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育与有效的课堂一、教育的有效性和有限性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教育是有效的,但这种有效是有限度的,教育不是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教育本质是一个人使人社会化的活动,这样的社会化包括:一是伦理规范的社会化: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组织,这是教育的第一任务,也是学生失败的原因;二是自我精神世界的社会化:心理的发展与维护,这是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学校的重要问题;三是生存能力的社会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帮助学生获得安身立命的能力和意愿。1、现代教育产生影响的机制教育发生影响的主要机制是:•知识的加工与再现-----教师的教学价值•创造一个人际交往环境----生生与师生•行为规范选择与内化----家庭、学校与社会•成功的收获与激励----信心、兴趣、动力2、现代学校的原理•创设一种探究与发展的文化氛围•提供师生交流的机会(成人与学生)•提供同龄人共同学习的条件(同伴效应)•提供经过加工的知识(学生的消费)•形成激励机制,为学生获得信心与动机•创设体验环境,形成经验•建立新的规范,适应社会规范3、有效的学校教育•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成就动机(活动)•提供最适合的知识加工(最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激励,体验成功•建立关爱、友善的、适宜的人际交往环境•建立适合的学校文化氛围和物质环境4、现代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场所•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和追求•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实现学生发展的手段•学校发展是结果,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自然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教育要重视结果,但决不能把结果作为追求的目标,否则我们将一无所获二、课堂的有效性与有效的课堂•不同课堂的有效性各不相同•并不是所有课堂都有效•有效的课堂是最有利于高效地实现课堂目标的教育活动名义上的教学量每个学生的教学量学生缺勤教师缺勤停课教师会议分配给每个学生在“X”课上的时间每个学生专心于“X”课上的时间管理课堂的时间其它方面的干扰学生注意力分散每个学生在“X”课程上所用的学术学习时间学生的地能力倾向教师的指令和说明不清楚教授的速度太慢根据成绩测定学生在“X”课上的学习情况学习时间层次图1、有效课堂的影响因素•教师的期望及其期望效应•课堂管理的成效•学生的成就动机•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有效性(1)教师期望与教学效果教师期望:教师对自己学生未来行为或学业成绩的推演,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现状了解的基础上的。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其期望采取的行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结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两种教师期望效应•自我实现预言期望效应:错误的期望会引起人们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比如银行危机的传言)•维持性期望效应:思维定势促使教师维持原有对学生的期望而无视学生的改变。(进步被忽视了,退步没有注意到)•九月入学成绩没有差异的学生分到两个班,教师相信女生可以取得与男生同样好的成绩的班级女生数学96.5分,不相信的班级女生数学只有89.2分。对教师的建议•创设温和的社会情感的师生关系(气氛)•对学生行为给予更多反馈(反馈)•教给学生更多更难的内容(输入)•给学生更多提问和回答的机会(输出)小组、班级和学校期望小组期望效应:一个学生到高期望小组和低期望小组可以导致影响阅读量增减25%;班级期望:同一位教师教差班和好班的行为完全不同(与学生交流、关注兴趣、教学清晰等方面)学校期望:不同学校对学生期望影响了要求(2)课堂管理的一般原则事先拟定规则和程序:规则最好学生参与,比如“上课铃响坐到自己的座位准备上课”等等;程序是每种教学活动的程序(资料分发、作业,讨论等等)建立必要的行为规范:比如教学设备使用让学生承担责任:班级管理等相信学生;师生合作:平等、公正减少混乱和拖延:课前准备充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课堂时间充分安排和组织(很快完成任务后的时间如何处理)一学年的成功取决于好的开始,课堂规则课堂规则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促进”和“维持”两个方面:•“维持”就是规范课堂行为、维持课堂秩序。•“促进”就是促进良性行为、促进课堂学习。•课堂规则的制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有四个方面:法令和规章、学校和班级文化传统、学生以及家长的期望和课堂风气。•课堂规则应当符合四个条件:明确、合理、必要和可行。定课堂规则的方法•课堂规则的具体形成有多种方法和途径,主要有:自然形成法、引导制定法、参照制定法、移植替代法。•课堂规则的执行⑴执行规则前应检查规则是否适宜。⑵执行规则应始终如一,而且坚定、果断⑶执行规则既要公平一贯,又要灵活差异,注意人性化。⑷执行课堂规则应当采取积极的方法。对思想开小差和不良行为的处理•定期监控全班,使学生相信教师总了解课堂的情况;•忽视细小而瞬间消失的不良行为,因为干涉比问题本身更严重;•阻止持续发生的轻度不良行为:眼光接触、触摸和手势、身体接近、要求答问、点名•处理长时间干扰大的不良行为:直接纠正但要注意教师不要对显而易见的捣蛋行为盘问;避免不必要的威胁和显示权威;避免唠叨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可靠的调查了解问题本质(3)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动机=期望×价值•传递受欢迎的期望及其归因;•使焦虑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测验)•适时制造一些紧张气氛;•对课程投注热情;•诱发好奇心或制造悬念;•把抽象的内容个性化、具体化或熟悉化;•诱发不一致或认知冲突;•引发学生自己的学习动机;•陈述学习目标,提供预先组织计划;•形成与任务相关的思维和问题解决方式;•把动机和学校氛围融合起来;•把动机策略融入教学计划。(4)形成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有效的交往提供高效的反馈。•有效交往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交往是认知、情感沟通的过程•课堂交往是信息交流过程,也是符号交流过程•课堂交往是多维度的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惩罚•经常检查自己不喜欢某个学生的原因;•避免给任何学生贴上否定标签;•避免掺入“个人情感”;•充分认识每一学生,避免产生偏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听取其他任课教师的观点。加强非言语交流自我诊断•我是否远离某些学生?•当学生接近我的时候,学生是微笑还是皱眉头?•我是否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语调?•我是否在课堂上不与某些学生进行非语言交流?鼓励学生自治、自立、自尊、自信•教师与学生分享学习的责任;•教师要少下一些指令;•教师要少做一些评判;•教师不要对不准确或不正确的回答提出表扬;•让学生表现出责任感。5种有效教学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进行有效提问课堂过多提问记忆性的问题会妨碍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一般来说,一节课中记忆性问题提问不要超过30%。提问较复杂的问题,延时回答可以收到更好效果。提供即时的反馈•学生必须感到班级讨论的氛围适宜;•提供丰富的反馈信息,此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增加60%;•教师的表扬(或批评)要有针对性,讲究表扬的艺术,做到“物有所值”。课堂教学中的竞争与合作•竞争要适度;•零和竞争与非零和竞争;•避免意气之争;•尊重他人。三、差生----教育和课堂无效的产物1、什么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部分学生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最终导致“学业不振”或“学力不良”。这种“不振”或“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2、学习困难的个人因素•个人是影响学习情况的内因,对于形成学习困难起到内在的决定性作用,通常与外界环境因素共同发生作用,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困难成因的个人因素又可以区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学生的智力因素也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习得因素,先天智力因素不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后天习得因素对学习影响更大经常是造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学校方法方法不当也会导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因此学到的知识总是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无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迁移能力差,缺乏去粗取精、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学习中、实践中运用知识。•大量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经常会更大。解决问题的动机和情绪稳定性,乃至耐心、同他人合作等等社交能力,对学习影响很大。•人格因素被证明比智力因素更大地影响学业成绩。缺乏动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注意力分散,精力不集中,无耐心、在困难面前缩手缩脚、人际关系紧张、感情脆弱、焦虑不安,自卑感强烈、不能专心致志等特征,都是妨碍学习的重要因素。3、学习困难的环境因素•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漠不关心,只能瓦解子女的学习意志。放任自流、漠不关心的家庭难以使学生形成适当的学习习惯,容易导致出现基础学力不足和学习兴趣不足这一类产生学习困难的条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不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缺乏对学生合理的指导、师生间人际关系有问题,都会助长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的出现。•一些学生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不协调而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长期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会感到压抑,同伴关系紧张,也容易使学生离群索居,在集体里显得孤立无助。4、学生适应学校行为规范困难•家庭行为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学校行为规范•研究表明最初的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是由于适应学校规范困难,导致教师不当行为,最终形成学生在学校的失败5、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也称习得性无能,就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学习困难学生很易形成习得性无助感。很多研究证明人只有体验到某种程度的挫折感才可能产生习得性无助。对初中学生学习困难与学习优良的习得性无助倾向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学习成败时学生的习得性倾向有显著的影响。学习困难学生习得性无助的产生其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分数,排名次。长期的学习失败经验导致不良情绪,感到灰心沮丧,并严重损害个人的自尊和自信,为了维护自尊就便会产生消极的防御,采取避免引起教师和同学注意的方式•主观原因:学习困难学生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出现挫折往往采取回避态度,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无助感。他们容易把失败原因归于外部、不可控制的且认为这是稳定的,通过努力难改变的普遍的因素。由于他们认为这些因素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因而往往缺乏意志来调控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消极应付学习的态度。6、心理健康方面的不良特征心理健康的问题主要包括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心理不平衡等方面。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比非学习困难学生要低。研究表明,主要地反映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学习困难学生表现出更明显的强迫症状,这意味着他们比非学习困难学生更突出地表现出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及行为。第二、学习困难学生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这突出地反映在他们与人交往,与别人相比时,表现出不自在和自卑感。第三、学习困难学生有较为严重的忧郁苦闷心情,缺乏活动愿望,对生活的兴趣减退,毫无理由地自暴自弃。第四、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水平高,这主要反映在他们对客观情况做了过分严重的估计,他们常感到无名的恐惧,有时由于预感不祥而担心。第五、学习困难学生在思想、感情及行为等方面比非学习困难学生更具有敌对性。情绪不安,容易发怒。第六、在学习困难学生所有的心理健康障碍中,强迫、抑郁及敌对性更为突出。7、“限度检测”与独立性增长•心理学上“限度检测”,是指儿童为检测周围的世界而采取的一些独特的行为,这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青少年学生处于探索的时期,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往往并不能很好了解,即使最为认真、明确的关于后果的警告也不能阻止他们的尝试,在一些时候他们需要检验大人的态度是不是认真的,需要看一看大人们屡屡经过的后果到底是什么样子。也就是说,孩子们似乎在违抗我们或者不肯“听话”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探索身外世界、获得知识的学习活动。8、学生个人成才计划•学生成才计划是推动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是我们在多年学校改进实践中总结形成的课堂改进方法,这一方法重在激发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