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10月26日职业卫生知识培训2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今天讲哪几个问题?3一、职业卫生概述第一个问题4职业卫生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险,使工作适应劳动者,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职业卫生三要素劳动者健康、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卫生概述5什么是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职业卫生概述6(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振动;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等。生物因素: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职业卫生概述劳动者7(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强度过大,时间过长,休息制度不健全等。2.劳动中的精神过度紧张。3.由于作业方式不合理,或使用的工具不合理,或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机械设备与人不匹配、不适应造成的精神紧张或者个别器官、某个系统紧张等。职业病基本知识8(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如夏季的太阳辐射等;2.生产工艺要求的不良环境条件,如冷库或烘房中的异常温度等;3.不合理的生产工艺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管理缺陷造成的作业环境不良,如采光照明不利、地面湿滑、作业空间狭窄、杂乱等。职业卫生概述9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法规分为十大类⒈粉尘类:包括矽尘、煤尘、石墨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尘、铸造尘、炭黑尘及其他粉尘;⒉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⒊化学物质类: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鎘及其化合物、铍及其化合物、苯、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有机磷农药等;⒋物理因素类: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及局部振动;⒌生物因素类: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职业卫生概述10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法规分为十大类⒍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环氧树酯、酚醛树酯、松节油、紫外线、焦油、沥青、油彩等;⒎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酸类、硫化氢、紫外线、放射物质、激光、三硝基甲苯等;⒏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噪声、鉻及其化合物、鉻酸盐、氟化氢、硝酸雾、硫酸雾、盐酸物等;⒐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醚、砷、鉻酸盐、焦炉烟气和氯乙稀等;⒑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棉尘、不良作业条件等。职业卫生概述11二、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12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对于作业场所存在粉尘、毒物的企业防尘、防毒的基本原则是: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1.原材料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2.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13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4.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5.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危害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14二、防噪声与振动基本原则和要求(一)防噪声作业场所存在噪声危害的企业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控制噪声。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使噪声作业劳动者接触噪声声级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仍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并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1.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2.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3.为减少噪声的传播,宜设置隔声室。隔声室的天棚、墙体、门窗均应符合隔声、吸声的要求。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15二、防噪声与振动基本原则和要求(二)防振动作业场所存在振动危害的企业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避免振动对健康的影响,应首先控制振动源,使振动强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仍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并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16三、防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基本原则和要求辐射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1.产生工频电磁场的设备安装地址(位置)的选择应与居住区、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保持一定的距离,使上述区域电场强度控制在最高容许接触水平以下。2.在选择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和电力设备时,应综合考虑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社会效益;新建电力设施时,应在不影响健康、社会效益以及技术经济可行的前提下,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极低频电磁场的接触水平。3.对于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设备,应制定非电离辐射防护规划,采取有效的屏蔽、接地、吸收等工程技术措施及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远距离操作,如预期不能屏蔽的应设计反射性隔离或吸收性隔离措施,使劳动者非电离辐射作业的接触水平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4.企业在设计劳动定员时应考虑电磁辐射环境对装有心脏起搏器病人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二)防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的防护,也包括辐射剂量的控制和相应的防护措施。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17四、防高温基本原则和要求作业场所存在高温作业的企业应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原材料,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消除高温职业危害。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原材料特性以及自然条件,通过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和必要的组织措施,如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热和水蒸气释放、屏蔽热辐射源、加强通风、减少劳动时间、改善作业方式等,使室内和露天作业地点WBCT指数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对于劳动者室内和露天作业WBCT指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18三、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19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尘。此外,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20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尘。此外,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1.无机性粉尘(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2.有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3.混合性粉尘(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21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常用的粉尘理化性质包括粉尘的化学成分、分散度、溶解度、密度、形状、硬度、荷电性和爆炸性等。(一)粉尘的化学成分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粉尘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对于同一种粉尘,它的浓度越高,与其接触的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重。(二)分散度粉尘的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它与粉尘在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存在的持续时间(稳定程度)有密切关系。在生产环境中,由于通风、热源、机器转动以及人员走动等原因,使空气经常流动,从而使尘粒沉降变慢,延长其在空气中的浮游肘间,被人吸入的机会就越多。直径小于5μm的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也易于达到呼吸器官的深部。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22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三)溶解度与密度粉尘溶解度大小与对人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作用性质不同而异。主要呈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粉尘颗粒密度的大小与其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关。尘粒大小相同,密度大者沉降速度快、稳定程度低。在通风除尘设计中,要考虑密度这一因素。(四)形状与硬度粉尘颗粒的形状多种多样。质量相同的尘粒因形状不同,在沉降时所受阻力也不同,因此,粉尘的形状能影响其稳定程度。坚硬并外形尖锐的尘粒可能引起呼吸道黏膜机械损伤,如某些纤维状粉尘(如石棉纤维)。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23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五)荷电性高分散度的尘粒通常带有电荷,与作业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有关。尘粒带有相异电荷时,可促进凝集、加速沉降。粉尘的这一性质对选择除尘设备有重要意义。荷电的尘粒在呼吸道可被阻留。(六)爆炸性高分散度的煤炭、糖、面粉、硫磺、铝、锌等粉尘具有爆炸性。发生爆炸的条件是高温(火焰、火花、放电)和粉尘在空气中达到足够的浓度。可能发生爆炸的粉尘最小浓度为:各种煤尘为30—40g/m3,淀粉、铝及硫磺为7g/m3,糖为10.3g/m3。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24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技术措施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一)改革工艺过程通过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从而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二)湿式作业湿式作业防尘的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该方法已为厂矿广泛应用,如石粉厂的水磨石英和陶瓷厂、玻璃厂的原料水碾、湿法拌料、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25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技术措施(三)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该方法。干法生产(粉碎、拌料等)容易造成粉尘飞扬,可采取密闭、抽风、除尘的办法,但其基础是首先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改革,理顺生产流程,实现机械化生产。在手工生产、流程紊乱的情况下,该方法是无法奏效的。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四)个体防护,当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标准水平以下时,应佩戴防尘护具。另外,应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现场的安全检查以及对防尘的综合管理等。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26四、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27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和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一、噪声(一)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来源及其危害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生产性噪声可归纳为以下3类。1.空气动力噪声,是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