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数学课教案【汇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数学课教案【汇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数学课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87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初步认识圆,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游戏:摸图形。出示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纸片的袋子。提出要求: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平面图形。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2.出示学生摸出的圆形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形纸片(板书:圆)。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圆的认识。二、教学例l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例说一说。学生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说的圆形物体就在身边,可以让他们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课前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或图片,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及时呈现出来;第三,如果学生把球当成了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参考资料,少熬夜!2.追问: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3.学生独立画圆。组织交流时,可结合教材所列的画法,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典型画法。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他们说出具体的操作过程。4.启发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在交流中相机明确: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5.介绍圆规: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圆,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通常我们会借助一个专门工具来画圆,这个工具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上装着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随意叉开。6.提出要求:你能试着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吗?进一步要求:边画边想,用圆规画圆一般分为哪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7.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画圆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适时板书: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引导反思:你认为画圆时应注意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有针尖的一只脚要固定在一点;旋转圆规时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8.组织练习:请大家把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统一确定为4厘米,按上述步骤再画一个圆,在小组里比一比,谁画得好。9.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结合介绍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标出相应的字母,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母的写法。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画圆的过程,说说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在自己所画的圆中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2)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画圆时圆的大小是由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决定的。(3)指名在黑板上的圆中表示出两脚的距离。教师总结并板书: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半径,用字母r表示。(4)教师画出直径,说说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用字母d表示。10.探究圆的特征。(1)出示例2的问题。(2)学生在小组里操作、讨论,形成结论。教师参考资料,少熬夜!巡视。(3)小组汇报,教师板书①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③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4)说说你是怎么得出每一条结论的,指名验证。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完成“练一练”第1题。(l)出示三个图形。(2)指名说说各圆的半径和直径。(3)评议:为什么其他的线段不是半径或直径?2.完成“练~练’’第2题。(1)学生独立画圆,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2)指名说说画圆的过程。3.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1)学生独立填表。(2)指名说说思考过程。4.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1)学生独立操作后,在小组里交流。(2)集体汇报交流。5.作业:练习十三第2、3、6题。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板书设计:圆的认识①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③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数学课教案【第二篇】活动目标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活动重难点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大骰子两个;小骰子,参考资料,少熬夜!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活动过程一、看骰子。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二、玩骰子。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像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6、请小朋友把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三、玩游戏。掷骰抱团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数学课教案【第三篇】第六课时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内容:第84页及练习二十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体会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千米、1公顷的面积概念。2、知道平方米与公顷之间、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并利用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3、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入对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教学重点:建立平方千米、公顷的概念。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体育场太大了)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出示课题)三、自学反馈,教师点拨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它们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10000平方米=1公顷4、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1平方千米=100公顷四、巩固练习练习二十:1、2题五、小结板书设计:公顷、平方千米10000平方米=1公顷1平方千米=100公顷数学课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重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二)教师提问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三)教师谈话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二、新授教学(一)成正比例的量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1.思考(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教师板书:(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3.小结:有什么规律?教师板书:商不变(二)成反比例的量1.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1)计算工效和时间的乘积.2.教师提问(2)这一组题中涉及了几种量?谁与谁是相关联的量?(3)请你举例说明谁与谁是相对应的两个数?(4)在这一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举例说明)3.小结:有什么规律?(板书:积不变)(三)不成比例的量参考资料,少熬夜!1.出示表格(1)总吨数是怎样得到的?2.教师提问(2)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3)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什么?运走的吨数少,剩下的吨数多;运走的吨数多,剩下的吨数少;总和不变(四)结合三组题观察、讨论、总结变化规律.讨论题:1.这三组题每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2.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共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量也随着变化不同点:第一组商不变,第二组积不变,第三组和不变.总结:3.分别概括正、反比例的意义4.强调第三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叫做不成比例5.教师提问(1)两种量成正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两种量成反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五)字母关系式三、巩固练习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一种圆珠笔(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2)说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3)每组等式说明了什么?(4)两种相关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2.当速度一定,时间路程成什么比例?当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当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3.长方形的面一定,长和宽4.修一条路,已修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的关系,要抓住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是本质.五、课后作业(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参考资料,少熬夜!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4.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