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一、编制和使用说明1.本大纲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对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编制。2.本大纲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注重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教学思想,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参考了国外开发的教育技术标准和我国教育技术组织研制《中国教育技术标准》的有益经验。3.大纲的编制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以“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为指导原则,把基于现有教学媒体环境的教学设计作为主要任务,采取模块化设计的方式安排培训内容。在每一模块中,目标和任务是培训的基本要求,教学活动建议和教学活动举例作为对基本要求的解释或补充。4.在大纲指导下开展培训的过程,是教师体验和交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分析、总结、改进教师日常教学的过程。需要处理好在活动中体验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需要重视中小学教师成人学习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强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发挥,真正使学习过程成为帮助教师利用技术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促使其养成应用技术的习惯。5.大纲规定培训总课时约为50学时。二、培训目标经过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中小学教学人员,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方面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其作用。2.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概念。3.掌握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其关键环节。4.掌握媒体的特点,了解各类媒体对教与学的支持作用。5.学会运用技术进行教学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二)过程与方法1.完成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实施或展示、研讨教学。2.掌握分析演示型教学媒体特点的方法,提高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3.学会运用文字编辑软件编制常用教学文档,运用网络工具搜集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工具对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或网页制作工具整合教学资源。4.能够使用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量规和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三)情感与态度1.消除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形成对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的认同。2.形成把教学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形成对资源信息的正确认识和初步的选择、处理和加工能力,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4.了解技术对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树立在教学中运用技术的使命感。三、培训的成果形式1.每个学员完成的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文稿、资源、评价和过程记录等);2.每个学员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作业文件夹(包括教学设计、资源收集与加工、反思日志等);3.每个小组集体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记录文档(包括讨论记录、小组作品和交流文稿等);以上成果作为评定教师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考试成绩的依据。四、培训模块指南模块1开始培训的准备(4学时)(一)目标1.了解此次培训的主要模块、过程、方法,需要完成的任务及应取得的成果。2.了解教师与学员、学员之间的交流方式,利用技术建立课上和课下的多种交流渠道,体验正确交流方式的重要性,为后续模块的学习做好准备。3.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意义及作用。4.形成学习小组,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二)任务1.互相认识,形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2.介绍培训模块、方式和最终学员需要提交的成果的形式;3.检查和准备每个人的软硬件设备;4.建立个人文件夹。(三)教学活动建议1.本模块对于保障整个培训课程的顺利实施具有导向性作用,要注意观察学员,引导他们从心理、方法和技术上做好各种准备。2.组织学员相互认识,让学员尝试利用技术进行课堂和课外的交流,体验各种交流方式的不同。3.要努力使学员理解培训的方式、成果要求、评价形式等,并达成共识。个别学员的困惑或不同见解可以在全班范围内适当组织讨论,重在参与和体验,不要简单地给出结论。4.要充分利用学员已有经验,重视学员独特体验,使学员形成自己的观点。(四)教学活动举例1.师生互动1(相互介绍+讨论)(1)培训教师与受训学员的自我介绍与相互认识。(2)了解培训的方式及主要内容模块,了解培训的评价方法。(3)了解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及方式。2.师生互动2(案例观摩+阅读+讲解+讨论)(1)案例观摩。(2)介绍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意义及作用。(3)进一步了解新课程标准所采用的教育观及学生发展观对教育技术运用的影响。3.自主活动1(操作+思考)(1)检查培训中用到的相关软硬件。(2)建立作业文件夹,检查作品档案袋。(3)建立自己的电子邮箱,留存教师、学员的电子邮箱地址,尝试与教师及学员进行交流。(4)思考自己的选题,用电子文档记录下来,存入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作品档案袋)中。4.小组活动(共享+讨论)(1)形成学习小组,为小组命名,组织组内交流、共享、互帮互助。(2)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选题意向,并征询小组成员的意见,记录小组成员对自己选题的建议。(3)完成此次小组活动记录文档。5.自主活动2(评价+反思)(1)参考提供的小组活动评价模板、小组活动中的个人行为评价模板,评价此次培训中的小组活动及个人活动。(2)反思本模块的培训,填写培训日志。模块2编写教学设计方案(4学时)(一)目标1.掌握教学设计的定义及其作用。2.掌握教学设计方法的一般过程及关键环节。3.运用教学设计方法初步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二)任务1.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设计实践。2.观摩所提供的教学设计方案,结合教学设计方法分析其优缺点。3.参照本模块中提供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完成所选内容的教学设计方案。(三)教学活动建议1.本模块强调案例研讨对学员教学设计实践的启发效果,通过案例的比较分析,理解学习教学设计的作用以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对教学设计方法和实践的指导作用,不要纠缠概念。2.重视学员对自己经验的反思,鼓励学员以开放的心态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通过正反案例,使学员在处理已有经验和新知识、自己的理解和他人的经验等交织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学设计方法的理解。3.重视对各种教学策略的体验。在体验中,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策略的概念和方法。4.为学员提供教学设计实践的便利条件,包括评价的参考标准以及活动过程模板,但要引导学员突破模板的束缚,鼓励创造性地运用过程模板。(四)教学活动举例1.师生互动(阅读+讲解+讨论)(1)教学设计的定义及其作用。(2)观摩教学设计案例。(3)教学设计方法的一般过程。(4)教学设计方法的关键环节。2.自主活动1(1)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设计实践,填写反思记录文档。(2)分析教学设计案例的优缺点,填写案例分析表。(3)阅读本模块中提供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选择适用于自己选题的模板。(4)基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初步完成选题的教学设计方案。3.小组活动(1)在小组内共享反思记录表,讨论后概括教学设计方法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形成一份小组作品。(2)参考本模块提供的小组作品评价模板,评价小组作品。(3)在小组内介绍各自的教学设计方案,征询小组成员的意见,记录小组成员对自己选题的建议。4.自主活动2(1)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参考教学设计方法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思考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2)将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方案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3)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模块3教学媒体的选择(4学时)(一)目标1.掌握各类教学媒体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特点。2.结合案例了解各类媒体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支持作用。3.分析演示型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所用的教学媒体并分析其运用形式。(二)任务1.概括出各类教学媒体在本学科教学中运用的特点。2.观摩所提供的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中各类媒体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支持方式。3.用文字编辑软件中的表格或电子表格软件列出所选择的演示型教学媒体,并分析其运用形式。(三)教学活动建议1.本模块旨在建立技术是帮助学与教的工具的正确媒体观,强调不同媒体的不同教学特性和使用范围,要发挥媒体的综合优势,强调合理运用,不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性。2.要强调动手实践,要求学员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教学媒体的应用特点及其对教学的支持方式。3.通过对正反案例的对比分析,使学员从不同角度理解媒体的运用特性,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媒体选择的原则。4.要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概括的媒体选择原则,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制订的媒体应用表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四)教学活动举例1.师生互动(阅读+案例观摩+讲解+讨论)(1)各类教学媒体的特点。(2)案例观摩,掌握分析案例中媒体对教/学的支持作用的方法。2.自主活动1(1)基于以上学习,概括出各类教学媒体在本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形式及特点,对在教学中所能用到的媒体加以标注,填写媒体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记录表。(2)观摩学科案例,分析案例中媒体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支持方式,填写媒体运用分析表。3.小组活动(1)在小组内共享自主活动中的第一项,讨论后概括出媒体在本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及特点,形成一份小组作品。(2)在小组内共享媒体在学科中的运用记录表,讨论后概括出媒体在本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及特点,形成一份小组作品。(3)在小组内共享媒体运用分析表,讨论并形成一份小组作品。(4)与小组成员讨论,如何在自己的选题中运用演示型教学媒体。4.自主活动2(1)基于以上的活动,用文字编辑软件中的表格或电子表格软件,列出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所选择的演示型教学媒体及其运用的方式,将此表格添加到上一模块完成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并将修改后的文档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2)将小组活动中形成的两份小组作品整理成电子文档,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3)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模块4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一)(2学时)(一)目标1.了解教学/学习资源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2.掌握常见教育资源的类型及运用策略,掌握选择教学资源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策略。3.了解资源与媒体的联系与区别。(二)任务1.列出能为本学科教学所用的资源类型、工具及其运用策略。2.基于自己的教学设计或选题,选择所要使用的各类资源。(三)教学活动建议1.注重使学员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要明确教学资源不仅要支持教,更重要的是支持学;要注重多种教学资源的运用,既要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也要重视其他渠道的资源利用。2.重视正反案例的对比分析,注意既要采用同一学科不同应用形态的教学资源运用案例,也要采用同一应用形态的教学资源在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案例,使学员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教学资源的运用特性和应用原则。3.要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概括的教学资源应用原则及其注意事项,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制定的教学资源应用表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应用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四)教学活动举例1.师生互动1(思考+讨论)(1)有哪些形式的资源可为教育教学所用。(2)不同类型资源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如何才能综合其优势。2.师生互动2(思考+阅读+讲解+讨论)(1)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优秀案例观摩。(2)教学/学习资源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3)常见教育资源的类型与运用策略。(4)选择教学资源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策略。3.自主活动1(1)列出在你所教学科中所用资源的类型、工具。(2)列出你在运用各类资源、工具时的策略。(3)列出资源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4.小组活动(1)在小组内共享上述三项内容,讨论后形成一份小组学习作品,并在全班内共享。(2)参考本模块提供的作品评价模板与小组活动评价模板,评价小组作品。5.自主活动2(1)基于以上的小组活动,思考在选题规定的教学活动中所要使用的资源与媒体,用文字编辑软件中的表格或电子表格软件列出并说明运用的形式,将文档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2)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模块5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二)——信息技术技能(8学时)(一)目标1.掌握收集教学资源的方法。2.能够对收集的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资源素材进行简单的加工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