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深化普通高中课改地理学科培训省教研室郭剑峰2013.8省委党校状况各学科课程标准差异初中地理专业教师少教材与学习过程间断中考地理内容比重小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基础影响曾经的局面“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曾经的局面“草船借箭”曾经的局面“群雄割据”改革机遇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深化课改总体思路,坚持有利于培育普通高中学校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的原则,加快选修课程建设,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改革机遇调结构——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减少必修学分,必修学分从116学分减少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学分提高到48学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各学科必修课程教学与选修课程教学中。专题教育列入必修课程。保证必修课程内容为学科核心知识,是所有学生的共同学习基础。——增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类。通过选修课程的开设,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地理必修课程调整思路本次必修课程内容的调整是在高中地理国家课程内容标准的框架下,主要对必修核心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针对浙江省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次调整较大的是必修III的教学。重点在内容上补充了一定的区域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学习,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补充的必修III第一章1-3节,是以《世界地理》知识为基础,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加强学生对不同尺度区域的认识、概括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理解区域地理环境和当地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第4-5节在原教科书的基础上渗透《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呈现我国三大自然区、三大经济地带、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和联系。国家课程标准必修Ⅲ(部分)高中地理必修课程调整方案必修课程调整方案地理1.地理学科必修学分的3个模块为《地理I》、《地理II》、《地理III》。2.删除《地理II》中的“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节和《地理III》中的“数字地球”一节。3.在《地理III》对第一、二章中进行调整,渗透区域地理的知识和方法。必修Ⅲ建议内容增加的章节基本要求1.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2.归纳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要素的特点,并能分析其相互关系。发展要求学会认识大洲的一般方法。说明专题1认识大洲41.(1)海峡A(名称)是大洲界线。(2)判断C河流北段的大致流向是,决定其流向的因素是。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必修Ⅲ“认识大洲”教学建议亚洲自然环境要素的特点亚洲自然环境要素的特点必修Ⅲ学业水平标准解读(部分)认识大洲必修Ⅲ学业水平标准解读(部分)认识大洲必修Ⅲ学业水平标准解读(部分)认识大洲亚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东半球东北部亚欧大陆东部地球上最大陆块地势高峻起伏极端地形结构特殊气候带俱全、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强烈、季风性典型长河众多、内流区面积广、呈辐射状的水系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阅卷情况分析42.(1)得分较高。少数同学白令海峡写成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2)河流与地势关系基本能写出。但由于试题中“C河流北段”的河段范围指向不够明确,加上学生归纳能力较弱等因素,在表述河流流向时出现“先向东,再向西北,后向东北”或“先向西北,或向东北”的情况。还有少数同学写成“流向海洋”。必修Ⅲ建议内容增加的章节基本要求1.说出欧洲西部的范围、归纳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归纳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3.以鲁尔区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发展要求学会归纳某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能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明专题2认识地区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欧洲西部的气候特征举例说明地形、气候的特点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图为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23.图中所示风带是A.东北信风带B.盛行西风带C.东南信风带D.极地东风带24.M所在地区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是A.市场广阔B.光照充足C.海上交通便利D.气候温和湿润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必修Ⅲ学业水平标准解读(部分)认识地区必修Ⅲ建议内容增加的章节专题3认识国家基本要求1.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简述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3.比较美国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分析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发展要求能运用世界某一国家的资料,分析该国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阐述其可持续发展策略。说明必修Ⅲ“认识国家”教学建议必修Ⅲ学业水平标准解读(部分)认识国家41.(1)海峡A沿岸地区B属于(国家)。(4)D所在国的区域发展阶段已处在阶段,其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阅卷情况分析42.(1)得分较高。少数同学把美国写成英国、加拿大。(4)“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失分教多。许多学生写成“第三阶段”,“工业化后期”,“逆城市化”、“现代”、“发达”等。必修Ⅲ建议内容增加的章节专题4区域差异基本要求1.比较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2.比较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差异。3.说出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比较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发展要求掌握分析区域特征差异的一般方法,能运用资料说明区域的差异。说明42.(1)A线是我国(自然区)中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以北地区的地形以和高原为主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答题分析:(1)“东部季风区”学生写“秦岭—淮河”较多。北方地形有不少学生写“山脉”,“丘陵”。必修Ⅲ专题5区域联系基本要求1.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和取得的成效。2.结合我国能源与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实例分析,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3.结合产业转移的典型案例分析,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4.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的影响。发展要求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的影响。说明42.(4)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缓解该问题,我国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B是,该工程把、淮河、黄河和四大流域连接起来。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必修教学要求变化的内容基本要求1.结合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及功能区分类。3.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4.运用中心地理论分析城市的地域结构,理解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功能差异。发展要求说明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内容不作教学要求。专题1城市空间结构专题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基本要求1.了解产业活动(矿业、商业、服务业)的主要区位特点。2.理解区位条件变化对产业活动布局的影响。3.了解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发展要求用“因地制宜”的布局产业原理,分析某地区产业的地域差异及空间集聚现象。说明农业、工业等产业活动具体区位条件的分析可移至第2、3节相关内容教学。必修教学要求变化的内容广东省郁南县是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县承接了珠三角地区的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下图为该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7、38题。37.该县城空间布局的特点是A.临近边境口岸B.在交通枢纽处C.地处河流交汇处D.位于高速公路交会处38.产业集聚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A.增加运输成本B.保护当地环境C.提高资源利用率D.提高粮食总产量减总量必学内容(必修I\II\III+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必学内容(必修I\II\III)其中删除地域文化与人口(1课时)、区域的基本含义(2课时)、数字地球(1课时)增加起始课(1课时)渗透区域地理(11课时)模块章节09方案合计12方案合计必修I一8(2、1、4、1)349(1、1、1、5、1)33二12(1、2、7、2)14(1、3、8、2)三6(1、2、3)5(1、2、2)四8(2、2、2、2)5(2、1、1、1)必修II一6(2、2、1、1)254(2、1、1)23二6(3、1、2)7(3、2、2)三8(2、2、2、2)7(1、2、2、2)四5(1、1、1、2)5(1、1、1、2)必修III一10(2、2、3、3)2922(5、4、4、5、4)35二12(2、2、2、2、2、2)8(2、2、2、2)三7(2、2、2、1)5(2、2、1)必修调整前后新课时数建议对比表根据近几年教师教学情况加以调整,有增有减,基本符合教学实际。《地理教学指导意见》必修部分建议新课教学时间共计91课时,剩余17课时为机动课时,其中9课时安排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其余8课时可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情况,由教师自主安排实践、评价等活动。必修调整前后新课时数建议说明选修课程方案课程类别课程内容知识拓展类包括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学科研究性学习等课程,旨在让学生形成更为厚实的知识基础。职业技能类包括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地方经济技术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培养专业倾向。兴趣特长类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休闲生活、知识运用等,旨在发展学生潜能,提高综合素质。社会实践类包括调查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知识拓展类必修拓展类选修课程模块09方案12方案课时旅游地理IA模块,文科必修模块,列入高考范围不列为高考自选模块考试范围28环境保护列为高考文科自选模块考试范围23自然灾害与防治IB模块,列入文科高考自选综合范围30城乡规划不列为高考自选模块考试范围17普通高中第一批精品选修课程(100门)暸望星空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中国聚落文化与地理嘉兴教育学院唐诗中的地理温州瑞安中学中学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湖州菱湖中学探索宇宙宁波效实中学生活与地理上虞市春晖中学高中天文与观测绍兴市第一中学时事经纬与地缘政治金华一中斗转星移金华一中绿谷侨乡丽水青田中学普通高中第二批精品选修课程(156门)2013年5月2012年9月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框架学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类别课程定位课程方向学科素养在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学习未来公民必需的学科知识,弥补学生学科系统性、结构性知识的缺陷;通过学习,满足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学科思想的研究,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旅游景观欣赏生活中的地理地域文化地理名家名说学科素养类型课程内容举例旅游景观欣赏:世界遗产、中国名山秀水等;生活中的地理:气象与生活、邮票中的地理等;地域文化:地方饮食文化、地方建筑文化等;地理名家名说:徐霞客地理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演变等。学科素养类型课程开发建议本类课程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与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密切结合,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教材可以在参考国内外同类课程的基础上教师自主选择主题编写。本类课程教材应坚持科学性、兴趣性和通俗性。本类课程的教学应该变改变单纯知识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要针对本类课程的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地理教学资源,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科素养类型课程评价建议可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考勤、质疑、讨论发言等)作为基础性评分,占总评成绩的30%;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在总评成绩的20%;以游记、旅游摄影、小论文写作等作为成果性评分,占总评成绩的50%,三部分相结合以确定其是否能够获得学分。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框架学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类别课程定位课程方向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