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读后感(精编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供参考!1/11人生的境界读后感(精编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人生的境界读后感(精编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人生的境界读后感1冯友兰教授,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河南唐河人,算起来,我们也是邻乡了。据我所知,冯友兰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国能够建立自己体系的少数几个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现代史上占重要地位,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他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面,形成了富有思辨性的独特思想体系,是第一个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的人,也是较早地把中国哲学介绍到西方的中国人之一。他一生著述甚丰,中、英文著作近500万言。冯友兰先生从事教育六十多年,辛勤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哲学工作者,可谓桃李满天下了。同时,冯友兰先生始终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不论在什么环境,他始终如一地热爱自己的祖国,拒绝国外奢华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自己的国家,把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的母亲――祖国。好文供参考!2/11冯友兰先生在学术界的造诣在国内没几人能及的,其学识自不用说。我现在想说的是,冯先生的人品和人格。近日重读先生的《谈人生的境界》,感悟颇深。反复体会先生的这篇经典之作,我才对先生生前曾写下一幅对联,有了一番领悟了。“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原来,先生的上联说的是自道平生志事,下联说的是所求理想境界,我想,这副对联也许最能充分表达了先生的为人为学。也使我真正领悟先生之“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的境界了,唉,原来先生就是一位传播人类智慧“真火”的人啊!先生在《谈人生的境界》中开宗明义:“哲学的任务,就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按照先生的说法,人人都有境界,只是由于自己的阅历、经验及所处的地位等因素影响,人的境界有相当大的差异。可以说,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这点就不难理解了。我在想,所谓自然境界,无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这种境界是本能的,与习惯、习俗相关联,我理解就是一种原始的力量,勿需教化、勿需觉解的,是一种自然好文供参考!3/11而然的事。你可以想象,连初生的小孩都具备这种境界的。那么,功利境界呢?那就是人开始考虑得与失了。他会思前想后,会利益取舍。他的动机是利已的,后果也是利人的,也就是说动机、行为对已有利,对人也有利,但从出发点来看,当初他行动前,他就考虑了这些因素了,人毕竟要患得患失了呢!道德境界当然是更高一个层次的了。具备这种境界的人,考虑的是社会的利益、他人的利益,而从不考虑个人的得失。所谓“取义不取利”也,为社会利益做事,符合道德规范,满足人们的需求,是一个纯粹的利人不利已的人。再来看天地境界。关乎天地之上,其思其想超乎凡人,大多远见卓识,考虑的是一个团体、集体及社会之利益,是所谓的大境界。这种人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为目标奋斗、努力,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我想,自然境界自不用说,我们每个人通过不同的历练、教化,最起码对自己的要求是利人利己,不损人利己,做一个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功利境界的人,这个应该不难,这也是一个人为人的基本标准吧;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要考虑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为社会留一些物质和精神的财富,也就是要做一个道德境界好文供参考!4/11的人;当然,对于一些志存高远之人,就要追求人生之最高境界了,你就要达到天地境界啊!人生的境界读后感2最近我无意之间注意到了书架上的一本书,任何书都无法引起我的关注,唯独这本《人生的境界》深深的把我的心给死死的勾住了。这本书的封面极其简朴,而我就喜欢这种简单、朴素、有特点的书。翻开第一页季老的简介出现在我眼前,其实我对任何作者的简介都不太爱仔细读,但是季老是我最尊重的大作家之一,不看岂不是不想了解我最尊重的大作家基础资料吗?我连基础资料都不看的话,那季老的文章我再怎么深入进去呢?季老是山东聊城临清人,他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著名代表作品有《牛棚杂忆》、《天竺心影》、《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等。翻开第二页,也就是季老的文章,第一辑是《人生随想》。而第1篇则是《人生》,我的亲戚、同学,都说我才五年级就看这么深奥的书,我并不那么觉得,我觉得虽然我有些地方不懂,内容不太适合我,但这是我爱看的书、愿意去思考内容意思的书。第1篇《人生》中,好文供参考!5/11季老说:“我劝人们不妨在吃饱了燕窝鱼翅之后,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后,或者在卡拉OK、高尔夫之后,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恣睢的享受吗?难道就是为了忍饥受寒吗?问了这些简单的问题之后,会使你头脑清醒一点,会减少一些糊涂。谓予不信,请尝试之。”我每天都在试,效果的确如季老所言:会使你头脑清醒一点会减少一些糊涂。第2篇《再谈人生》我看完后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第3篇《三论人生》季老批评了曹操那样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人,并且季老还言道: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人,普天之下倒是不老少的。说这话,有点泄气。无奈这是事实我有什么办法?季老又说:“古往今来的许多仁人志士,他们为什么能为国捐躯?为什么能为了救别人而牺牲自己的性命?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就是这样的人能有。”我的个人观点是: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也是只这样的人能有。后面的41篇,季老更是费劲心思写了出来,加上这几篇,季老写了44篇,分为3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人生随想》共17篇。第二个部分:《九十述怀》共15篇。第三个部分:《死的浮想》共17篇。不要嫌多,你一点点的细细钻研,会给你人生的道路上再添上一盏好文供参考!6/11指明灯。这本书的最后,季老说道:“人世多悲欢,珍重生命的人,会寻求一种较合理的人生态度,我所欣赏的人生态度,是道家的一种境界。正如陶渊明诗中所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纵然身处大风大浪中,也不欢喜也不伤悲,凡是尽力而为,无需多过纠结思虑。人生的境界读后感3曾读过这样的故事:有个叫杨密的官员,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拒收了属下送给他的贿赂。属下很诧异:这件事没有人知道,你这样清高是做给谁看的。只见杨密坦然说出了这样的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人知道?天地之间,人最大。这种“大”,不是个人形体上的巨大,而在于发自他心灵深处那种让人震撼、让人汗颜的东西。这是虽处“举世皆浊”的世道,仍能自觉保持洞察万物,淡泊名利的一种心态;这是摆脱世俗的监督、约束之后,仍能自觉保持清正廉洁的一种品行。杨密的行为充分体现了这种“大”,他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境界,成了封建士大夫中的佼佼者。冯友兰先生将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的人做事完全好文供参考!7/11出自“本能”,类似于原始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至于为什么要下地干活,他们也不知道。功利境界的人做事则是归结于一个字“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出发点是为了别人,目的却是为了自己,对社会有益,是积极的功利行为;损人利己,为了自己不惜损坏别人,对社会有害,是消极的功利行为;至于损人不利己,则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害人害己,是愚蠢的功利行为。与功利境界不同,道德境界的人做事则是另一个字“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些话语是对“义”的最好解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还有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的伟大是他们对国家、对集体、对他人的那份牺牲,是那份不求回报的责任和良知。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正是由于这些人的执着追求与默默牺牲。他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不屈脊梁!天地境界的人做事眼界更为开阔,行为更显博爱。抗战时期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千里来到中国,手术台就是阵地,最终牺牲在中国。他的爱心跨越了国界,着眼于不幸的人类,做了天地之间更大的“人”!印度洋海啸中的国际捐助,汶川地震中的国际救援同样体现了好文供参考!8/11各国具有“天地境界”人们的爱心,彰显了他们对异国生命的尊重,对自然同类的同情,活出了更高的人生境界!人要活出自己的“境界”,也许是忙碌生活中的一份坦然,也许是人生失意后的一份旷达。人生的境界是一个不断历练,不断成熟的过程,也是一次冷静选择,认真把握的结果。幸福始终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会以更高的人生境界,活出自我,活出洒脱!人生的境界读后感4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里提出了人生境界的诸多问题,这种人生(即精神)境界,有高下(四级)之分,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他说,人的境界不同是由于人存在于自然和社会之中的“觉解”不同而决定的。这种提法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俗话说:人分三六九等。的确,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不在于个人财富的多少,官位的高低,人的差别体现在对人生的感悟,对人生的把握,个人“觉解”的差别上。正是这“觉解”的不同造就了人的不同,人生的不同。冯友兰先生把它分为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好文供参考!9/11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这与传统思想中把人分为人、大人、贤人、圣人四种是一个道理。该怎样选择人生境界呢?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他做的事对于他并没有意义或少有意义。这种就是自然境界。自然境界作为四种境界中最低一级,凡非原始人或幼童之正常人按常理来说不会停滞在该境界。而处在功利境界的人做事往往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但其动机是利己的。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为了自己固然没有错,但若终身停留在该境界则难免有俗气之嫌。一个人若仅仅为利而活,那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种缺失。真正让人不同于人的在于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前两者是人本来就是的人,后两者是人应该成为的人。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是传统文化中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即神于天,圣于地,即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人的意义应与天和地一样。天地人并称“三才”。天时、地利、人和才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我认为人生的境界当以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最为高尚。贤人与圣人不同于市井之辈也就在于其人生“觉解”的不同。由感性到理性,由个人到自然,由“觉”入道达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融入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才是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真谛。好文供参考!10/11人生的境界读后感5如今我们所处的竞争时代,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年代,等待别人的帮助或者是祈求神灵的恩赐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知难而进,勇于第一个吃“螃蟹”,才有机会抓住属于自己的待遇。每个人都是渴望成功,成功意味着很多美好的事物;成功意味着人生的欣欣向荣;成功意味着更好地享受生活;意味着获得赞美、赢得尊敬;成功意味着自由,免于各种烦恼、恐惧、挫折、与失意的压迫;成功意味着追求生命中更多的快乐与满足;意味着胜利,意味着最大的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成功者,没有人喜欢终日唯唯诺诺,看人脸色;没有人喜欢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二流角色,平平庸庸度过一生。可以说,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为了获得成功,就是为了获得不断的成长,不断向高处前进。人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进与退、损与益、智与愚、荣与辱、福与祸、强与弱、刚与柔、难与易、有与无、生与死、胜与败……。种种的矛盾冲突交汇,变化,伴随着人的生命过程,这些矛盾即是人生的挑战,也是人生的机遇。好文供参考!11/11如果直面人生的挑战?是沿着别人铺成的路走下去?还是自己奋斗来寻找新的出路?直面人生是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必须接受的挑战,也是抓住机遇的首要前提。没有前提成功的路就没有基矗。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种辩证的思维,至今对我们依然启迪着。他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从微小处萌芽,都是从头开始的,只有知难而进,不断的努力才能够获得成功。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