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名人创业励志故事(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名人创业励志故事(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名人创业励志故事【第一篇】五次创业失败之后……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埋下了想要创业的种子。大学期间,我在湖南省化学工程研究所做兼职实验员,接触了一些和产品研发相关的东西,觉得挺好玩的。当时就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做一个自己的企业,把这些好玩的东西变成产品,另一方面这也是我们学工科的人一条好的出路。一毕业,我一腔热血带着技术跑到了江苏泰兴,帮一个企业做地板胶,还真做成了。他们给了我20xx块钱的服务费,虽然钱比较少,但特别开心,毕竟是我挖到的第一桶金。沿着这条路,我又找到宁波一家工厂,帮他们做砂管胶,用技术改良了产品的性能。他们除了给我工资,还付了一些技术费用。钱也不多,但也算一次“微创业”。20xx年,我和一个高中同学跑到舟山,正式合伙成立了一家公司,我当时才27岁,担任总经理,心里特别没底,没什么规划,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希望挣一些钱,改善改善生活。这个项目对物流的依赖度特别高,那时候舟山还没有大桥,货物和原料进进出出都需要坐船,一有大风,货都发不出去。现在回想,这个项目从选址、资金到人才储备全都不成熟,和投资人的沟通也不够,倒掉是必然的。不过失败了反而是好事,这个行业门槛比较低,也没有太大爆发性增长的可能,如果没出岔子,我现在可能还困在里面。离开舟山的时候,我没攒下什么钱,但是经验和能力长进了不少。可能是天生爱管闲事,性格就适合创业,我没闲着,又带着之前的技术去了宁波,和一家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做压敏胶。从20xx年一直做到了20xx年,除了工资,我还能拿到25%的利润分成,分了可能有二三十万。后来工业城规划变了,这个化工项目就被停掉了。我看到广东有很大的压敏胶市场,宁波的项目停掉后就马上去了广州,和别人合伙建化工厂。我把前面赚的钱都投进去了,还借了一些,我们大概筹集了20xx万资金。在广州建一个化工厂其实很难的,中间经历了无数的沟沟坎坎,不过都迈过去了。工厂投产之后,我参考资料,少熬夜!负责采购、生产和市场,和另外一个大股东共同经营。结果,经营过程中两个人理念冲突非常严重,后来我选择退出。20xx年到20xx年期间所有赚的钱都赔掉了,我两手空空地离开了。回顾这次创业,我发觉当时的合作有先天的缺陷:一是合作伙伴彼此并不十分了解;二是经营理念的冲突,而理念冲突带来的问题是致命性的。创立碳元科技的时候,我真的是想得很明白了。后面的成功完全依赖于以前的这些失败,每一次创业遇到的问题都在碳元这里得到了印证和规避。从谷底到山巅今天看碳元,如果不是我,换了别人做不见得能成功,因为它走了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很多技术问题好解决,但是从技术到应用其实很不容易。我付出了很多超出常人的努力。当时白头发一下子多了很多,一度高血压都犯了。这个项目起源于20xx年年初的一次聚会。一个为苹果手机做配套的工程师在吃饭的时候提到苹果打算用石墨做手机的散热产品。当时在座的有一二十人,大家听听就过去了,但我对这个信息很敏感,觉得未来手机散热会是一个大市场,所以就带着好奇心尝试去做。最初尝试用天然石墨,发现易碎易断,导热能力也不够,后来才转向用石墨烯。我和一位博士就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干,大冬天的打地铺睡觉,这种“疯狂”的状态持续了将近两个月,用石墨烯把东西做出来了。但性能还是不行!后来又尝试了很久,能想到的方法我们都试过了,和我一起干的两个同学都很灰心,不干了。但我就是不死心,自己查阅了很多文献,发现有论文提出可以用聚酰亚胺进行碳化、石墨化做出人工合成的石墨膜。希望一下又被点燃了!我几乎找遍了国内外生产聚酰亚胺的企业,快要绝望的时候,碰巧找到了杜邦公司,结果还真让我在实验室里搞出来了。尽管产品还不成熟,但在太阳下面,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阳光照射传递的热量,那一刻我感觉我要成功了。折腾了差不多一年,实验室里的产品算真正做出来了,但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路还长着呢。又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钱快花完的紧要关头,我们解决了实验室产品工业化的问题。欣喜若狂的劲儿还没过,开拓市场的难题又摆在面前。一开始你想把产品给苹果用,人家也不会要。当时看到雷军在微博上面讲要做手机,我就跟团队讲看看能不能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这种信息大多数人听了就听了,但我们这一个叫黄佳的小姑娘,回去以后真的在微博上面找到了当时小米的副总裁、设计师周光平,通过参考资料,少熬夜!私信告诉他,我们有一款石墨产品用来散热非常好。没想到当天晚上周光平就回复了,我跟黄佳第二天一早坐高铁去了北京。他们对我们产品的效果很满意,很快就签了协议。小米的成功给我们做了一个免费宣传,市场一下子就打开了。很多手机厂家主动找上门来,我们第一阶段的产能也随之扩大起来。“吃着碗里的,做着锅里的,种着田里的”我从20xx年开始就想着怎么放手碳元具体业务做创新的事情。我觉得创新是创业者要注意追求的一件事。很多事往往CEO越忙,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越不利。我最清醒的地方就是没有沉浸于今天的事,一直在为未来做布局。20xx年,君联资本投资了我们,除了钱之外,还在建团队、管理企业方面给了我很多帮助。当时,他们推荐我上联想之星的CEO特训班,学习中有一句话“吃着碗里的,做着锅里的,种着田里的”对我的影响很大。在联想的同学也给我提醒,“你不要光看着今天的利润,制造业总归会有利润回归的那一天,那个时候你们怎么办”。回来以后,我身体力行地贯彻了这个理念。如果碳元只搞石墨膜,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公司,但是如果我们有自己的梦想,就要不断地前进。当时我们定出来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沿着碳材料进行新的探索,第二个方向是在3C行业寻找新的产量。一个叫为材料找应用,一个是为已有的市场找材料,“双十字”往前发展。20xx年,我创立了常州世竟液态金属有限公司,虽然和碳材料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都是在手机这个市场应用。其实谁不想干自己做得顺手的事情,谁想去面对未知呢?忙忙碌碌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种很享受的状态,如果突然从那种状态里面退出来是蛮痛苦的,我跟自己做过交战。但是我不退的话,那创新这件事就没有人去做。因为创新绝大多数是归于失败的,而一个企业里面最可能承担失败后果的就是CEO。除了业务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长远来看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依靠挖人已经无法满足我们对人才的需求。站在行业的制高点上的碳元要持续发展必须储备大量的优质人才。我们要建设自己的“黄埔军校”。我们的培训学院现在已经开了两期班,第一期人员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我相信他们很快会成为碳元基层的管理干部,再做几届我们就不会缺人了,这为碳元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人才基础。这些年轻人自己也感受到碳元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参考资料,少熬夜!在碳元,他们可以接触所有的岗位,也可以和我面对面交流。但在别的地方,两三年或许才能换岗,甚至连总经理都不认识。我们就想做一家真正不一样的公司,不因循守旧,鼓励新人,因为就是这帮年轻人创造着碳元的未来。敢于和昨天决裂往往CEO的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如果CEO个人能力不行,很难让那些高人心甘情愿为你所用,这也是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受限的原因。我原来还想着,等到上市的时候给朋友们发个信息炫耀一下,现在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了。今天的我和五年前的我相比是有很多改变的,CEO要一直保持学习的心态。我参加联想之星CEO特训班时,有三个目的:第一,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听课的;第二,我要和同学们交流;第三,我是来否定别人的观点的。我认为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现在,我又经君联资本推荐上了湖畔大学,为什么?企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后,我希望能有一个新的团队去碰撞想法,接触更新的东西。但学习往往并不愉快,在这个过程中要和自己的昨天决裂,不断否定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自己错了,但却坚持为错误的观点去辩护和买单。如果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很难真正地吸取教训。放下面子去正视错误其实蛮有挑战的,但是我愿意这么做,去接受一个新的观点,认识一个新的自我。要承认CEO偶尔也会犯错,也会没那么英明。碳元科技能够不断进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正视危机和错误,把它们转化到好的方向,从而不断完善公司制度,完善自我。保持初心:带着饱满的激情面对世界回顾这六次创业的历程,其实一点都不华丽,道路都是创伤,到最后是跟自己的人性做碰撞。无论受了多少磨难,遭遇了多少考验,我的初心没有变,我仍然带着饱满的激情面对这个世界,我还是愿意做付出努力,带领大家一起往前走。名人创新创业故事二:她2次创业外卖只送面,如今馋师兄估值达20xx万【第二篇】他有“全球华人第一狂人”、“财富黑马”、“中国厚待员工第一人”之称。在国内他首创了BT模式,被誉为“中国BT模式鼻祖”。从他3000万创建太平洋公司,到他如今身家高达910亿,在这财富爆炸式裂变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80年代,在江苏淮安,还是高中语文老师的严介参考资料,少熬夜!和,就已经显露出了他的“不安分守己”。1986年,26岁的严介和离开中学教师的岗位,去当地国有企业当临时工。第二年,严通过公开竞争承包了一家当地的乡镇企业,开始创业。1992年,严介和辞职注册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紧接着承接的南京绕城公路建设项目是严介和自己创造出的打开“省门”的机遇。因为这个项目,他挖掘到他人生中真正的第一桶金800万元,由此开启了他的太平洋时代。为了能够在政府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他甚至提出了“亏五万不如亏八万”的经营思想。一百四十天完成的工程量,只用了七十二天就干完。业主大吃一惊,检测结果质量全优!“吃亏”是富,第二年工程指挥部便放放心心地把1000万的工程交给了严介和。20xx年以前,严介和一直不声不响地在路桥建设业内“掘金”。这以后,他开始与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打得火热,陆续收购、托管了31家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旗下的成员企业达到115家,严介和因此获得了大量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严介和找到了一条发财捷径——通过收购业绩不佳的国有企业,从而博得当地政府的好感,进而在当地的市政工程中分得一杯羹。收编亏损国企,不仅验证了严介和“吃亏是富”的座右铭,更让严介和与政府走得更近。“重组前的国企连一根火柴棒都不值,但我要将一个极端差的企业做成极端好。”严介和称。就拿ST纵横来说,当时严介和付出的成本5亿至10亿元。表面看来好像吃亏了,实际上最终赚的钱更多。直到20xx年,太平洋集团的年产值也不过20亿元,真正令严介和的身家急剧膨胀的是20xx年初开始的一系列对国有企业的并购。严介和已成功收购了31家国有企业,涉及资产总额达60亿元。仅一年内以年产值不过20亿元的身家去收购高达60亿元的国有资产这一项,其财技就非常人能及。20xx年,白手起家的注册成立太平洋。虽然前面已有一定的原始积累,当时的个人财富不会超过3000万元。个人财富以几何级数裂变般暴增的起点,源自大规模复制自己垫资为地方政府兴建暂时无力兴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即“BT”模式。第一次采用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始于1996年。当时,位于经济欠发达苏北地区的宿迁市政府希望建立一条南北走向的市府大道,但市财政又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就由太平洋垫资上马。从宿迁一役以后,太平洋就将“BT”模式迅速复制到全国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至今共承接了近2700亿元的订单。按照设想,太平洋基础设施的单子要在20xx年前突破5000亿元。有人说,严介和的成功在于他坚持“吃亏”是富和经商游参考资料,少熬夜!走边峰,他的不“循规蹈矩”、不按“规矩”行事为他创造一条不同寻常的财富之路。虽然许多人对其一年增长百亿颇有质疑,但不可否认严介和的财技很有过人之处。20xx年,胡润百富榜,严介和与他的儿子严昊,家族资产高达910亿。名人创业励志故事【第三篇】今天,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陈山枝,北京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晓丹来到中青在线演播室,做客第九期“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励志教育在线访谈。作为通讯和软件行业领军人物,两位嘉宾与网友分享了他们工作和创业中的青春故事。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