性3)属性精度:符合各具体属性项定义的取值范围(两个规定)4)现势性:普查成果数据整体现势性应达到普查时点(2015年6月30日)5)数据一致性基本要求3、数据接边原则省级普查任务区之间的接边依据国家统一提供的接边线数据进行接边。各普查任务区承担单位负责接西边和北边,当承担单位生产进度不一致时,后提交成果的一方负责接边。基本要求4、数据规格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GDPJ01-2013要素内容与指标、GDPJ03-201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元数据:GDPJ04-201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遥感解译样本:GDPJ06-2013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规定二、基础资料基础资料1、普查底图数据:地表覆盖数据,地理国情要素数据2、外业调查成果:外业调查数据、元数据、原始轨迹数据、外业调查技术总结3、解译样本数据:样本地面照片及其属性信息4、数字正射影像:分幅和整景5、补充收集的专业资料:普查底图制作后,补充收集的民政、国土、交通、水利、林业、统计等相关专业资料三、技术流程技术流程四、技术要求技术要求1、总体原则1)保证数据成果空间参考和投影信息的正确性2)以外业调查成果为主,辅以专业资料、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对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进行内业编辑与整理。3)利用补充收集的专业数据资料进行普查要素更新时,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优先选用现势性好、可靠性准、权威性强的数据,再通过必要的技术处理,使其满足项目要求。技术要求4)外业调查时,实地核查的图斑,编辑时将确定了分类图斑的生产标记信息(TAG)修改为“3”,需后期时点统一时做重点核查的,TAG属性修改为“4”。5)外业调查时,部分地表覆盖分类图斑未实地核查,外业根据解译样本或其他影像或专业资料对该类图斑进行了判绘,将其TAG属性统一修改为“1”。6)应注意处理好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各层要素叠加后其关系应保持协调一致技术要求7)同时在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中表达的道路、水域等普查要素,因选取指标、表达方式和要求有所区别,应注意其空间关系的合理性和属性的一致性。8)除GDPJ01-2013已明确了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代码(GB)属性值的要素(如行政区划单元),地理国情要素的GB属性值原则上以GB/T13923-2006为准,如地理国情要素只能对应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中的大类,GB赋相应大类即可,如果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中没有相应的类,GB赋为999999。技术要求9)应处理好数据中点、线、面之间的拓扑关系、空间位置关系,不得出现重复要素,线状要素不得出现多余悬挂、自相交现象。10)数据编辑时,将37个图层及相关属性项建立完整,确保数据中图层及相关属性项定义一致。编辑工作完成后数据整理时,没有要素的空层及其属性项应保留。11)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各层要素间共线的误差不应超过0.5米,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面要素间的面重叠、面裂隙的容差为0.5米。地表覆盖分类图斑和地理国情要素重叠时,误差不应超过1米。技术要求12)对于外业调查后收集到的遥感影像,应主要针对发生非季节性变化的要素进行补充采集更新,并协调与周边要素的相互关系;其他要素不需进行套合协调处理。技术要求2、地表覆盖分类编辑1)冰川与常年积雪范围一般参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划定,若通过影像可判断其范围明显变化时(如夏天影像冰雪覆盖),可参照影像对其范围进行修改。2)单栋房屋离连片房屋建筑区距离较小,但与周边其他房屋建筑在形状、结构及排列上明显不同的单独房屋应编辑为独立房屋建筑;对于乡村地区集聚程度较低、自然散乱分布、被其他类型分隔的房屋建筑,编辑为独立房屋建筑。3)在外业未到达区域,结冰的常年河流、时令河流的分类码均填写为1001。技术要求4)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编辑过程中,应注意道路、水体、构筑物等地理国情要素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同时表达时,二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和属性逻辑关系的正确性。其中,道路中心线一般应穿过相应路面图斑范围内;堤坝要素中心线应穿过堤坝地表图斑范围内。技术要求3、地理国情要素编辑水域:1)因融雪等原因形成的干涸河流或时令河流(上无来源下无去处),结合外业调查数据,编辑时可不表示。2)实地宽度小于20米(城市地区为5米)的单线河渠的“WIDTH”属性项应赋值。当单线河(渠)段宽度变化若超过10米,应断开,并记录不同的宽度。宽度大于20米(城市地区为5米)的双线河段、渠段不需记录该属性项。技术要求3)河流穿越水库、坑塘和湖泊时,应采集河流结构线并赋主流线相应属性(难以分清主次时,赋上游河流属性)。如穿越水库、坑塘和湖泊的上游河流为干涸河、时令河,下游为常年河,穿越湖泊的河流结构线与下游保持一致。4)双线河流的结构线走向沿主航道采集;汇入双线河的单线支流与双线河流结构线之间加河流结构线并连接,以保持两者的连通性;延伸部分算作单线支流的结构线。技术要求技术要求5)对于一些辫状河流,不能确定主航道、深泓线、主流线的,选择其中的一条主要水流,以其中心线作为河流结构线。6)对于有名称无实体编码属性的河流、湖泊、水库,应按照GDPJ03-2013要求,补充实体编码(EC)属性,由于实体编码需分析整个流域情况系统编制,内业编辑与整理时,暂赋临时编码(已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部分河流、湖泊、水库,也使用了临时编码):临时编码为8位,前两位为该水体所归属的一级和二级流域码,中间五位全为9,最后一位区别河流、水库、湖泊和池塘等,其中9为河流,R为水库,L为湖泊。技术要求道路:1)应正确表示道路的类别、等级、位置,反映道路网的结构特征,通行状况,分布密度以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道路应表示其“是否高架”属性(ELEVT),其中,实地长度大于2km的高架路段根据外业调查情况,按GDPJ03-2013要求录入其ELEVT属性,取值范围为1~4;其余路段的ELEVT值为0。技术要求2)应注意道路间连通关系的合理性。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层中,应注意相互之间拓扑关系,相交处若互通则需打断生成两条线段,生成伪节点。除立交桥匝道,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应按公路的要求表示。3)应注意区分高架路与桥梁,对于已按桥梁表示的路段,不再表示为高架路。高架路下面有其他道路并行时,应按重复路段赋相应道路属性。高架路两侧有其他道路时,应分别采集。技术要求4)道路通过桥梁、隧道、车渡等附属设施时,应保持其中心线的连通性,同时,应注意道路中心线与桥梁、隧道、车渡等要素的中心线重合。5)铁路名称参考《GB/T25344-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进行填写,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应通过外业调查成果、辅以专业资料(如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中国铁路地图集》)来确定。6)人工堆掘地内的机耕路或其他道路,可只表示主要的道路构网。技术要求构筑物:1)参照外业调查数据对构筑物要素的几何形状进行编辑和属性信息的补充录入。2)宽度大于20米水系上船闸按其轮廓线构面表示,水闸按线状要素编辑。位于宽度小于20米的河道上的闸,采集其定位点,位置定在闸门的中心位置。3)排灌泵站为灌溉、排水而设置的抽水装置、出水建筑物、泵房及附属设施的总体,参照外业调查或收集并经外业核实的资料数据结合影像采集定位点。技术要求4)高架路、立交桥不按桥梁要素表达。5)高速公路出入口采集高速公路中心线与匝道中心线的相交位置;当高速公路出口与入口在同一位置时,应分别采集。技术要求地理单元1)依据外业在规划部门收集的资料采集城市地区(地级和地级以上城市的中心城区)范围,其GB码赋值为“999999”。2)对于界线范围准确程度(PRCTAG)属性项编辑时,若对象不是实地勘测划界,而是根据其他资料编绘形成的,填写“概略”;经实地勘测划界,或依据的数据源是通过测绘手段获得且精度符合本次普查要求的,均填写“测量”(如:引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的行政境界,来源于勘界数据,应填“测量”;如普查过程中,通过外业调查或利用专业资料对境界数据进行更新、修改的,应填“概略”),不能为空。技术要求3)当外业调查的行政区划名称与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列举的行政区划名称(网站:)不一致时,原则上以国家统计局数据为准;当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行政村及以上行政地名,无法通过实地调查、收集专业资料定位的,不表示;对于外业调查新增的行政村及以上行政地名,其行政区划代码应准确填写至上一级行政区划,其余位数用0补齐。类似情况,应填写行政村及以上行政地名变更情况表,记入技术总结。技术要求4)城市地区的城镇综合功能单元范围线以收集的专业数据为主,结合外业调查数据,采集范围线构面,并赋属性。技术要求5)国家级行政区的政区代码(PAC)按GB/T2659填写(如:中国为156);其他行政区依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填写,省、地、县、乡四级填写12位码,不足12位的用0补足;村委会、居委会级别填写15位码,前12位为统计用区划代码,后3位为城乡分类代码。技术要求6)当一个单位院落同时包含学校、医院、政府、社会福利机构等四类单位院落时(如:**学校,为一贯制学校,同时包含小学、初中),行业代码需表示相关分类,用“/”分隔开(如:P8220/P8230);如同一个地址包含多个单位院落(分别挂牌,如医院与社会福利机构共用一个地址)时,采集一个定位点并赋不同属性,用“/”隔开。除该四类单位院落外,几个单位院落共用同一个地址时,一般只采集一个点,属性填写行政等级最高或规模最大、最主要单位的相关属性值。技术要求7)对于工矿企业与单位院落的行业类型代码,GDPJ12-2013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附录B给出了主要工矿企业与单位院落的行业类型代码表,其他类型的工矿企业和单位院落参考GB/T4754-2011填写行业类型代码,尽量填写到可确定的最详细级别。8)对于外业收集到的部分纸质说明性资料,没有准确的界线,内业编辑时该类资料仅作为属性项参考,不作为空间范围的参考。9)归属(ADMNGD)为可选属性项,填写所在地(市、县),即“××省××市××县(区)”,存在多个区县时,用“/”分开。技术要求4、关系协调一、地表覆盖数据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之间协调1)水系(1)地表覆盖数据的水面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面状水系A、二者都存在的情况:地表覆盖的水面要包含在要素的面状水系里。(下图中,蓝色为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红色为地表覆盖数据。)技术要求B、地表覆盖数据中有水面,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中没有对应的数据,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是坑塘、湖泊,具体是否合适依据影像和采集指标判定,此类情况不强制一致。主要因为采集指标不同,地表覆盖的指标是400平方米,地理国情要素的指标湖泊和水库是5000平方米,坑塘是1000平方米。技术要求C、地表覆盖数据中无水面,但是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中有水域信息,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是干涸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此类情况不强制一致。技术要求(2)地表覆盖数据的水面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中的线状水系:此类情况的要求是以线表示的水系,一定在地表的水面内。技术要求2)道路(1)如果二者都存在,要素的道路一定在地表覆盖的路面内。技术要求(2)两者有一种存在的,可以不做处理。技术要求3)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