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精选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精选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网友精心分享的《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第一篇】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一课应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研究学习”、“自主探索”,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概念形成的过程。应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挖掘学生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形成概念。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帮助王叔叔铺地装,将学生自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去,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交流、探索。“哪一个正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为什么?”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为什么边长是1厘米、2厘米、4厘米的地砖可以正好铺满?而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地砖不能正好铺满?”让学生在反复地思考和交流中加深对公因数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师抛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探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充分调动了已有知识经验、方法、技能,找出“16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建构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是真正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充分的发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思考:1.增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凑,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的轻松、扎实。今后的教学中,在这一点上要都多下功夫。本课时的教学中,在组织学生交流找“16和12的公因数”的方法时,指名回答的形式过于单调,有的同学没有选着摆一摆的方法,而是直接用边长去除以小正方形边长来判断,我没有很好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局限学生的思维发参考资料,少熬夜!展。2.方法多样化和方法优化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有层次地介绍各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比较和优化。《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第二篇】《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我想教师的作用必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二是要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的机会;三是要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四是要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五是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对照《课标》的理念,我对《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教学作了一点尝试。一、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是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后学习的一个内容。如果我们对本课内容作一分析的话,会发现这两部分内容无论是在教材的呈现程序还是在思考方法上都有其相似之处。基于这一认识,在课的开始我作了如下的设计:“今天我们学习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猜测?”学生已经学过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这两部分内容有其相似之处,课始放手让学生自由猜测,学生通过对已有认知的检索,必定会催生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从课的实施情况来看,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如何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为什么是最大公因数面不是最小公因数?这一些问题在学生的思考与思维的碰撞中得到了较好的生成。无疑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课堂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二、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的机会,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猜测?”这一问题的包容性较大,不同的学生面对这一问题都能说出自己不同的猜测,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得到了较好的尊重,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思想。不同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时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在相互补充与想互启发中生成了本课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充分体会了合作的魅力,构建参考资料,少熬夜!了一个和谐的课堂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可敬而不可亲。数学并不可怕,它其实滋生于原有的知识,植根于生活经验之中。这样的教学无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培养不就是教育最有意义而又最根本的内容吗?三、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通过学生的猜测,我把学生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理:(1)什么是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2)怎样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3)为什么是最大公因数而不是最小公因数?(4)这一部分知识到底有什么作用?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在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中逐渐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我想这大概就是《标准》中倡导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的应有之意吧。《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第三篇】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从这个教学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中不只是让学生接受一个概念知识或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不只是注重数学形式层面的教学,而是更重视数学发现层面的教学,即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受一种数学的思想和观念──数学化思想。学生先是感知地板砖中隐含的数学,会用约数、倍数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进而思考并尝试解决画廊内装饰画的设计,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地板砖中数学知识。但是,从解释到应用设计,在没有学习公约数的情况下会存在较大的难度。于是,创设了做数学的空间。让他们在设计正方形的过程中,逐渐感知公约数的存在,建立了解决这种问题的数学模型。再反思与总结,引导学生自己创造了“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的概念。数学化思想观念是指用数学眼光去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或数学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用数学”意识,使数学关系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模式。而我们的课堂中,大多还是围绕知识就事论事,没有从形成学生思维模式的角度去展开知识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去注重现代的数学思想,去隐含重要的数学方法,这样,学生学到的只是知识的堆砌,没有自主的发展和对数学参考资料,少熬夜!本质的领悟。《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第四篇】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后教学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能灵活利用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同学一看到求最大、最多、最长是多少,便不假思索,直接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至于为什么是求最大公因数,有的同学不理解,或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基于此,我设计了这节课。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大了以下几点:1、借助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我以学生感兴趣的六一节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积极、欢愉的氛围中学习。通过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材料,让他们利用已有的材料,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想一想、算一算,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动手操作中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质上是求已知数量的最大公因数,并结合课件演示明确为什么是求最大公因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再通过后面的尝试应用,练一练,灵活应用等环节进一步明确思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2、预设探究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尝试应用环节更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广阔平台,我抛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探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方法、技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找出各种求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的方法,从中再次体验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质上还是求已知数量的最大公因数。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主动的建构知识,而不是简单模仿,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地。3、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与研究时间,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明确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达到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把简单的问题变得有厚度。《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第五篇】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大公因数》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校地处城郊,所带班级学生共25人,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比较善于提出数学问题,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本册一单元,学生已经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用乘法算式、集合等方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用列举法找最大公因数没有困难。而利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不易发现这两个数具有这些关系。三.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直接呈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参考资料,少熬夜!算式的方式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在练习1、2中引出了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方法并会运用。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过程与方法: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五.教学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难点: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师:出示3×4=12,()是12的因数。生:3和4是12的因数。(二)探究新知1、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师:除了3和4是12的因数,12的因数还有哪些?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板书12的因数有:1、2、3、4、6、12。师:要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需要注意什么?生:要一对一对有序地写,这样才不会遗漏。师:照这样的方法,请你写出18的全部因数。生独立写后汇报:18的因数有:1、2、3、6、9、18(此时出示集合图)师:在这两个圈里,应该填上什么数?请大家完成正在书45页上。生做后汇报师板书于圈中。(2)师: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哪几个。生找出12和18相同的因数有:1、2、3、6师:像这样,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参考资料,少熬夜!们就说这些数都是12和18的公因数。师:这里最大的公因数是几?生:最大是6。师: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板书课题:找最大公因数(此时出示集合图)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应该填什么数字?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生分组讨论)汇报:中间区域是12的因数和18的因数的交叉区域,所填的数应该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也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填在这里。师:请大家完成这个题。(生做后订正)2、探索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1)列举法刚才我们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板书:列举法)请大家用这种方法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9和15(2)利用因数关系找师:请大家翻到书第45页,独立完成第一题。生汇报:8的因数:1、2、4、816的因数:1、2、4、8、168和16的公因数:1、2、4、8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8师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句,想想8和16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生汇报:8是16的因数,所以8和16的最大公因数就是8。师引导生归纳并板书: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板书:用因数关系找)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4和1228和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