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2010年5月19日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意义二、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决打好工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一硬仗三、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为转方式、调结构营造良好环境主要内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认真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验,深入研究后金融危机时期县域工业发展思路,提高认识,熟悉政策,开阔视野,在发展县域工业,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上迈出更大步伐。培训目的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意义(一)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是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二)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是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巩固和发展经济良好势头的当务之急。(三)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是增强创新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大举措(一)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是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全省县域工业快速发展,呈现出规模迅速扩大、结构逐步优化、贡献进一步加大的良好态势。全省规模以上县域工业企业户数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90%以上吸纳就业人员占全省的70%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实现销售收入、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0%以上上交税金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40%以上406070900102030405060708090(一)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是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发展不平衡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名牌产品少,“路径依赖”严重,依靠矿产资源,产业层次低,高新技术产品少,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利用倒逼机制,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保持县域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组织好三年工业调整振兴,逐步形成区域工业竞争新优势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工业企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在工业,出路在工业,重点和难点也在工业。(二)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是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巩固和发展经济良好势头的当务之急。(二)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是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巩固和发展经济良好势头的当务之急。金融危机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只有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才能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牛鼻子”,才能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赢得主动权打下坚实基础。市场单一市场转型转方式调结构创新能力不足加强创新研发能力建设转方式调结构单纯靠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转方式调结构(三)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是增强创新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大举措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工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努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构建符合山东实际的新型工业化体系,才能为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是增强创新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大举措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增长点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意义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工业三年调整振兴的第二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工业调整振兴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大家更加善于把应对危机与保持长远发展相结合,把市场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把应用好国家政策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转方式、调结构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思路更加明晰,措施更加扎实。改革开放31年来,经济年均增长12.1%,进入新世纪以来,年均增长达12.9%,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我们转方式、调结构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央和我省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发挥,这都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重要保障。二、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决打好工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一硬仗(一)加快围绕市场转方式、调结构,创新营销方式,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二)加快围绕产品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以技术改造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工业调整振兴。(三)加快围绕技术创新转方式、调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工业经济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四)加快围绕管理创新转方式、调结构,夯实发展基础,提高质量和效益。(五)加快围绕区域布局和园区建设转方式、调结构,引导要素资源和产业聚集,培植区域发展新优势。(六)加快围绕节能减排转方式、调结构,确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努力实现低碳、绿色发展。(七)加快围绕推进“两化融合”转方式、调结构,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二、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决打好工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一硬仗四项原则:一是树立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主动把结构调整放到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形势下来审视,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二是立足国情,发挥优势,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富有成效的调整转型之路三是着眼长远、标本兼治,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形成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合力。二、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决打好工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一硬仗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推动鲁南临港经济带发展加快省会建设发展五大战略“一线三点”:科学发展为主线、高点定位、多点支撑、重点带动扩内需稳外需(一)加快围绕市场转方式、调结构,创新营销方式,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1、企业抓好市场转型。2、落实完善促进消费各项政策。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一)加快围绕市场转方式、调结构,创新营销方式,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3、大力实施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调整市场营销战略推进生产流程再造产品差异化品牌差异化服务差异化(一)加快围绕市场转方式、调结构,创新营销方式,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4、积极创新营销方式。网上世博电子商务物联网会展经济(一)加快围绕市场转方式、调结构,创新营销方式,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1、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二)加快围绕产品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以技术改造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工业调整振兴。一是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海洋经济、节能环保等领域,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优化升级。2、加快提升产品层次。(二)加快围绕产品产业转方式、调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工业调整振兴。一是克服“路径依赖”,进一步提高原材料类产品加工深度和精度,向最终消费品生产配套方向延伸;积极发展碳纤维、离子膜、高分子聚乙烯、长链二元酸、氨纶芳纶、MDI纳米碳酸钙、新型铝合金等新材料。二是发挥我省机械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努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特别重视关键零部件、配套件的发展。三是跟踪新的消费,开发家电家居、文教体育、休闲娱乐、旅游用品、时装服饰、工艺美术、装饰装潢、卫生防护、生物医药、老年用品、美容化妆、生育保健、安全救生等消费品。特别重视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产品研发。培育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四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实施“新、特、优”工程,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培育名优产品,打造一批中国名牌和山东省名牌,建设一批优质产品生产基地。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二)加快围绕产品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以技术改造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工业调整振兴。去年工业调整振兴大会,出台了“10+40+13”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指导意见,今年是推进三年调整振兴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再组织6大类1000个技改项目。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10个支柱产业13个新兴产业40个特色产业在项目实施上,要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对国家、省财政资金支持的六大类1000个项目,建立项目档案,实施定期调度。市、县对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7200多个项目,抓好协调调度。在项目储备上,继续精心筛选凝练。实施“市场驱动创新战略”,针对危机中为什么订单减少,如何开发新产品、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如何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推进两化融合等企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来凝练项目。在项目建设上,要重点实施好续建项目,尽早投产达产。继续抓好国家增值税转型政策的落实。(二)加快围绕产品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以技术改造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工业调整振兴。1、完善创新平台。今年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省级技术中心企业要达到4%,重点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三)加快围绕技术创新转方式、调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工业经济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2、积极发展工业设计产业。(三)加快围绕技术创新转方式、调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工业经济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3、用好首台(套)重大装备鼓励政策。我省今年表彰的第一批95项首台(套)技术装备涉及86家企业,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54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的有41个。(三)加快围绕技术创新转方式、调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工业经济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4、加大技术研发项目实施力度。围绕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领域,加强新产品新技术项目的引导,推进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开发。特别要组织实施好2500项省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项目,争取列入国家重大专项和产业创新专项规划项目。(三)加快围绕技术进步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5、壮大创新人才队伍。(三)加快围绕技术创新转方式、调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工业经济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1、大力推进管理创新。一是抓好企业战略管理。二是抓好精细化管理。三是大力总结推广典型和先进管理方法。四是建立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开展诚信企业活动,提升企业信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五是搞好职工培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四)加快围绕管理创新转方式、调结构,夯实发展基础,提高质量和效益。2、加快大企业发展。一是充分发挥350户重点工业企业在产业引领、辐射和集聚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二是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兼并联合重组。三是实施“企业家培育计划”。带头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带头发展装备制造业带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头建立创新平台和技术联盟资源型企业带头“走出去”发展5个带头(四)加快围绕管理创新转方式、调结构,夯实发展基础,提高质量和效益。(四)加快围绕管理创新转方式、调结构,夯实发展基础,提高质量和效益。3、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搭建全方位高效率的服务平台,完善六大服务体系抓好小微企业“三五二”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五)加快围绕区域布局和园区建设转方式、调结构,引导要素资源和产业聚集,培植区域发展新优势。全省层面县域层面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原则,整合提升各类工业园区,提高园区的投资密度和产出水平,加快产品生产向产业发展转变,产业发展向集群式、区域化发展转变。一是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二是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是加快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四是加快建设日照精品钢铁基地,推动鲁南经济带发展;五是建设以济南城市群经济圈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六)加快围绕节能减排转方式、调结构,确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努力实现低碳、绿色发展。1、抓好重点领域节能。2、大力推进节能科技进步。3、努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4、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5、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七)加快围绕推进“两化融合”转方式、调结构,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区域层面企业层面十个行业轻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煤炭电力医药物流(200家)七个环节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行业层面“四个一百”工程电子商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