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让教学富有思想的智慧什么是教学?•知识传递过程•思维发展过程•情感影响过程•互动学习过程•教学生成过程接受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关于教学的悖论•好教师一定有好的教学吗?•轻松快乐的教学一定是有效的教学吗?•教学改革是一种方法与方式变革吗?•好学生是教出来的吗?•教师素养提升能够解决教学问题吗?•学生到底怎么样才能全部学好了?什么是研究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张华教授:“教学即研究,它不是现成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技能是最好的”,它需要教师将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教材与阅读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研究,并不是要脱离教师指导、脱离课堂教学、脱离教材,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积极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什么是研究性教学•有思想的教学•有智慧的教学•有创意的教学•有实效的教学•有反思的教学•教师是怎样一种知识分子?专业知识分子和公共知识分子?从学科教师到教育专家就是从传递者、解读者到思想者和智慧者的过程!一、课程改革引发教学变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通过教育内容和目标的变化,促进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变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课程为载体,促进课程文化、教研文化、管理文化以及教育文化的更新和建立。•从培养目标来看,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学的方式比学什么更为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科方法过程得到了高度的重视。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教育理念的变化•课程标准的变化•教材内容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教育评价的变化1、教学理念的变化:有效的教与学•学习者为中心:以有效的教学过程,达成有效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差异的学习•帮助所有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建立开放、互动、研训一体的教学支持系统。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需要特殊关注的学生。•倾听和了解所有学生的背景、学习风格及学习需求。•致力于诊断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问题与困难。•帮助制定于适合不同学生的学生学习及发展计划,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教学的安排考虑的是所有儿童的经验、实际和需求。•建立有效互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伙伴关系。•学生学习情况得到及时反馈与适切评价,建立学生学习的信息管理系统(档案),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学校师生能负责任地充分运用ICT设备和资源支持有效的教与学,实现资源性教学和学习。2、教学方式变化•现代教育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启发式、发现式、自学式、活动式、问题解决式等教学方法,都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卓有成效的方法。•自主、互动、探究、合作、情境设置、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等成为课堂教学改革新的坐标参照系。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启发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讨论等研究方法•体验感悟学习•同伴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差异教学3、教学过程变化•来源:知识信息的开放性。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需要查阅信息,交流信息,信息来源渠道多向性。•方式:知识获得的探究性。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获得了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内化的合作性。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体会解决问题的苦与乐,还要体会人际交往的微妙之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关系也只有在过程中才能体会,才能真正习得“如何交流与合作”。4、教师角色变化•美国威廉姆·多尔(W.Doll)教授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平等中的首席”(firstamongequals)。•加拿大史密斯教授认为“信息的全球化,教师渐失去知识权威者的地位”。•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认为“教学由教师指导,学生处于能动、自觉的主体地位”。•不同语言、不同言语都表达了同一个概念:教师不只是知识的权威者,更多的是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组织者,是学生的求知伙伴。5、师生关系变化•师生关系的交往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式,师生关系的交往带有了朋友间对话的特点——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而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而不仅仅是好的讲解人。•多方位的相互倾听,倾听学生,重视学生内心世界,让学生有话敢说,消除师生间的心理紧张气氛,让学生好学、喜探究的天性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学习。教师积极倾听的意图,不再于证实某种立场或想法的正确性,不再仅是“裁判”,而是要将学生不同的观点联系起来,积极的与学生的想法共舞(dancewithyourideas)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里悟得知识。6、课堂评价变化•什么是一节好课?•什么是有效的教与学?•过程与结果•质量与效益•学业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二、课程改革引发的教学问题对课改质疑与反思•教材使用的问题•学习质量评价的问题•教学过程浮华的问题•课堂教学秩序问题•教育资源利用的问题对改革的否定声音•表演课和多余的“实践活动”,只重视形式上的所谓“自主课堂”、“探究学习”。•教师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漫无边际,为新而新,“多余”的形式与“热闹”的氛围,使课堂明显缺乏必要的秩序与规范,使课改的教学存在表面热闹但内涵不足的现象,不能从根本上改革传统课程的实践范式,只是关注、追求形式的新颖与变化。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在学校文化中,以学生为中心真的得到落实吗?学生思想和方式真的得到应有的尊重吗?•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自主发展的教育,已经提出好多年了。“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这种现象真的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吗?理性:教学改革的策略•怎样调动起教师内心深处,学习研究和探索的需要与热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要唤起教师内在职业生命热情,反思与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反思与研究是教师职业生活充满理性,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专业生活方式。三、如何正确认识教学改革教学的认识•一、我们所教授的学科是象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因此我们有关学科的知识总是残缺不全,无论我们自己如何致力于阅读和研究,教学对控制内容的要求总是使我们难以把握。•二、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整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作出明知的反应,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智慧。•三、就像任何真实的人类活动一样,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背后•教学是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真正好的教学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呼唤。•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制到学习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理想的课堂教学•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民主、宽容、和谐、平等的教学文化,力争让班级中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讨论,使所有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能得到平等的重视,课堂内没有“语言霸权”,没有歧视、偏见和排斥。•把教学过程变成智力激发场、头脑风暴场,通过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热情与激情,关注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施启发式教学,把课堂变成一种学习型组织团队,一种高度沟通的团队,一种高绩效的学习团队。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注意力的中心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积极地参与促进学习的活动(而不是消极地坐着听或记笔记);•由于人们学习的方式各不相同,应该提供多种学习方式;•教师安排各种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发展程度开展和调整教学;•仔细观察和了解学生已经能够做的是什么,现在要学会做的是什么;•在备课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差异和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定,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鼓励学生成为负责任和独立的人,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从备课层面,要考虑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等;◆从过程层面,要考虑教师行为的有效性、学习行为的有效性、目标实施的有效性、内容安排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学习策略的有效性、教学氛围的有效性等;◆从评价层面,要考虑教学信息传输的有效性、教学交往的有效性、学习效果的有效性等。教学有效性的分解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多媒体教学有效性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经过比较、观察、富有针对性地研讨、评析,从中提炼了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可借鉴的方法和策略。课堂评价的无效性•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评价方式多元了,评价语言多样了。教师鼓励性的话语多了,期待的目光柔了,微笑的教学多了。比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谁还能读的比他强”,不管学生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回答得是否恰当,教师一律以廉价表扬的客串语敷衍过去。•怎样让鼓励性评价富有判断性和导向性?怎样提高鼓励性评价的有效性?评价有效性的策略1.鉴赏性评价策略是指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和赞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评价方法。2.引导性评价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看法以及偏离了教学内容的讨论,而采用引导、提示、诱发、提问或实验,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的一种评价方法。3.进步性评价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差异,进行纵向比较的评价方法。4.开放性评价策略是指围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以开放的心态进行的多种形式的评价。如师生间、生生间、小组内、小组间的互评。多媒体使用的无效性•听过很多公开课,看到很多老师在制作课件上花费了不少精力,把教学环节都设计在课件上,整堂课从头到尾教师几乎都在点击多媒体课件。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的课件只是把课本文字和插问搬上投影,老师不引导学生看书,而让学生看投影。•有的课件节之外生枝,把与教学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件、图画、动画搬上投影;有的课件把教师应有的范读全部用录音代替,课堂上听不到老师的读书声;有的课件把教师应写的板书用投影代替,课堂上看不见老师写的字。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在看老师设置的精美课件-----流行课件大展示。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师能够方便地接触到远程培训资源,并方便地获得学校提供的其它支持,例如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和资源获取•教师能够运用多种资源开发电子教案/课件/课堂实录/学生电子作品等校本资源2.4.1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得教学与学习支持,并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并在多媒教室进行教学•计算机生机比达到全国或省内平均水平•教师和学生都能通过校园网在教室实现远程学习2.4.3学校的信息通讯设备能基本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教室上课•所有学生都参与基于远程教育资源的活动•中高年级学生接受ICT教育的比例达到100%•全体学生知道网络可能存在风险,能做到健康和安全的上网2.4.4学校师生能负责任地充分运用ICT设备和资源支持有效的教和学多媒体使用有效性的策略1.适时适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一定量的多媒体、在教学过程的适宜时候进行应用。这里的“时”指的是何时呈现(媒体)、何时演播、何时应用;“度”一般指“多少”,即使用媒体的“量”;“适”——也应有一定标准,那是由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决定的。2.知“能”善用策略知“能”,指的是熟悉多媒体的功能特性,善用就是善于发挥多媒体的功能特性用于教学过程,善于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多媒体;知能是前提,只有熟练掌握多媒体的功能特性,才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的善于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1.制造悬念,集中注意学生的注意力,是靠教师调动的,紧张可以由所处环境、题目本身和教师的语言渲染来完成,此时的紧张,就是学生注意力集中之时。2.制造冲突,吸引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抓住教材本身的冲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然,在运用直观性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