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十八年度課後照顧師資培訓九年一貫課程講授資料田福連98.4.29一、九年一貫課程核心價值:新校園、新文化、開放、多元、創新、正義、體驗、能力。二、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政策,基於何種教育思潮?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其思維觀點受到人文主義、後現代主義、知識社會論、建構主義等理論思潮的深切影響。(一)、人文主義以「學習權」取代「教育權」,認定學習權為基本人權,學習應以學生當主體。其次,以「帶好每位學生」為要務,提供每個人適性教育、不放棄任何學生。再則對弱勢族群學習機會,教育優先區的照顧(二)、後現代主義從「中央集權式」的課程發展模式,以及以「國立編譯館」主導的「統編本」,改為「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模式」,以及尊重自由市場機制的「審定本」。(三)、知識社會論在民主開放的社會中,知識的分配有走向世俗化和多元化的可能,而知識的結構顯然有「統整」的傾向,學科疆域的界限就不那樣固定。(四)、建構主義主張「知識是由個人與文化的建構」,個人的經驗受到基模組的調和,而基模組是由個人的心理及背景特徵,以及文化的常規與價值觀構成。原則上,知識建構過程沒有止境,所有的知識都跟情境有關,而且會隨著情境改變。其在課程的實務上,強調「學」為主「教」為輔,把學習看成是一個過程,承認「經驗」在學習中的重要,培養學習者自然的好奇心,強調學習者所處的情境,鼓勵並接受學習者的自主性跟進取心2QAQA三、為何要推動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改變是一種事實的更動;改進則是一種價值的提昇」,「改變不一定能更好,不改變則一定不能更好」。「課程」並非創造與規範出來的,而是歷經發展與操弄的結果;期盼全面開發所有學生的多元智慧與能力,一但建立基層教師與家長的共識,相信新課程的推動能夠漸入佳境。四.九年一貫課程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九年一貫課程的核心價值,已跳脫出「知識傳遞」的狹隘範疇,進而兼顧「個體發展、社會文化、自然環境」等各面向的統合與交融新課程之核心價值,在於逐步擺脫學校的平庸化與固著化,慢慢形成「新校園、新文化」的兌變運動,更擴而大之,帶動生活與學習社區之重整與營造。九年一貫課程的決策程序與實質內涵,因應「開放」與「多元」之新時代趨勢,回應「創新」與「正義」之社會期許,實踐「體驗」與「能力」之學習發展,其核心價值。五、九年一貫課程的特色是什麼?九年一貫課程可以用「開放」、「一貫」與「統整」三大面向加以詮釋。「開放」意味著教育諸多政策的鬆綁,如課程規範的鬆綁、教科書開放民編、發展學校本位課程、開放彈性課程等,可使教育與課程走向多元化。「一貫」強調國中小課程的銜接,破除獨立運作的課程發展模式,建立以能力為主的課程架構。至於「統整」,則以「七大學習領域」整合過去的過度分科,融入社會新興議題,更注重各領域間的聯繫與整合,促使教育工作者進行團隊合作,增加協同教學的機會和可能性,並以多元評量促使學習歷程成為整體而連貫的過程。六、九年一貫的課程改革,預期效益為何?主要預期效益為:(一)、激發教師課程與教學的專業能力,促進學校課程革新。(二)、落實「多元化、適性化」的教育原則,帶好每位學生。(三)、培養學生具有帶得走的能力,成為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3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七、九年一貫課程會降低國民教育品質嗎?九年一貫課程強調能力的培養,重視孩子資料蒐集、運用、轉成知識的學習過程。將所學習的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能不斷學習與創新。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生,能力只會「提昇」而不會下降。九年一貫課程授權各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決定學校課程。教育部為保障國民教育品質,採取建立規範、充分授權、建立報備制度、建立管理機制等四項策略,以確保學校教育品質。八、九年一貫課程為什麼劃分為七大學習領域?將學生學習的內容整合成七個學習領域: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數學、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並融入六大社會新興議題,以使學生之學習,與其生活經驗緊密結合。九、各學習領域劃分學習階段有何作用?其理念為何?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各學習領域之學習階段,係參照該領域的知識結構及學習心理之連續發展原則而劃分,每一階段均有其能力指標。學習者在不同學習領域的概念發展速率、順序與型態,皆不盡相同,因此,各個學習領域的學習階段之劃分也有差別。學習階段劃分如下:年級學習領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語文本國語文本國語文本國語文英語英語健康與體育健康與體育健康與體育健康與體育數學數學數學數學數學社會生活課程社會社會社會藝術與人文藝術與人文藝術與人文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4QAQA綜合活動綜合活動綜合活動綜合活動綜合活動十.何謂學校本位課程?如何進行學校本位課程設計?學校本位課程是以學校的教學理念及學生需要為核心,以學校的教育人員為主體,以學校的情境及資源為基礎,並考量學區附近的社區及大眾的期望,以及符應中央及地方教育機關法令與政府的規範,針對學校課程所進行的規劃、設計、實施與評鑑。學校本位課程設計的做法如下:(一)、評估學校發展情境。(二)、成立課程發展相關組織。(三)、建立學校願景及課程目標。(四)、設計課程方案:選擇、組織教材及活動。(五)、解釋與準備實施。(六)、實施。(七)、檢視進度與問題、評鑑與修正。(八)、維持與制度化。十一.學校本位課程管理的內涵為何?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學校本位課程,依據學校願景發展共同課程與特色課程,並重視教學品質的提昇,不可因本位、特色而放任、鬆散、降低教學品質,影響學生的受教權,所以學校應進行學校本位之課程管理。十二、如何結合社區家長資源,共同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其作法如下。(一)、建立社區資源檔案(二)、建立家長人力檔案(三)、進行人力資源教育十三、學校本位課程之規劃如何掌握九年一貫課程理想?九年一貫課程的精神是要在以生活為中心的課程規劃下,進行課程統整與5QA學校本位課程,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並強調帶好每一位學生規劃學校本位課程的原則如下(一)、堅守基本學科知識,避免教育品質下降(二)、活化學習領域課程,實現學校願景理想(三)、融入各學習領域中,避免增加師生負擔(四)、用心規劃彈性課程,實現學校特色課程(五)、運用多元評量方式,激發學生多元潛能十四、九年一貫課程領域節數為何要有上下限之分?九年一貫課程各學習領域節數的分配,除語文領域佔20﹪~30﹪外,其餘學習領域各佔10﹪~15﹪。此種上下限的規定,主要在於規範各領域課程的均衡性;而上下限之間的彈性則是給學校預留課程自主的空間。各校在決定各領域上下限節數時,應該要考量學校之教育願景、各年級學生之發展特性、教師專長之分配以及家長的期望等。十五、學校如何安排各學習領域的課程節數?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學習總節數的設計上,分為「領域學習節數」與「彈性學習節數」,並明訂各領域節數的上下限。一、實施原則:(一)考慮學校願景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案內容、現有師資結構及教師專長及教師授課的合理分配。(二)考量學生應習得的基本能力及因特殊情況需加強的學習內容,在節數上下限範圍內合理分配該領域節數。二、實施方式:(一)教務處依課程綱要規定,配合學校作息情形先行預估各領域節數。(二)各處室先預估學校行事活動所需之節數,並考慮需使用彈性學習節數或可融入各學習領域。(三)交由學年、教學群(包含專任教師、家長及相關人員)及各領域小組討論修正。6QA(四)正式提交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討論後決議,亦可訂出分配學習節數的原則。十六、學校「非學習節數」如何處理?依據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實施要點說明,導師時間及午休、清掃等時段不列在學習總節數內。有關學生在校作息及各項非學習節數之活動,由學校自行安排。十七、語文領域時數僅佔課程總時數的20~30%,如今國小低年級在本國語文外,新增英語及鄉土語言課程,導致國語文領域教學時數不足,學校應如何因應?又是否會因此降低學生本國語文的程度呢?語文領域之教學基於本土化及國際化之需求,在九年一貫課程中增設了英語及鄉土語言,因國語文之授課時數較舊課程施行時,確有減少之現象。學校於課程安排及教師教學規劃時,可基於課程統整精神將語文領域之教學融入其他領域(如生活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等)之中,以補授課時數減低之問題。國語文之授課時數較昔日雖有減少,惟學校於課程發展之規劃上及教師之教學時應瞭解並體認學習管道應多元化,而非僅侷限於課堂及教科書之教學,透過各種學習策略(如大量閱讀)的協助,不僅不會降低本國語文程度,反而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國語文程度,並培養閱讀習慣及學習興趣。十八、如何規劃與正確運用彈性學習節數?在七大領域的學習節數之外,其餘佔總學習節數約9~19﹪之時數稱為『彈性學習節數』。根據綱要中的規定,彈性學習節數可由學校自行規劃辦理全校性和全年級活動、發展學校特色、安排學習領域選修節數、實施補救教學、進行班級輔導或學生自我學習等活動。彈性學習節數應用之類型包括:(一)、遵行中央或地方教育機關倡導的活動-配合教育政策,如法治教育、視力保健、生命教育等。(二)、發展學校特色課程及配合學校行事活動-如自然體驗、民俗體育活動7QAQA等。(三)、安排學習領域選修課-如鄉土語言、第二外語等。(四)、安排學年或班群活動-如國語文競賽等。(五)、設計班級學習活動-如班級鄉土探索活動(培養社區公民)、補救教學等。(六)、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如讓學生自己排定課表進行自主學習等。十九、十大基本能力與各學習領域的能力指標有何關係?「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所訂定之十大基本能力主要功能有:(一)、判斷學生實作水準之依據;(二)、作為課程設計依據;(三)、是社會生活必須養成的基本能力。二十、各學習領域之能力指標,如何轉化為學習目標?能力指標是學生在各階段學習之後所應獲得的基本能力。在九年一貫課程中,能力指標是學校在各領域課程發展的重要依據,教師必須在教學歷程中不斷的檢視、修正與評估。在轉化能力指標為教學目標時,應注意下列的原則:(一)、分段能力指標的用意在於提醒教師該階段學生所要達成的能力,並非學習的順序。(二)、教學目標應依據分段能力指標加以分析、歸納或綜合,避免一直重複同一種概念的學習,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統整學習。因此,教師應盡可能讓不同主題軸的能力指標,在一個教學活動設計中同時呈現。二十一、新興議題如何融入各學習領域?(一)、新興議題包含九年一貫課程中所列六大議題,以及其他因社會變遷所產生之議題。(二)、各學習領域在發展課程綱要時,已設法融入六大議題,故教師或教科書編輯只要協助學生達成各學習領域的能力指標,自然同時涵蓋六大議題的部分能力指標。(三)、六大議題研修小組各自訂有融入學習領域之能力指標,可供學校規劃及設計課程時參考。雖然本次實施要點並無規定新興議題融入各學習8QA領域教學節數的比例,但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與課程小組在設計課程過程中,可以選擇六大議題的能力指標,融入各學習領域之中;或在彈性學習節數、選修課程中設計與六大議題相關課程與教學活動。二十二、何謂課程統整?為什麼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特別強調課程統整?(一)、「課程統整」是課程設計方式的一種,它可以是在不受限於學科界限的條件下,由教師與學生合作認定重要的議題和問題,而針對這些主題形成課程組織,增強人與社會統整的可能性。其目的在將不同的學科知識做相關聯結,並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加以整合,以化解學科之間壁壘分明的疆界,將教育重心由學科知識的學習提昇至生活知能的培養,使學生能在完整且貼近真實生活的課程架構中學習,增進其學習能力,它也可以是學習領域內知識的統整。(二)、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明訂︰七大學習領域教學,應掌握「課程統整之精神,視學習內容之性質實施協同教學」。切勿陷入為統整而統整、為協同而協同之迷失及困境,更需進一步強化教師專業對話及分享經驗之機制。其強調應掌握課程統整精神主要基於下列理由︰(一)由學科知識的學習,轉化為生活知能的培養九年一貫課程主張要使學生具備「帶得走的能力」,而非「背不動的書包」,更不希望學生所學習的是支離破碎、分科過細、偏向背誦記憶的零碎知識。所以,希望教師藉著統整課程設計和教學,使學生獲得主要的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