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培训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狠抓人才吸引、培养和使用为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四川.人事教育处.罗刚2006年6月27日汇报提纲1、人才工作基本情况2、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的人事工作简况3、四川气象部门人才工作目标4、未来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一、人才工作基本情况(一)四川气象部门人员情况人员分布:截止2005年底,全省气象部门共有正式职工3392人,其中,省级663人、市级1234人、县级1495人,人员分布呈金字塔形。三级人员分布图20%36%44%省级市级县级一、人才工作基本情况年龄结构:全省气象部门在职职工中,小于30岁、41岁-45岁、46岁-50岁三个年龄段的人数相对集中,未来几年退休人数有限。全省年龄分布情况图0100200300400500600≤3031-3536-4041-4546-5056-6060人数一、人才工作基本情况学历结构:全省共有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40人(包含只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只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本科629人,大专987人,大专以下1733人。全省学历分布图18.54%29.10%51.09%0.09%1.18%博士0.09%硕士1.18%本科18.54%大专29.10%大专以下51.09%2005年底,上海市气象部门在职职工为56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人,硕士研究生40人,分别占在职职工总数的2.5%和7.1%;湖北省气象部门在职职工190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38人,分别占在职职工总数的0.05%和1.95%。高学历所占比例比较图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上海湖北四川博士比例硕士比例一、人才工作基本情况职称结构:全省具有正研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8人、副研级144人、中级1364人、初级1310人,无职称的566人。全省职称分布图(2005年)40.21%38.62%16.69%4.25%0.24%正研级副研级中级初级无职级2005年底,上海市气象部门563名在职职工中,具有正研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13人,占2.3%;湖北省气象部门1903名在职职工中,具有正研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12人,占0.6%。0.00%0.50%1.00%1.50%2.00%2.50%上海湖北四川正研所占比例比较图系列1一、人才工作基本情况(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队伍总量不小,但低学历、低职称比例偏高,教育培训任重道远。低学历、低职称比例图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大专大专以下初中级无职称系列1在职职工中,大专以下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51.09%,初级、中级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8.93%,无职称人员占16.93%。一、人才工作基本情况2、人员分布不尽合理,个别地区人员集中与边远艰苦地区尤其是“三州”人员紧缺的状况同时存在。2001年机构改革,省局下达“三州”的编制总数为820个。2005年底,“三州”在职职工总人数为705人,缺编14.02%。一、人才工作基本情况3、边远艰苦台站尤其是“三州”接收气象类本科毕业生困难,一线高级专门人才紧缺。“三州”近5年只引进1名气象类大学本科人员经中国气象局批准,2005年接收了20名气象与防雷专业大专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三州”基层台站专业人员的不足。一、人才工作基本情况4、人才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多轨道业务需求差距比较明显,多轨道业务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缺乏。直接从事业务、科研、服务的人员只有2345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18.29%,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占40.55%,大气科学类专业占49.81%,急需的其它专业人员比例明显偏低的局面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扭转,复合型人才更为缺乏业务科研服务人员基本情况图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大气科学类专业系列1二、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的人事工作简况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四川省气象局拟订了本省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机构编制调整方案,并按中国气象局批复的方案,积极进行组织机构和人员调整。到目前为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对省局内设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进行了机构调整,组建了四川省气象信息中心、四川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四川省专业气象台、四川省气象影视中心),撤销归并了四川省气象局财务结算中心和四川省气象局人才交流中心。二、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的人事工作简况2、修订完善了省局内设机构职责,印发试行。审批了各市州气象局、省局直属单位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和机构编制调整方案。3、对全省气象部门14个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整,并对部分副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交流。实施了省局副处级领导干部和省局机关非领导干部竞岗交流,全省共交流18名副处级领导干部,省局机关20名非领导干部岗位进行了轮岗。二、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的人事工作简况4、面向全省气象部门,对全省空缺的30个处级领导干部岗位实行竞争上岗。104人参加了笔试,经过面试,确定了44名考察对象,现已组织完成了考察工作。5、全省21个市州气象局和省局12个直属事业单位正在按照业务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加紧实施机构和人员调整工作。三、四川气象部门人才工作目标调整组织机构和人员结构,合理配置现有人力资源,初步构建与多轨道业务需要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和人员结构。(二)中期目标(2007年—2010年):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积极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构建结构合理的气象教育培训平台,培养大批一线专门人才,壮大高素质气象人才队伍。(一)近期目标(2005年—2006年):三、四川气象部门人才工作目标(三)远期目标(2011年—2020年)形成结构完善、功能齐备的业务组织体系,培养和凝聚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建成现代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氛围,为四川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四、未来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吸纳高层次人才(3项举措)1、制定规章制度,规范人才引进工作尽快制定和出台四川气象部门人才引进工作办法,明确引进人才的范围、条件、程序和优惠政策等,把我省气象人才引进工作纳入常规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四、未来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2、严把“入口”,积极引进急需和紧缺的专门人才新进入省局业务科研单位的人员,以研究生学历为主。进入市、州局的人员,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局,应积极争取吸引大学本科毕业生。新进入气象科技服务单位的人员,其学历、专业结构应符合气象科技服务领域拓展的需要。根据多轨道业务建设需要,加大急需发展的天气轨道所需的天气动力专业、人工影响天气和大气成分轨道所需的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专业、气候及气候变化轨道所需的气候专业、雷电轨道所需的电子工程专业、生态与农业气象轨道所需的生态环境专业等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四、未来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3、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吸纳高层次人才以重大项目的研究开发凝聚高层次科研业务人才,设立四川省气象局重大项目首席研究员岗位,并给予优惠的待遇。具有博士学位或正研级技术职称人员到我省气象部门工作的,省局给予10万元一次性安家补助;具有硕士学位和副研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到我省气象部门工作的,省局给予4万元一次性安家补助。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到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工作的,给予科研项目启动费,博士学位5万元,硕士学位2万元。四、未来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二)立足在职人员培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3个方面)根据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适应业务发展和知识更新需要的在职教育培训机制。1、强化在职学历、学位教育。根据职工工作岗位需求,积极鼓励职工通过自考、函授等形式,参加研究生、大学本科和专科学习,提高学历层次。联合其他省、市气象局在相关院校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开展学位教育。学习期间工资、岗位津贴等待遇不变,取得相关学历、学位的,省局按比例报销学费。四、未来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2、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在职职工新知识、新技术培训①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加强岗位技能培训为主要目标,根据多轨道业务建设和服务领域拓宽的需要,开展不同层面人才的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对一线专门人才的培训。依托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远程教育网络、重要科研业务单位及四川气象培训中心,加强各类业务人员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加大预报员培训力度,每年至少举办一期预报员业务培训班。建立预报员交流锻炼制度,提高预报员实际工作能力。建立导师指导制度。省局每年聘请7—10名专家,对业务、科研岗位的年轻骨干进行指导和培养,设立10万元/年的专项经费支持该项工作。四、未来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②管理干部的培训。明确各级各类干部在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知识水平以及外语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分层次、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重点强化处(局)级干部、处(局)级后备干部和县局级干部的培训,每年举办一期处级干部理论素质提高班。省局每年举办1期处(局)级干部专项业务知识培训班,1—2期县局领导干部或青年干部综合素质提高班。一般行政人员的培训以参加属地专项业务培训为主,省局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办岗位知识培训班。对业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重点,每年举办1-2期业务管理干部新知识、新技能培训,选送优秀业务管理骨干赴国外培训。依托重要业务科研单位,大力开展业务科研人员与业务管理人员的交流工作。四、未来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③科技服务人员的培训。围绕培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提高科技素质,加强相关业务科技知识、企业财务知识、资产管理知识和营销知识、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主要业务工作骨干以选送到有关院校培训为主要途径,其他业务人员以参加省气象培训中心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为主。确定适应当前需要的重点培训内容,提出具体的年度培训计划,每年分专业至少举办1期科技服务管理骨干培训班,对其余人员的培训坚持面向需求确定培训计划。要达到的目标。到2010年,全省气象科技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在专业服务领域产生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科技服务带头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比例明显上升。四、未来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3、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政策环境,为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证①建立健全在职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和高级专业人才、一线专门人才培养等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四川省气象局重大项目管理办法》等科研和人才培养办法,使职工在职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更加有章可循、规范高效。四、未来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②落实中国气象局人才政策,加快人才培养围绕中国局“323”人才工程建设政策,争取多方支持,加速培养和造就我省气象部门科技业务技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人才。力争每2年有业务骨干入选中国气象局“32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科技业务骨干计划”。四、未来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③经费政策省局设立专项人才支持基金,拟定人才培养计划,重点支持科技业务骨干的培养。设立省级气象科技发展重大项目专项经费,对各轨道业务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给予集中、稳定的经费支持。科研经费320万,其中:区域120万(申请中国气象局支持100万,自筹20万),用于解决区域内业务、科研的共性问题;重大项目100万,每个重大项目年度支持经费不低于20万;业务技术开发基金100万,主要面向全省各业务单位,每个市州气象局2万。省局为正研级技术职称后备人才提供每人每年3万元的科研支持经费。省局和各市州局设立副研级后备人才(约30名/年)培养专项经费,每年为每位后备人才提供一定数额(5000元左右)的年度科研经费。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参加国际气象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高原所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科研人员出国参加一个月以内的短期培训和国际会议的,高原所资助50%的经费。四、未来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④项目政策重大科研和业务技术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重大研究项目、国际学术交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