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案优秀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登高教案优秀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登高教案优秀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登高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2)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二)教学重点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2、赏析诗歌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三)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四)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渲染、朗读指导、提问法、鉴赏指导、联想触发等。2、学法:想象法、美读法、思考探究法、能力迁移训练等。(五)教学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请大家想象老师讲的故事的画面: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着,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空中簌簌下落。江水滚滚翻腾,刷刷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孤鸟在盘旋,猿在哀鸣——这时,一个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的老人慢慢地爬上山,步履艰难,跌跌撞撞……。这位老人,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这位老人,曾经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位老人,才华横溢,“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位老人,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然而苍天弄人,他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重阳节,本是登高祈寿家人团聚的节日,而年过半百,满身疾病的他却面对处在战乱之中的国家,面对万里之遥的故乡,面对漫天飘洒的落叶,面对滚滚翻腾的江水,不禁百感交集,放声高吟……。大家应该猜到,这位老人是谁吧?二、知人论世参考资料,少熬夜!1、作者简介(1)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曾经学过的杜甫的作品,介绍杜甫的生平。(《春望》、《望月》、《春夜喜雨》、《绝句》)(2)老师补充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写作特点:(杜甫,字子美,“杜工部”,现实主义诗人;一生穷困潦倒,饱经忧患。诗歌全面、真实地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民生疾苦——“诗史”、“诗圣”;诗风:沉郁顿挫。)2、背景交代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三、联系解题联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理解“登高”的含义——重阳节,登高祈寿,怀念亲人,思念家乡,抒发感情。四、诵读感悟1、美美地听——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播放《登高》Flash配乐朗读,同学们美美地听,注意:(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2、美美地读——训练语感,把握情感。(1)第一次读:再次播放《登高》Flash配乐朗读,请学生跟着小声仿读;(2)第二次读:老师范读,作节奏、轻重音指导,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颈联的“悲秋”的“悲”字,然后学生自主朗读,酝酿感情。(3)第三次读:全班齐读,注意节奏舒缓,读出诗歌的感情。3、朗读方法小结(1)读准字音;(3)注意轻重;(2)把握节奏;(4)读出感情。五、赏析诗歌1、了解句意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尝试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诗参考资料,少熬夜!句的意思。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细品内涵(1)名词解释意象:诗歌中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如刚刚学过的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明月”、“清泉”。意境: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即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如王维《山居秋暝》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达了诗人投身清新的大自然中,无比喜悦、闲适的意境。(2)思考探究在自主鉴赏本诗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讨论下面一个问题:本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分析这些意象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关系。(3)细品内涵①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本联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意境;写作特点:语言精炼,对仗工整。)②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了哪些意象?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如果你是杜甫,面对萧萧落木,滚滚长江,你的心情如何?(无边无际的纷纷落叶,奔腾不息的滚滚长江;本题较开放,答案允许多样性: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③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找一找,本联共写了诗人多少层愁苦,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离乡万里、时值悲秋、漂泊他乡、常年在外、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登上高处,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④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参考资料,少熬夜!从“艰难”一词中分析造成杜甫愁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前两联主要是写景,后两联主要是什么?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艰难”一词双关:既因为个人生活艰辛,遭遇坎坷,也因为国家连年战乱,社会上动荡不安;后两联主要是抒情,抒发作者孤独凄凉,贫病交加,忧国伤时,消愁无门的思想感情。)3、板书小结4、方法小结由意象品味意境的鉴赏方法——(1)找出诗歌意象;(2)分析意象特点;(3)分析意象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关系。5、个人体悟(1)个性化阅读说说你认为诗中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2)想象联想老师再次播放《登高》Flash配乐朗读,请同学们闭目凝神,假设自己就是诗人杜甫,通过想象诗中秋风萧瑟、猿啼悲哀、孤鸟盘旋、落叶飘零、江水奔腾等意象,感受杜甫身处肃杀凄厉、沉郁悲凉的意境,以及内心孤独凄凉、伤时忧国、消愁无门的境界。假如你身处秋天的意境之下,你又会联想到什么?(3)拓展延伸“秋”往往与“愁”关联:有人见秋霜而悲白发,有人睹残花而伤红颜,有人望归鸿而思亲人,有人闻寒蝉而叹余生,有人拂秋风而觉萧瑟,有人触秋雨而感悲凉……,古诗词中常见的3种“悲秋”情怀有:1、抒发离别之苦,思念之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2、表现处境悲凉,命运多舛。“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咏蝉》)“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3、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参考资料,少熬夜!(刘彻《秋风辞》)“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不过,由于作者的处境、心情、视角不同,秋天的色调也就不同。秋天的意象并不全是悲愁。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稻麦成熟、瓜果飘香,层林尽染,绚丽多姿……秋天的景象也可以寄托喜悦的情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4)熟读成诵学生在个人体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齐读本诗,尽可能地背诵本诗。六、全诗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1、知人论世5、分析技巧2、诵读感悟6、想象联想3、了解句意7、熟读成诵4、细品内涵七、能力迁移根据《登高》中学到的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方法,鉴赏下面这首诗歌。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说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写了哪几个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意象: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特点:“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的“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八、作业1、背诵本诗;参考资料,少熬夜!2、背诵杜甫的《江汉》。登高课堂教案设计【第二篇】一、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清狂”的生活。天宝五年(746),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之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765),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有《杜少陵集》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学宗师”“诗圣”。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曾自负地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杜甫一生却在苦难和穷困中度过,这使他更接地气,“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人生的痛苦和民众的疾苦,增添了他内心的辛酸苦累和伤感,忧国忧民的情绪。二、了解律诗: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佳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三、了解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参考资料,少熬夜!这种形势下,杜甫只能继续漂泊,许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有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有个人的多病、未酬的壮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郁闷,他抱病登台,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四、名家点评:宋杨万里《诚斋诗话》“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一联蜂腰,后一联鹤膝。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八句皆对,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变。昔人谓两联俱可裁去二字,试思“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成何语耶?好在“无边”、“不尽”、万里”、百年”。1、背景补充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一一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