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一德”培训内容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毕田增“三新一德”培训内容研究一、构建“三新一德”培训内容的依据二、“三新一德”培训内容的结构与选择三、“三新一德”培训内容的性质与培训方式一、构建“三新一德”培训内容的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新理念与新技术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上还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教师师德依据: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改革切中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1·1依据:教育新理念深刻改变了我们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新理念产生的根本:对人的学习(知识)的新认识对教学的新认识对教育的新认识1·2学习的新认识知识的建构性知识的社会性知识的情境性知识的复杂性知识的默会性1·2·1知识的建构性知识的客观性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可靠客观的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学就是获得这种客观知识知识的建构性知识个体建构起来的知识是人的新旧经验的互动,人的原有知识或经验深刻影响着学习知识建构性的例证仙后星座位于大熊星座,即北斗七星,形状如“W”,宛如一顶皇冠。这种认识延续上千年,在西方为航海家利用来辨别方向。但这5颗星,现在已知相距上百光年。我们的认识并不是真实的,而是我们建构的。所谓的仙后星座,只存在我们的头脑中。海岸线到底多长?我们是把两点之间的距离量出,然后再与下一点的距离相加,逐步计算出来。但试问:两点之间是真的海岸线距离吗?其间还有无数的弯曲(由岩石、沙滩等组成),也可以说,两点之间的曲折线远远大于两点之间的直线。所以海岸线实在说来是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由我们建构出来的。等边三角形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吗?有可能三条边被精确地测量为相等吗?有可能由连续的直线吗?——放大看,都是一些点疏松地联结在一起,即不连续,又不笔直。三角形也是我们建构的。一个寓言的启示“鱼牛”寓言,体现了知识的建构性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知识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因而“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分析资料和问题联系与思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协作知识的社会性知识的个体性知识个体思维加工的结果研究个体的记忆、理解、推理—认知加工理论个人性的学习知识的社会性知识是社会协商建立学习共同体,主张对话交流—合作学习理论社会性学习知识的社会性例证知识只是个体建构的吗?桌子是什么颜色的?日常观点认为是红褐色的。其实这只反映了某一社会团体的一种约定。在一个生理心理学班级,正确的答案是“无色”。在一个文学班级里,认为这两个答案都不恰当——一个太俗,一个太技术化。桌子的颜色取决于某人参与其中的对话。知识的情境性知识的抽象性知识的学习可以离开知识应用的具体环境知识的情境性人的学习脱离不开具体的环境主张设置可以进入真实活动的复杂的学习环境—真实的学习知识的复杂性简单知识即初级知识复杂知识知识分为初级知识与高级知识初级知识是可以复述与再现的知识高级知识是运用复杂的概念,解决问题的指示初级知识高级知识问题领域结构良好结构不良学习结果复述与再现解决问题学习方式记忆与理解多个案例的学习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引导生成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的区别复杂环境中的老鼠最聪明一组试验老鼠的环境十分丰富复杂,与老鼠的真实生活环境一样;一组实验老鼠在典型的实验室环境,只是独自或与一、二只老鼠在一起,单调而又缺乏老鼠的真实生活情境。当生活在复杂环境或贫瘠环境中的老鼠成长到青春期后,让两组老鼠接触学习经验。在复杂环境中长大的老鼠一开始就比其他老鼠少犯错误,他们也能很快学会不犯任何错误。知识的默会性明确(显性)知识可用语言来表达的知识默会(隐性)知识难以用语言或其他符号来表达的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区别显性知识的特征隐性知识的特征规范,系统尚未或难以规范,零星背后已建立科学和实证基地背后的科学原理不甚明确稳定,明确非正式,难捉摸经过编码,格式化,结构化尚未编码,非格式化,非结构化用公式,规律,法则,原则和说明书等方式表述用诀窍,习惯,个人特技等形式表述运用者对显性知识有明确认识运用者对隐性知识可能不甚了解易于储存,理解,沟通,分享,传递不易保存,传递,掌握,分享知识性质的新认识与教学理论新发展知识的建构性知识的社会性知识的情境性知识的复杂性知识的默会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弹性建构主义理论合作教育理论案例教学理论情境教学理论学习环境设计教学理论教学新认识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治水:教学知识论的发展反思性教学:教学实践性质的新认识生命化教育:教育价值的新认识1·2·2教师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教师知识的三种类型本体性知识支持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实践知识的五种性质经验性解决问题性情境性个人性隐性1·2·2·1实践知识与学术知识的区别学术知识实践知识功能理解世界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内容性质普遍性情境性,个人性简单性复杂性存在形态命题性过程性内在逻辑组织任务逻辑思维载体语言逻辑思维多种形态的思维获得方式言传式做中学教师实践知识的经验性理论性知识也来自于实践。但是它需要最终提炼为语言的、抽象的、命题式的规律或原理的表述。这种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他人的转述来获得、理解和掌握其规律或原理。这种知识已经与经验原初状态迥异。经验性知识来自于实践。与实践有血有肉地结合在一起。参与实践活动才能获得。教师实践知识的问题解决性学科性知识知识系统与体系性强指向于概念一般接受就可获得易于传播解决问题的知识知识的综合性不追求系统与知识体系在解决问题中获得难于传播教师实践知识的情境性抽象性的知识与知识的具体应用情境不相联系通过传递与逻辑推演可获得情境性知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情境紧密联系以课例为载体的学习内容,以行动体验的学习方式才能够获得教师实践知识的个人性公共知识知识是客观的,是在自己之外被专家所垄断的。他人只是知识的“旁观者”的态度,等待专家的知识创造。个人知识与个人所的生活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和实践行为结合在一起的;是教师个人有血有肉的生活体验的一部分。离开了教师本人,这种个人性的实践知识也就不存在。教师实践知识的隐性显性知识用语言或符号来表达的知识隐性知识不依赖于语言和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如何行动的知识区别详见后反思性教学技术性实践与反思性实践教学是反思性实践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教学知识主要来自于教学反思(一项研究)1·2·2·2教师教学知识的来源介绍我国学者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听课和教师面谈,从美国芝加哥大都市区25所最好的高中学校中进行随机抽样选取3所学校、77名数学教师,经收集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结论。《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的研究框架教师教学知识教学的课程知识教材知识计算工具的知识教学资源知识。教学的内容知识表达内容的最有用的形式,最有效的比喻、说明、例子、解释及示范教学的方法知识教学策略、方法。教学知识的来源作为学习者的经验职前培训经验在职经验1.在职培训2.有组织的专业活动3.课堂听课4.和同事交流5.阅读专业书籍6.教师自身的经验和自我反思。《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的总体结论最为重要的来源: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和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相对重要的来源在职培训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最不重要的来源作为学生时的经验职前培训阅读专业书刊。生命化教育(教学)“特殊认识论”必须超出和突破(但不是完全否定)“教学特殊认识论”的传统框架,从高一个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待的实践效应是: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同上)教育的三个层次的工作教育所要做的可以放在三个层面上去理解,即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润泽、成全生命。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荧照。(黄克剑语)教学是两种生命的交融1·2·2·3教学新认识与新的教育教育理念教学实践知识反思性教学生命化教育校本教研的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论教师叙事研究的理论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理论教育的新认识教育的生命性教育的生成性教育的生活性训练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雅斯贝尔斯)人的未特定化--人的生成性生活就是生命的历程1·2·3教育的新认识与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生命性教育的生成性教育的生活性生命教育理论引导生成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依据:教育技术深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技术与方法的总称。它包括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三大要素。实体形态的技术(工具、设备、材料)称为物化技术;经验形态和知识形态的技术称为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新的教育观念的确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育体制的变革,都离不开教育技术的参与。1·3依据:师德仍然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大问题重大事件心理问题职业倦怠有一项调查表明,在被调查者中,只有16.7%的教师明确“不会放弃教师职业”,而认为自己“会找到更适合的职业”的比例高达41.92%;10.15%的教师虽然认为“找不到更适合的工作”,但并不排除“跳槽”的可能性。(“教育关注:揭秘教师生存状态红与灰”,《北京晨报》2005年9月4日)1·4二、“三新一德”培训内容的结构固定性与弹性总体结构固定—四个模块—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师德弹性—新技术的规定较为明确模块内课程未作具体规定(怎么办?)2·1未作具体规定的培训内容怎么办?统一要求下的抉择教师需要发展的需要新的理念、技术与行为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理念与实践问题的冲突理念向实践的转化新理念与传统观念的关系传统观念在新理念下的重新认识2·2“新理念”的培训内容的选择从学习的新认识看:学习理论的当代发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生活教育理论;从教学的新认识看:校本研修的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推荐书目:《21世纪人类学习译丛》(华东师大出版社)、《坐进校本学习与培训》(开明出版社)、《教师专业发展策略译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新课程”培训内容的选择《纲要》解读《课标》解读与专题内容选择:1观念更新2问题导向(1)新旧课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2)理念与实际操作的结合(3)注意新问题2·3培养塑造教育观引导生成教育观教育本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引导学习来促进人的自我生成的实践活动教育价值抽象的个体需要或社会需要引导学生不仅关注个体或社会的需要,而且要放眼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教育目的依据传统的认识论(知识论、理性论)或是抽象的人性论感悟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课程建设知识的选择编排和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围绕实际生活需要组织学习活动“新技术”培训内容的选择总的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主要模块:一、意识与态度二、知识与技能三、应用与创新四、社会责任重点模块:二、知识与技能三、应用与创新1.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与方法2.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4.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5.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推荐书目《教学设计概论》(首都师大出版社)2·4“教师道德”培训内容的选择教师心理健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2·5三、“三新一德”的内容性质与培训方式的选择(一)培训方式要适应教师学习的特点1建构性学习(1)主体自主学习(2)平等民主的教与学关系2问题中心的学习(1)案例学习(2)情境学习(3)行动学习3经验反思学习(1)研究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