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业卫生培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职业病防治常识一、全国职业病防治现状(一)2006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二)全国职业病危害形势及特点(一)2006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截至2009年底,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尘肺病652,729例57%尘肺新病例分布在中、小型企业职业中毒45044例,其中:–慢性中毒26818例–急性中毒18226例其他各类职业病22323例我国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2006年职业病报告具有以下特点1、尘肺病例比例增加,发病时间缩短。2006年诊断尘肺病病例比例较2005年提高了1.44个百分点。2006年诊断尘肺病例接触粉尘时间不足10年的占诊断尘肺病例总数的22.62%,其中不足5年的占11.04%,不足2年的占1.57%。2、急性职业中毒以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中毒为主,主要分布在煤炭行业和轻工行业;慢性职业中毒以铅及其化合物和苯中毒为主,主要分布在轻工、有色金属、冶金、电子和机械行业。3、未成年工职业健康损害严重。2006年报告的职业病病例中有643例为未满18岁的未成年工,其中621例为尘肺病患者。4、报告职业病例数居前三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建材行业,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0.92%、12.85%和6.45%。(二)全国职业病危害形势及特点1、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中小企业职业危害问题突出,特别是在农民工群体中83%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职业危害新的职业病危害仍在不断产生全国有2亿以上的流动工人2、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重。从煤炭、冶金、化工、建筑等传统工业,到医药、汽车制造、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都不同程度存在职业病危害。我国各类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吸纳了大量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职业病危害也突出地反映在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3、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在引进境外投资和技术时,一些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生产企业和工艺技术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与此同时,境内也普遍存在职业危害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的情况。我国有近2亿农业劳动力,其中相当部分人从事有毒害作业。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农民工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十分复杂,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云南返乡农民工确诊矽肺病农民工职业病让贫困农村更加贫困4、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其危害往往被忽视。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疗,病死率高。以尘肺为例,潜伏期可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屡屡发生的尘肺病、正己烷中毒、三氯甲烷中毒、二氯乙烷中毒、镉中毒等群发性职业病事件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农民工家庭因职业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在一些地区大量存在,职业病危害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幽灵般的职业病:我们不得不防的灾难职业病之痛——尘肺病致命职业病让矿工肺部变成石头二、常见的几个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病损工伤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有害因素定义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对职业人群健康有损害的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①化学因素②物理因素③生物因素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②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③劳动强度过大④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等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②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③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职业性病损定义职业性病损为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种职业性损害。职业性病损职业性疾患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法定)工伤职业病定义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职业病。职业病三个发病条件有害因素的性质作用于人体的量人体的健康状况职业病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病因明确,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2、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3、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不同的发病集丛。4、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但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着点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职业病目录2002年4月18日国家颁布了《职业病目录》,新颁布的职业病名单分10类共115种,包括①尘肺13种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③职业中毒56种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⑥职业性皮肤病8种⑦职业性眼病3种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⑨职业性肿瘤8种⑩其他职业病5种工作有关疾病工作有关疾病与职业病有所区别工作有关疾病与职业病相比,具有三个特点⑴职业因素是该病发生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直接因素⑵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⑶通过控制和改善劳动条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有⑴行为(精神)和身心的疾病,如精神焦虑、忧郁、神经衰弱综合征⑵慢性非特异性呼吸道疾患,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⑶其他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腰背痛等疾患视频终端综合征(VDT)三、《职业病防治法》中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㈠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㈡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㈢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㈣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㈤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㈥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㈦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倪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职业病防治法律不断完善,机构逐步健全图为相关部门进行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四、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是一项技术性与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职业病诊断必须由取得资质的机构承担(常州地区目前具备诊断资质的机构是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诊断有严格的程序和相应的国家标准职业病诊断与医院里普通疾病的诊断有所不同职业病诊断必须提供以下资料劳动者应当如实提供如下资料:(一)既往史书面资料(二)劳动者的身份证明(三)劳动者的居住证明(四)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如下资料:(一)劳动者职业史书面资料(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三)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四)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资料劣质胶水致工人正己烷中毒深圳职业病患者获得职业病诊断证明并被认定为工伤后广西一位身患职业病女孩五、职业健康监护定义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监护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检查包括①上岗前健康检查②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③离岗时健康检查④应急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应由具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承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周期一般每年一次。图为粉尘作业人员在做肺功能检查六、职业病预防措施职业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企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审查、竣工验收;用职业卫生的防护设施来控制并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从组织管理措施、设备技术措施和个人卫生防护、保健措施等进行综合治理。组织管理措施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条例、规范、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有领导、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职业卫生工作,并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人到议事日程,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有关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应急救援方案。同时还要开展职业卫生的培训和宣传,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检查,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设备技术措施⑴改革工艺。从工艺上改革、消除或控制生产劳动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如用低毒或无毒的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用机械遥控操作代替人工操作等。⑵隔离密闭。对产生尘毒等有毒有害因素的设备或作业,应采取隔离的原则,使污染源不扩散;有些设备要加强密闭,控制跑、冒、滴、漏。⑶通风排毒。发生尘毒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通风装置,排除尘毒。对排除的尘毒必须净化、中和或过滤,防止周围环境污染。一切通风设施事先应合理设计,并保持经常的维修保养。卫生保健措施(一)开展健康监护。为了全面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必须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职工的健康改变和职业禁忌,对健康受损害的职工要早期治疗,对有职业禁忌的职工应调离原工作岗位、予以妥善安排。这是职业卫生和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手段。卫生保健措施(二)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企业应当实施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制定监测管理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防护设备的效果、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发现的问题、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岗位及隐患应制定整改计划,按时完成整改。图为专业人员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卫生保健措施(三)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是预防职业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包括防毒面具、防毒口罩、防护眼镜、手套、围裙、胶鞋等。防护皮肤损伤用的皮肤防护膏;在有酸、碱等腐蚀性物质处应设置冲洗设备等。在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岗位应配备防护用具、医疗药械等。做好个人防护,远离职业病七、突发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①立即停止作业,封存造成中毒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②将中毒人员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并移至空气清新且通风较好的地方,进行应急处理,情况严重时立即送医院抢救。③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现场人员,组织泄险,现场急救人员必须佩戴必需的防护用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急性中毒现场抢救(一)进入现场抢救(1)现场空气中被有毒气体或蒸气污染,如患者己昏迷在内,或不能自行脱离,首要任务是将患者迅速救出现场,应根据现场条件,采取紧急措施,如向内送风等,进入现场救护者应配带防护设备,同时有人进行监视,并立即呼救,准备下一步抢救及送医院等工作。(2)任何原因致现场空气中氧浓度低于14%(尤其是低于10%)时,可使人立即意识丧失或电击式死亡,抢救措施同上。(3)在以上情况下,切忌在毫无防护措施下进入现场抢救,因为现场可使抢救者立即昏迷,造成更多人中毒,使抢救工作更为困难。急性中毒现场抢救(二)抢救出现场后紧急处理(1)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在施行口对口呼吸时,施术者应注意不可吸入患者呼出气味,以防发生意外。(2)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清除鼻腔、口腔内分泌物等。(3)如呼吸急促、表浅,应进行人工呼吸,针刺内关、人中、足三里,注射呼吸兴奋剂。(4)检查有无头颅、胸部外伤、骨折等。(5)立即转送医院,并及时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急性中毒现场抢救(三)初步清除毒物强酸、强碱致皮肤、眼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彻底冲洗。急性中毒现场抢救(四)现场用药现场条件有限,紧急处理必须用药时,应由医护人员(厂医)掌握。急性中毒现场抢救(五)吸入刺激性气体(如氯化氢、氨)如当时无明显症状,应保持安静,休息,并加强观察。因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都可诱发肺水肿。急性中毒现场抢救(六)现场抢救是成功的关键(1)平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急救知识培训和演练,在发生事故时才能发挥作用。(2)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且严格执行检查、维修、更新制度。(3)在现场混乱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