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案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写作好帮手1/19高中数学教案5篇【导读】这篇文档“高中数学教案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高中数学优秀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曲线在某一点处的切线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的定义以及切线方程的求法;3、理解切线概念实际背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转化问题的能力及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的定义以及切线方程的求法。教学难点:用“无限逼近”、“局部以直代曲”的思想理解某一点处切线的斜率。教学过程:写作好帮手2/19一、问题情境1、问题情境。如何精确地刻画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变化趋势呢?如果将点P附近的曲线放大,那么就会发现,曲线在点P附近看上去有点像是直线。如果将点P附近的曲线再放大,那么就会发现,曲线在点P附近看上去几乎成了直线。事实上,如果继续放大,那么曲线在点P附近将逼近一条确定的直线,该直线是经过点P的所有直线中最逼近曲线的一条直线。因此,在点P附近我们可以用这条直线来代替曲线,也就是说,点P附近,曲线可以看出直线(即在很小的范围内以直代曲)。2、探究活动。如图所示,直线l1,l2为经过曲线上一点P的两条直线,(1)试判断哪一条直线在点P附近更加逼近曲线;(2)在点P附近能作出一条比l1,l2更加逼近曲线的直线l3吗?(3)在点P附近能作出一条比l1,l2,l3更加逼近曲线的直线吗?二、建构数学切线定义:如图,设Q为曲线C上不同于P的一写作好帮手3/19点,直线PQ称为曲线的割线。随着点Q沿曲线C向点P运动,割线PQ在点P附近逼近曲线C,当点Q无限逼近点P时,直线PQ最终就成为经过点P处最逼近曲线的直线l,这条直线l也称为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这种方法叫割线逼近切线。思考:如上图,P为已知曲线C上的一点,如何求出点P处的切线方程?三、数学运用例1试求在点(2,4)处的切线斜率。解法一分析:设P(2,4),Q(xQ,f(xQ)),则割线PQ的斜率为:当Q沿曲线逼近点P时,割线PQ逼近点P处的切线,从而割线斜率逼近切线斜率;当Q点横坐标无限趋近于P点横坐标时,即xQ无限趋近于2时,kPQ无限趋近于常数4。从而曲线f(x)=x2在点(2,4)处的切线斜率为4。解法二设P(2,4),Q(xQ,xQ2),则割线PQ的斜率为:当?x无限趋近于0时,kPQ无限趋近于常数4,从而曲线f(x)=x2,在点(2,4)处的切线斜率为4。练习试求在x=1处的切线斜率。写作好帮手4/19解:设P(1,2),Q(1+Δx,(1+Δx)2+1),则割线PQ的斜率为:当?x无限趋近于0时,kPQ无限趋近于常数2,从而曲线f(x)=x2+1在x=1处的切线斜率为2。小结求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斜率的一般步骤:(1)找到定点P的坐标,设出动点Q的坐标;(2)求出割线PQ的斜率;(3)当时,割线逼近切线,那么割线斜率逼近切线斜率。思考如上图,P为已知曲线C上的一点,如何求出点P处的切线方程?解设所以,当无限趋近于0时,无限趋近于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变式训练1。已知,求曲线在处的切线斜率和切线方程;2。已知,求曲线在处的切线斜率和切线方程;3。已知,求曲线在处的切线斜率和切线方程。课堂练习已知,求曲线在处的切线斜率和切线方程。四、回顾小结1、曲线上一点P处的切线是过点P的所有直线中写作好帮手5/19最接近P点附近曲线的直线,则P点处的变化趋势可以由该点处的切线反映(局部以直代曲)。2、根据定义,利用割线逼近切线的方法,可以求出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斜率和方程。五、课外作业高中数学优秀教案【第二篇】[学习目标](1)会用坐标法及距离公式证明Cα+β;(2)会用替代法、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由Cα+β推导Cα—β、Sα±β、Tα±β,切实理解上述公式间的关系与相互转化;(3)掌握公式Cα±β、Sα±β、Tα±β,并利用简单的三角变换,解决求值、化简三角式、证明三角恒等式等问题。[学习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学习难点]余弦和角公式的推导[知识结构]1、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是三角函数一章和、差、倍公式系列的基础。其公式的证明是用坐标法,利用三角写作好帮手6/19函数定义及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把两角和α+β的余弦,化为单角α、β的三角函数(证明过程见课本)2、通过下面各组数的值的比较:①cos(30°—90°)与cos30°—cos90°②sin(30°+60°)和sin30°+sin60°。我们应该得出如下结论:一般情况下,cos(α±β)≠cosα±cosβ,sin(α±β)≠sinα±sinβ。但不排除一些特例,如sin(0+α)=sin0+sinα=sinα。3、当α、β中有一个是的整数倍时,应首选诱导公式进行变形。注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是诱导公式等的基础,而诱导公式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特例。4、关于公式的正用、逆用及变用高中数学教案模板【第三篇】教学目标1.了解映射的概念,象与原象的概念,和一一映射的概念.(1)明确映射是特殊的对应即由集合,集合和对应法则f三者构成的一个整体,知道映射的特殊之处在于必须是多对一和一对一的对应;(2)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表示映射,把握映射与写作好帮手7/19一一映射的区别;(3)会求给定映射的指定元素的象与原象,了解求象与原象的方法.2.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3.通过映射概念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一一映射又是一种特殊的映射,而且函数也是特殊的映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图表示出来,如图:由此我们可从集合的包含关系中帮助我们把握相关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映射和一一映射概念的形成与认识.①映射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它是在初中所学对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教学中应特别强调对应集合B中的唯一这点要求的理解;映射是学生在初中所学的对应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写作好帮手8/19应本身就是由三部分构成的整体,包括集合A和集合B及对应法则f,由于法则的不同,对应可分为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其中只有一对一和多对一的能构成映射,由此可以看到映射必是“对B中之唯一”,而只要是对应就必须保证让A中之任一与B中元素相对应,所以满足一对一和多对一的对应就能体现出“任一对唯一”.②而一一映射又在映射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要求,决定了它在学习中是比较困难的.教法建议(1)在映射概念引入时,可先从学生熟悉的对应入手,选择一些具体的生活例子,然后再举一些数学例子,分为一对多、多对一、多对一、一对一四种情况,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一对一和多对一的对应是映射,逐步归纳概括出映射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在刚开始学习映射时,为了能让学生看清映射的构成,可以选择用图形表示映射,在集合的选择上可选择能用列举法表示的有限集,法则尽量用语言描述,这样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可以比较直观的认识映射,而后再选择用抽象的数学符号表示映射,比如:(3)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学校可以在给出定义后写作好帮手9/19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举出映射的例子,教师也给出一些映射的例子,让学生从中发现映射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最后教师加以概括,再从中引出一一映射概念;对于学生层次较低的学校,则可以由教师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映射的特点,一起概括.最后再让学生举例,并逐步增加要求向一一映射靠拢,引出一一映射概念.(4)关于求象和原象的问题,应在计算的过程中总结方法,特别是求原象的方法是解方程或方程组,还可以通过方程组解的不同情况(有唯一解,无解或有无数解)加深对映射的认识.(5)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启发,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实例中去观察,比较,启发学生寻找共性,共同讨论映射的特点,共同举例,计算,最后进行小结,教师要起到点拨和深化的作用.教学设计方案映射教学目标(1)了解映射的概念,象与原象及一一映射的概念.(2)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3)通过映射概念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写作好帮手10/19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映射概念的形成与认识.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教学过程:一、引入在初中,我们已经初步探讨了函数的定义并研究了几类简单的常见函数.在高中,将利用前面集合有关知识,利用映射的观点给出函数的定义.那么映射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详细的概念.二、新课在前一章集合的初步知识中,我们学习了元素与集合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而映射是重点研究两个集合的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这要先从我们熟悉的对应说起(用投影仪打出一些对应关系,共6个)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一类特殊的对应,特殊在什么地方呢?提问1:在这些对应中有哪些是让A中元素就对应B中唯一一个元素?让学生仔细观察后由学生回答,对有争议的,或漏选,多选的可详细说明理由进行讨论.最后得出(1),(2),(5),(6)是符合条件的(用投影仪将这几个集中写作好帮手11/19在一起)提问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几个对应的共性吗?经过师生共同推敲,将映射的定义引出.(主体内容由学生完成,教师做必要的补充)高中数学教案模板【第四篇】一、教学内容分析向量作为工具在数学、物理以及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小节的重点是结合向量知识证明数学中直线的平行、垂直问题,以及不等式、三角公式的证明、物理学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利用向量知识解决不等式、三角及物理问题,感悟向量作为一种工具有着广泛的应用,体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些数学问题,使一些数学知识有机联系,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2、了解构造法在解题中的运用。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平面向量知识在各个领域中应用。难点:向量的构造。写作好帮手12/19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与回顾1、提问:下列哪些量是向量?(1)力(2)功(3)位移(4)力矩2、上述四个量中,(1)(3)(4)是向量,而(2)不是,那它是什么?[说明]复习数量积的有关知识。二、学习新课例1(书中例5)向量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在物理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在数学学科中也有许多妙用!请看例2(书中例3)证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由基本不等式知(1)式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二)向量法[说明]本例关键引导学生观察不等式结构特点,构造向量,并发现(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例3(书中例4)[说明]本例的关键在于构造单位圆,利用向量数量积的两个公式得到证明。二、巩固练习写作好帮手13/191、如图,某人在静水中游泳,速度为km/h.(1)如果他径直游向河对岸,水的流速为4km/h,他实际沿什么方向前进?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沿北偏东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是8km/h.(2)他必须朝哪个方向游才能沿与水流垂直的方向前进?实际前进的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朝北偏西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为km/h.三、课堂小结1、向量在物理、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有机联系。四、作业布置1、书面作业:课本P73,练习4高中数学优秀教案【第五篇】猴子搬香蕉一个小猴子边上有100根香蕉,它要走过50米才能到家,每次它最多搬50根香蕉,(多了就被压死了),它每走1米就要吃掉一根,请问它最多能把多少根香蕉搬到家里?解答:100只香蕉分两次,一次运50只,走1米,再回写作好帮手14/19去搬另外50只,这样走了1米的时候,前50只吃掉了两只,后50只吃掉了1只,剩下48+49只;两米的时候剩下46+48只;。.。到16米的时候剩下(50-2×16)+(50-16)=18+34只;17米的时候剩下16+33只,共49只;然后把剩下的这49只一次运回去,要走剩下的33米,每米吃一个,到家还有16个香蕉。河岸的距离两艘轮船在同一时刻驶离河的两岸,一艘从A驶往B,另一艘从B开往A,其中一艘开得比另一艘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