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禽流感报告与医疗防护一、人感染H7N9禽流感现在趋势及简介二、人感染H7N9禽流感如何预防三、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防控四、戴口罩的方法及相关知识五、医疗废物的分类及管理一、人感染H7N9禽流感现在趋势截止4月7日,发现16例,死亡6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4岁,除4岁康复,其余均未脱离危险,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主要涉及上海、安徽、江苏三省。一、人感染H7N9禽流感简介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一、人感染H7N9禽流感简介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目前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还很有限,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轻型病例或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对该疾病的认识将会发生变化。一、人感染H7N9禽流感简介病例定义1.监测病例。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的病例:(1)发热(腋下体温≥38℃);(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一、人感染H7N9禽流感简介病例定义中的注意事项:1、发热指腋下体温,不需要加0.52、肺炎影像学特征指全肺,非指局部3、发病早期血象,尽量未用药,使用抗生素达12小时以上不可作为依据4、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必须达到时限5、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指能考虑其它肺炎时不要首先考虑人禽流感二、人感染H7N9禽流感如何预防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如果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目前尚未证实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二、人感染H7N9禽流感如何预防防治H7N9禽流感的关键是什么?关键要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二、人感染H7N9禽流感如何预防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H7N9禽流感?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注意一: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二: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防止感染他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如果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二、人感染H7N9禽流感如何预防注意三: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注意四:年老体弱者、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居民,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到医院就诊时应戴口罩。二、人感染H7N9禽流感如何预防关于疫苗接种方面的问题目前为止到目前为止,仍未研制出供人类使用、能有效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疫苗。二、人感染H7N9禽流感如何预防关于接触禽兽类动物,外出踏青、喂鸽子、去动物园观赏鸟类是否安全?按照以往的经验,禽流感大部分病源来自于鸟禽类,但不排除与猪等其它动物有关的可能,禽流感病毒可在自然环境,尤其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较长时间,如粪便中和鼻腔分泌物中的病毒。近期出外游玩,尽量不要接触活禽鸟和猪等动物。特别是遇到不明野鸟不要近距离接触,看到病死的禽畜更不要碰,接触兽类动物有可能会发病,因此尽可能不要接触这些动物。二、人感染H7N9禽流感如何预防现在食用禽类和禽产品安全吗?根据专家提醒,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高温、紫外线、各种消毒药敏感,容易被杀死。病毒在100℃中煮沸2分钟可以灭活,65℃经加热30分钟即能被灭活。在厨房中要将生熟分开,牢记不吃生的或半熟的鸡肉、鹅肉、鸭肉等,对鸡肉等食物应彻底煮熟,特别是注意食用时都需要确定禽类的所有部分是熟透的(没有“粉红色”部分),鸡蛋也是完全煮熟(没有“流动的”蛋黄)。禽流感不会经煮熟的食物传播。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显示任何人因为食用了煮熟的禽类和禽产品而感染病毒。医院感染防控基本要求:根据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开展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四早。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应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基本要求: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严格按照《消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医疗废物。规范使用防护用品口罩护目镜隔离衣手卫生标准预防措施手卫生空气的管理消毒与灭菌预检分诊咳嗽礼仪隔离病人口罩的使用规范转诊环境的管理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防控策略防控措施——发热门诊–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控措施——发热门诊•掌握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消规》进行终末处理。–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防控措施—急诊–预检分诊,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应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应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防控措施—普通病区(房)–应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不探视;有条件的可安置在负压病房或转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专科医院。患者转出后按《消规》进行终末处理。防控措施—收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病区–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及时隔离,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分开安置;疑似患者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同室安置。防控措施—收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病区–根据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等措施。具体包括:•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限制患者的活动,若确需离开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戴外科口罩,防造成交叉感染。•医疗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应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用后,应彻底清洁和消毒。•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在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等。•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防控措施—患者的管理–应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教育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防控措施—患者的管理–患者出院、转院后按《消规》进行终末消毒。–患者死亡后,应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进行火化的,应经上述处理后,按照规定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