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宁德有感范例(精编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习近平在宁德有感范例(精编5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习近平在宁德有感范例(精编5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习近平在宁德有感1“已收到组织寄来的学习书籍,我一定好好学习,并督促支部的党员们共同学习。”在收到福建宁德市古田县大甲镇党委邮寄来的《习近平在宁德》等系列采访实录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时,大甲镇驻榕党总支书记周厚荣在“流动党员之家”工作群里这样反馈。据了解,今年以来,宁德市先后为全市党员征订《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厦门》等采访实录,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书目各万本,覆盖党员人手各一本。为进一步推进书本发放到全员、学习覆盖到全员,宁德市委组织部部署开展“送书送学”活动,组织各基层党组织依托驻城(镇)党建工作站、驻外党组织等,为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等“特殊党员群体”发放以上学习用书,并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确保每名党员“不缺课”“不漏学”。“飞鸽传书”,党员流动不流学。针对流动党员长期外出务工,无法领书的实际,各基层党组织给宁德全市56个驻外党组织统一寄送“学习大礼包”,涵盖《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和《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并要求各驻外党组织及时组织流动党员开展专题学习,交流心得。周宁县驻沪曹安党支部收到书本后,确定“周五读书日”,组织支部党员、商户代表于每周五晚上在多功能厅集中学习,由党员轮流领学,商户参与讨论,真正做到学得懂、听得进;霞浦县海岛乡在给流动党员寄送学习用书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强国APP视频会议系统,设立“海上云课堂”,召集长期流动在外的党员和长期海上作业的党员在线集中学习,各包站领导作为主讲人,带领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让党员远程学习更便捷,更高效。“驿站授课”,集中学习不掉队。结合全市1万多名农村党员流动到城区的实际,宁德各地纷纷依托驻城(镇)党建工作站、乡镇(街道)党校为城(镇)区流动党员发放书本,并组织开展集中授课和学习培训。寿宁县大安乡依托乡镇党校举行第二期流动党员培训班,开班式上为党员发放学习书本,并邀请县委党校教师为51名城区流动党员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习近平在宁德》等相关内容,进一步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福安市范坑乡驻韩党支部结合组织城区流动党员,到福安市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27名城区流动党员送上学习书本,并由支部书记领学《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等篇目;屏南县棠口镇结合开展“书记进站讲党课”活动,组织150余名流动党员在驻城党建工作站聆听党课,并现场发放包含《习近平在宁德》等系列采访实录以及党员徽章在内的“红色礼包”,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上门送学”,帮学助教暖人心。为确保离退休党员、农村老党员等“特殊党员群体”不漏学,宁德各基层党组织普遍开展“送书到家、送学上门”党员志愿活动,由乡镇党委班子、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等组成“送学小组”,为离退休党员、年老体弱老党员等送上“学习大礼包”,并面对面耐心讲解、帮学助学、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把党的声音传递到每一位党员心中。柘荣县东源乡针对行动不便的农村老党员,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部分篇目编录成方言评话和普通话分别载入掌上“随身听”,赠送给23名老党员,让知识听得懂、好理解,让自学更便捷,更深透;蕉城区采取邻里党员结对帮学、“小网格”交流促学等形式,推进社区老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福鼎市太姥山镇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对年龄大、行动不便的党员采取“1+N”结对送学,即一名支部委员帮助1-3名老党员,为他们送书到家、送学上门。“送书送学”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送出“学习大礼包”1万多份,涵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学习用书4万多本,组织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群体开展各类学习活动163场次,有力推进了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等群体学习不留空白。习近平在宁德有感2宁德,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形成地和实践地。读《习近平在宁德》,让我更加深刻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风范、为民情怀、务实作风和人格魅力。感悟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在宁德,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访察人民疾苦,“四下基层”倾听人民呼声、清退干部违规建房维护人民利益,积极融入少数民族群众,彰显了爱民、护民、为民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展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为民情怀。这就要求在机关工作的党员,高度重视增强党性,加强政治历练,始终铭记“为了谁”,明确“依靠谁”,认清“我是谁”,努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融入本职工作,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对党和人民事业极端负责的态度,践行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的政治承诺。感悟“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风范习近平同志初到宁德时,面对当地干部群众对“大项目”“金娃娃”的殷切期盼,并没有盲目烧“三把火”,而是下基层、搞调研、做研究,着眼宁德的长远发展,鼓励大家“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先要扶志”。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号召大家“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感悟“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风范,就要认识到,“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而是意在打基础、谋长远,是一种甘于奉献、牺牲的高贵品格。我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已开发建设2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视察江苏时,明确要求苏州工业园区在开放创新、综合改革方面发挥试验、示范作用。几年来,园区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以新思想领航、新理念指引,超前思考、超前谋划,以亩均论英雄、创新论英雄、生态论英雄,多年如一日,深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努力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不断向着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攀登。感悟严于律己的意志品质在宁德,习近平同志的生活非常朴素,用的办公室和公车都是前任书记留下的,平时吃食堂、住宿舍,就连夫人彭丽媛来看望他,都是自己买车票或搭便车,从不派公车接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古人云:“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假如廉洁自律不过关,得了“软骨病”,做人就没有了骨气。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严于律己的慎微自爱,最重要的是做到“打铁还须自身硬”,不仅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更要注意提升党性修养,加强自我改造。作为在机关工作的党员,我深刻认识到严于律己是关系个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更是每名机关党员的必修课,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应时时在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等诸方面注意慎独、慎初、慎微,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掩卷深思之余,我深深领悟到,《习近平在宁德》等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系列采访实录,是各级机关青年干部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好教材,为机关青年干部干事创业、成长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工作、生活和人生指引。我们应认真地读一读,仔细地学一学,从中不断汲取砥砺前行的动力,增长工作才干,努力使自己成为能担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习近平在宁德有感3这是光明日报特别报道组第二次探访福建宁德。宁德被称为习近平扶贫思想策源地之一。2018年春,我们第一次探访宁德,为的是溯源“滴水穿石”精神。彼时,中国刚刚迎来党的十九大之后的开局之年,三大攻坚战打响。2020年12月,我们第二次探访宁德,为的是聆听新篇章里的闽东故事。此时,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县已全部摘帽。8年的持续奋斗、一个亿的脱贫人口,关于脱贫,党的十八大之后的中国有成千上万的传奇:有城镇从无到有,有新村破土而生;全球最高桥梁从黔滇交界拔地而起、世界最大高速公路网络贯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老人的毡房里有了水,孩子们上学路上有了光,网友发帖感慨,“在中国,你将再也找不到一个不通电的村庄。”无数中国故事等待讲述,为什么要不断回望宁德,宁德回答了什么?宁德回答了何谓人民情怀。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留下了“滴水穿石”精神,开启了宁德30年“摆脱贫困”的历程。论贫困,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有无数个闽东,脱贫不是硬任务;要成绩,闽东有无数种出政绩的可能,脱贫反而是最需要久久为功的选择。但正是这个选择,关乎每一个“闽东父老”的生存,改变每一个闽东孩子的命运。写于宁德的《摆脱贫困》一书中引用了西汉刘向的一句话,“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笔墨之中意味深沉。党的十八大后,面对数量超过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地区)的人口的贫困人口,党中央坚持全党促扶贫、五级书记抓扶贫,坚持用8年时间啃下最硬的骨头,务必要实现一个都不能少,持守的是同样的信念。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为人民谋幸福”,是责任也是情感;“以人民为中心”,是使命更是本分。宁德回答了何谓战略定力。闽东发展中的几个时间点值得注意。20世纪80年代末主政宁德,习近平坚持不搞大项目、不烧三把火;90年代初离开宁德,他叮嘱“面对闽东的实际,消除一切超现实的幻想”;直到2010年赴宁德调研,他终于指示:“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加快跨越式发展”;2019年给宁德父老回信,他充满鼓励:“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正是依靠这种战略判断、继承这种历史耐力,宁德不但率先脱贫,而且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地基,培养了长滋久养的文化精神,历练出坚韧务实的干部队伍,形成了接地气、谋长远的决策习惯。只有时间长久、越是时间长久,才越能感受到“滴水穿石”的历史逻辑、摆脱贫困的长久回馈。可以宁德视角观察一下十八大之后党中央的战略安排:先有精准脱贫,才有高质量发展;有了“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的扎实地基,才有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底气,从生存到发展、从兜底到共富,有序衔接。以战略思维谋事、以战略定力成事,正是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质。宁德回答了何谓系统观念。20世纪80年代末的闽东百业待兴,哪个才是先手棋,什么才能牵一发动全身?是摆脱贫困。脱贫对干部队伍产生了诉求,才能形成“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脱贫对发展目标形成了倒逼,才能激发“弱鸟先飞”的改革意识。因此,30多年后的宁德,不仅仅是脱贫的宁德,也是创新的宁德、产业的宁德,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上呈现出了系统性的成果。同一个角度看全国:紧密伴随党的十八大后中国脱贫攻坚历程的,是新发展理念的推出、是“反四风”的贯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推进。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因为有这种系统观念指导下的实践,全面小康的“全面”才能真正落地,精准脱贫的效应才远远超出脱贫。我们总是回望宁德,因为“滴水穿石三十年”是历史事实更是历史眼光,使我们更能读懂新时代的实践与思想。“从根本、全局、长远来考虑问题”,是逻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情怀,有这样的逻辑,必有这样的情怀,反过来也一样。先夯基垒土、再积厚成势力、最终实现协同高效,是实践的规律;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形成“一块整钢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有这样的实践必有这样的理论,反过来也一样。如何读深读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理解脱贫治理背后的思想、脱贫攻坚贯穿的精神——宁德,提供了极其具体的例子和独一无二的视角。《摆脱贫困》成书三十多年,中国摆脱绝对贫困。把起点和结果放在一起看,就是一节最好的历史课。读宁德而知中国,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应该有更深沉的自信和更笃定的信念。习近平在宁德有感4[摘要]今年时值《闽东日报》复刊30周年。1989年11月1日,在习近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停刊10年的《闽东日报》正式复刊。30年来,闽东日报人始终围绕“为振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