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解忧愁1/18小学数学教案【精选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小学数学教案【精选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小学数学教案【第一篇】一.小数乘法教学内容:1、小数乘整数3、小数乘小数的。验算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小数除法单元要点分析1、小数除以整数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第三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2、一个数除以小数2、练习课好范文解忧愁2/183、求商的近似值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用观察来完成各题的商。2、过程与方法:用先独立发现后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式的规律。教学难点:运用规律直接写出商。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循环小数?请举3个例子。2、小数分为几类?(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二、新授课1、教学教科书第29页的例题10.(1)出示例题10:1÷112÷113÷114÷115÷11好范文解忧愁3/18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1÷11,则计算器上显示由于1÷11的结果是一个循环小数,所以是一个近似数,而这道题采用的是符号,所以我们要把近似数还原为循环小数:。1÷11=2÷11=3÷11=4÷11=5÷11=(2)观察: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五道题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分析:1÷11的循环节是092÷11的循环节是183÷11的循环节是274÷11的循环节是36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2倍,循环节也扩大2倍,被除数扩大3倍,循环节也扩大3倍(3)根据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6÷11=7÷11=8÷11=好范文解忧愁4/189÷11=2、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1)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4题的结果。3×7=21×7=×7=×7=(2)观察:第一个式子中,两个因数的位数和是多少?积的位数是多少?积是由那两个数字组成的?积的小数在哪里?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第三式和第四式。(3)根据前几题的规律,得出后两题的结果。×=×=小学数学教案【第二篇】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好范文解忧愁5/18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好范文解忧愁6/18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好范文解忧愁7/18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学生汇报量的结果。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二、自主探究:1、认识1厘米。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好范文解忧愁8/18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3、用厘米量。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量松紧带的长。三、拓展运用: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1)没对准0刻度线的。(2)正确的。(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好范文解忧愁9/18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好范文解忧愁10/18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米尺、软尺。小学数学教案【第三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探索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过程,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初步理解笔算加法的顺序和进位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两道题,谁愿意来算一算?(指名板演)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口算。(指名口答)1、用竖式计算。53+2134+122、口算。8+64+79+57+63+86+42+98+85+74+83+95+620+30+4050+30+10好范文解忧愁11/18师:(指学生板演的竖式)他们算得对吗?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生:(略)师:是的,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二、探索算法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教科书第85页例题的情境图,标明小华和小明)。瞧,小华和小明正在欣赏邮票呢。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小华有34张邮票,小明有16张邮票。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生:一共有多少张邮票?师:很好。你能把这道题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吗?(学生口述)求一共有多少张邮票,该怎样列式呢?生:34+16。(板书:34+16)师:34+16等于多少呢?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算一算,算出得数后,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好范文解忧愁12/18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生1:(边说边演示)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3捆和4根小棒,再摆1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50根。师: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0根小棒的?生1:3捆和1捆合起来是4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4捆和10根合起来是50根。师:你算的是对的。能把你摆出的小棒整理一下,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里有50根小棒吗?生1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师:为什么可以把它们捆成一捆呢?原来的4根小棒是4个一,6根小棒是6个一,4个一和6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生2:(边在计数器上拨珠边说)我是用计数器算的。先在计数器上拨出34,再在十位上拨1颗珠,个位上拨6颗珠。现在个位上有10颗珠,10个一是1个十,把个位上的10颗珠去掉,在十位上添上1颗珠。算出来也是50。生3:我是这样算的,34+16,先算34加10得44,再算44加6,得50。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到黑板上写出竖式)先算4加6得10,再算3加1再加1,得5。好范文解忧愁13/18师:(结合学生的竖式引导)在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先从哪一位加起?生:(齐)从个位加起。师:个位上4加6得10,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1,表示1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上。为了和原来的加数区别开来,进上来的1,要写得小一些。再算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是几加几?生:十位上是3加1,再加进上来的1得5。师:所以34加16等于50。(指个位上进上来的1)谁来说一说,这个1表示什么意思?生: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上进上来的1。师:这个1在用小棒算时是什么?在用计数器算时是什么?生1:用小棒算时是捆起来的那一捆小棒。生2:用计数器算时是进到十位上的一颗珠。师:很好。请小朋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这道题用竖式再算一算。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师:会用竖式计算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了吗?(会)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请小朋友独立地用竖式计算。(出示试一试)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好范文解忧愁14/18师:(请板演的小朋友)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吗?生:先算个位上5加8得13,在个位上写3,向十位进1;十位上6加2再加1,得9,就在十位上写9。65加28得93。师:他算得对吗?十位上是6加2得8,为什么还要再加1呢?生:这个1是从个位进上来的,所以要加上。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完成课题的板书:进位)师: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些什么?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师生共同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三、巩固练习1、完成下面的竖式。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2、做想想做做第1题。3、改错练习。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错在哪里,并改正。4、做想想做做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好范文解忧愁15/18四、课堂总结(略)小学数学教案【第四篇】教学内容国标版四年级(下册)第22~25页。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中,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局部,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在探索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理解三边关系。教学过程一、初步认识三角形。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2.认识三角形的各局部名称(1)回忆: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2)补充:顶点3.揭题: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三角形。二、探索三边关系。好范文解忧愁16/181.理解“围成”的含义。(1)提问:围一个三角形就要用到几根小棒?(2)生围(3)小结:相邻两根小棒的头和头相连了,就说是围成了三角形。(4)质疑:三根小棒是不是一定能够围成三角形呢?(5)小组合作研究(6)交流:有时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时不能围成三角形。2.探究第一个条件:(1)质疑:为什么有时能够围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