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在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我们用1天的时间,紧锣密鼓地召开学校第八届教学工作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学校近5年来的教学工作,表彰奋战在一线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晰发展思路。今天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都是过去几年,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付出辛勤努力、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你们是传道授业、解惑正心的楷模,你们是默默耕耘、甘于奉献的典范,你们是敢于创新、勇于超越的后浪,你们是xx最可爱、最可敬的人!我代表校党委向你们表示祝贺和感谢!xx办学76年,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近7万名。每一位毕业生背后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平凡家庭,每一位毕业生面前都是服务人民、济世报国的光明道路。大学就像一副扁担,一头担着学生的希望、家庭的期待,一头担着社会的需求、国家的需要,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7万名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学生,是xx76年来全部工作的主题,是xx76年来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底气!刚才,xxx校长就学校过去5年的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系统回顾,点出了7个方面的问题与差距,对学校下一步教学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周密部署,我完全同意。我再讲四点意见,一是为了提高思想认识,二是为了推动工作落实。一、接好“大课题”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充分肯定了中国人民大学从陕北公学成立之初,到新中国成立之时,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再到新时代,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之精神品格。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历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面向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大学,更是面向全国所有的大学。作为我党最早创建的医学院校之一,建校76年,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办学历程,学生规模、专业设置、培养质量、服务能力都实现了历史性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xx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创造了新的令人振奋的成绩。实践告诉我们,xx的发展,必须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这次考察人民大学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作为医学院校,我们的时代课题,就是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怎样接住、接好这个大课题?我以为,有两条至关重要。第一,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人才培养”的三个根本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深刻回答。如何全面把握这三个问题?我以为,一句话、九个字——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我们要培养什么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温度的大医生。怎样培养人?立德树人——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系统地培养人,科学地培养人,全面地培养人,用心地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人民群众培养沾泥带土、贴心贴肺、看得见、够得着的大健康专门人才。“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我们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这3个根本问题来作答,要如影随形、形神兼具,须臾不能忘记,刹那不能偏离。第二,要紧扣底色、突出特色。国务院、省政府就如何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已经印发了《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要做什么、如何做?教什么、如何教?改什么、如何改?写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多次要求同志们认真学习这两个文件。今天,我提醒大家关注另外两方面信息——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划司消息,“十四五”时期,全国执业(助理)医师数要从408万人增至450万人左右,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要从2.9人增至3.2人。根据国家卫健委近日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时期,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要从470余万人增至55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人数要从3.34人增至3.8人。把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国家整体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供给的逻辑非常明了,就是两句话——需求旺盛,大有可为;指向明确,善为者成。我们要从政治方向、时代特征、历史维度、价值取向等角度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把学校76年来积聚的办学优势、专业特色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强大能力,使听党话、跟党走,服务基层、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成为xx师生的自觉追求,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医科院校的实践中,不断蹚新路、立新功。二、建好“大课程”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善用“大思政课”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的人民大学之行,习近平总书记直接走进了思政课堂,观摩现场教学,同青年学生一起就座,认真倾听并参与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指明了协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性作用的重要意义,为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打造更多“金课”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程、课程思政高度重视、深切关注、科学指引,全面论述了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意义、时代价值、关键环节、主要问题、应对方略、具体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xx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我们扎实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我们重视思政教师培养,不断激发思政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灵活开展教学活动,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主动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自觉明显不够。为此,要把握好两个着力点。第一,问题意识。我们所有的课程,都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镜花水月,都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奔着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设置的。我们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从来都不是横插一段、飞来之笔,而是立足于时代问题,诞生、发展、壮大。我们要通过把时代问题讲清楚,引导学生理性认识从“仰视”世界走向“平视”世界的转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推动思政课时代化。比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怎样做精、做细、做通、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理解、认同国家关于疫情防控的方针和策略?比如,校园封闭管理期间,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只封学生不封老师,那么,什么是平等?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社会责任?又如,对于当下部分学生学习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如何把“躺平”不可取的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还有xx的校史故事、校训精神如何在新时代进行注解?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回答。第二,课程“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在增强思政课教学生命力上下功夫,要结合实际、要接地气、要有“烟火气”,要走进学生之中去讲课,把学生疑惑的问题变成讨论的话题,把学生关心的个人问题——经过提炼和概括——讲明白。把伟大的中国之路讲清楚、把卓越的中国之治讲生动,把精彩的中国之理讲出彩,把感人的中国故事讲鲜活,让“四个自信”油然而生、跃然纸上。另一方面,我们要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亲和力、吸引力。教材给出的是教学的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学、听懂、接受,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要创新话语体系,着力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把文件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转化为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话语,让思政课的话语温暖人、吸引人、感动人,不断增强话语的亲和力、穿透力,叫人心服口服。三、当好“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老师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从“四有”好老师,到做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教师、关怀教师、牵挂教师,对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寄予殷切期望。“大先生”,是对教师的社会地位、学术地位、政治地位的充分肯定,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是教师个人发展的新坐标。“大先生”究竟应该有什么样子,我讲三点体会。第一,“大先生”应当是热爱读书的思想家。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支持、鼓励、引导学生翻开书本、投身学习。很难想象,一个不爱主动学习、没有阅读习惯、放弃思想成长的教师能够培养出爱学习、爱读书、能出彩的学生;很难想象,一个只懂得专业知识、没有思想厚度的“经师”,能够培养出情趣高雅、具有家国情怀的“大医生”。客观上讲,教学科研任务重、压力大,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去读书,但深究不读书的原因,主要是失去了清心读书的兴致和耐心,乱花渐欲迷人眼,浑浑噩噩心不静。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坚持手不释卷、开卷有益,要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读哲学经典,读历史典籍,读经济专著,读法律名篇……总之,要读懂过去、洞察现实、展望未来,以自身的理想信念、忠诚智慧、儒雅风范,指引学生前行的道路,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只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终身学习、自我教育、持续进步才有可能。第二,“大先生”应当是心怀“国之大者”的政治家。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心怀“国之大者”,就是把教书育人的职责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大局,思考教育的问题,思考教学的问题,思考教师的责任问题;从学生成长的根本需要,从技术变革对教育的挑战,从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思考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如果不能心怀“国之大者”,不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教师充其量也就是一种普通的社会职业而已,两千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充分说明:只有把教师的职业本质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融合在一起,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师道尊严”。因此,所谓的“大先生”,就是要培养学生忠诚于自己的国家,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大先生”应当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家。教师要有高超的本领和精湛的功夫,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善于把教育规律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渗透到学生成长各环节。心里有阳光,脚下有力量,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阳光开朗、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将德智体美劳统一起来,协调推进、因材施教、整体培育,通过恰当适宜、有温度的方法,形成自由奔放、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四、拥抱“大时代”当前,从国家整体层面上来讲,我们进入了一个大时代: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在2021年宣告实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已是“立于高山之巅,遥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云激荡;中华民族来到了通往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风起云涌。从高等教育层面讲,过去10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20余次到高校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20余次给高教领域的师生回信,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关心和重视,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进入世界第一方阵,高等教育规模进入普及化阶段,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57.8%,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5月17日,教育部召开第二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专门讲到了国家近10年深化新医科建设的扎实举措。回顾xx这10年,我们也紧紧抓住了国家定位于“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的新医科政策,着力强化医学生培养的道术、仁术、学术、技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