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台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浙江省天台中学陈红专题1微观结构和物质的多样性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一、《化学2》教材特点二、专题1教材分析三、专题1教学要求解读四、教学建议五、教学反思一、《化学2》教材特点1、知识结构2、三套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比较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化学2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专题1专题2专题3专题4苏教版微观结构和物质的多样性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人教版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鲁教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三套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比较二、专题1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2.专题知识点内容3.教材特点1.编写思路本专题和《化学I》的内容相衍接,从原子、分子、离子层次探究物质性质变化的规律和本质原因。从揭示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关系为目标,首先必须具备有关物质结构的一些知识,因此本专题首先研究单个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探究微观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然后从微粒的相互结合方式认识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后把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联系起来,研究同素异形体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探索几种常见晶体的结构和基本特点。2.专题知识点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原子、离子、分子怎样构成物质:微粒间作用力的多样性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离子晶体、离子化合物表示共价键、共价分子、共价化合物、有机分子中的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水分子的氢键从微观结构了解物质的多样性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常见的晶体《化学2》第一专题知识结构图3.教材特点(1)学习内容层次具有递进关系(2)体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4)充分利用图、表、模型增强直观性本专题的标题点明了专题的设计意图。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为线索,探究微观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以微粒相互结合方式探究化学键理论;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本专题知识内容丰富、比较抽象、理论知识逻辑严谨、概念多、系统性强。(1)学习内容层次递进关系本专题共有三个单元:《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周期律》、《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2)体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专题在《化学I》中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的微粒观,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决定于它的结构,为后续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学习,了解对比、归纳、分析、综合、演绎等逻辑关系;学习通过模型、图表、动画等直观方式理解抽象的化学理论和概念的学习技能;认识到化学理论对化学实践的指导意义。与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化学I》:专题1的第一单元中的电解质的概念;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原子结构知识;《化学I》中的重要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习。《化学II》后续模块的学习需要用到专题1的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释原因。如专题2第二单元(P36)中用键能去解释HCl生成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化学反应原理》专题1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中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原因的解释,用到反应物的总键能与生成物的总键能来计算反应热。《实验化学》专题2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涉及到铝原子结构示意图,铝原子的电子排布式、铝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铝可形成多种配合物。《化学与生活》专题1第四单元《化学品的安全使用》中以资料卡的形式介绍“相似相溶原理”。专题2第一单元《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介绍了27种必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机化学基础》中都涉及到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结构式、键线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分子的空间结构、同分异构现象及杂化轨道等。《物质结构与性质》对本专题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展。将要学习s、p、d亚层,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理,1-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电离能,电负性;学习金属晶体的微观结构,共价键的类型,晶胞,杂化轨道,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等电子体原理,分子的极性,手性分子和配合物等知识。(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专题各单元通过“你知道吗”、“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等栏目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来学习,突出学习方法指导。本专题还有许多内容的学习要通过归纳或演绎的方法进行。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演绎、类比,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在教学中予以重视。(4)充分利用图、表、模型增强直观性由于微观世界肉眼难见、微观理论的抽象、实验数据的枯燥,教材除了进行文字描述外,大量使用了图形(实物照片、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模型图、化学家像)、表格(二维、三维、元素周期表)、模型(比例模型、球棍模型、晶体结构模型)以帮助学生理解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专题1教学要求解读1.专题1课标内容2.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1、专题1课标内容①理解元素的涵义,认识同位素的应用。②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③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④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⑤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阴、阳离子间可以形成离子键,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共价键。⑥运用模型了解碳的成键特征,描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⑦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课程标准中对本专题的活动与探究建议①查阅资料并讨论: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②实验: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③查阅资料并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规律。④讨论或实验探究:碱金属、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⑤查阅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料,讨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⑥交流讨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分子的区别。⑦制作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模型。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基本要求(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原子半径、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等随元素核电荷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3)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同主族、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了解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布;了解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与作用。解读:(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有以下内容: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电子总是先排满内层再依次向外层排布;各电子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为2n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外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在正确书写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基础上应能说出其具体含义及各电子层的名称。(2)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应能说出相应的实验判据与实验事实。(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除知道周期、族的位置外,还应了解如下关系;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原子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主族族序数;IVA—VIIA族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8—主族数。2、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发展要求(1)原子序数大于18的部分典型主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2)利用教材中的“化学史话”查阅有关元素周期律发现和应用的史料,并从历史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各种形式。(3)体会模型、假说等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1)原子序数大于18的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不应放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之前,应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结合起来,这既可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运用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又何使学生更为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查阅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各种形式,只是从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上作引导,不作知识的要求。说明不宜拓展:(1)副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递变。(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核外电子排布式、电离能、电负性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体会和领悟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艰辛;(2)通过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认识周期表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根据课程标准:有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必修选修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读:(1)不要求全面认识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差异,只要知道两者相比后者的作用力要小得多就可以了。(2)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判断只要求含活泼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和铵盐。(3)共价分子的特点主要指和离子化合物相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共价化合物热稳定性的可从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数目、原子半径大小的角度加以比较,不正面涉及共价键的键能大小。(4)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仅限于由单原子形成的阴、阳离子化合物及强碱。共价分子电子式的书写仅限于八电子(氢原子2电子)稳定结构。(5)了解分子间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是指物质的硬度、熔、沸点。不要求解释溶解性等其它物理性质。(1)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力,认识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多样性理解物质的多样性。(2)知道离子键的概念和成因以及离子化合物的概念。(3)知道共价键的概念及其成因以及共价分子的特点。(4)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能将共价分子的电子式转换成结构式。(5)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某些物理物质的影响。(6)从碳的成键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基本要求发展要求(1)了解一些简单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2)以水为例认识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1)因教材中出现了水、氨、甲烷等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可让学生根据模型认识这些简单分子中原子空间的排列情况。(2)了解水分子间存在的氢键对水的物理性质的影响,不必讲氢键是怎样形成的。说明不宜拓展:(1)离子键、共价键的特点和键长、键角等参数。(键能的概念将在专题2中出现。)(2)极性共价健、非极性共价键的区分。(3)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4)形成氢键的条件和原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的学习,增强对微观粒子运动的认识,提升在微观领域里的想象力,感悟微观世界的奇妙与魅力,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体会化学物质与自然界的关系。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基本要求(1)从微观结构了解物质形态的多样性。(2)以碳、氧的同素异形体为例认识同素异形现象。(3)以C4H10和C2H6O为例认识同分异构现象。(4)了解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石英的微观结构,知道几种重要的晶体及其主要特性。(5)初步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特点。解读:(1)主要从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晶体分类角度去认识物质的多样性。(2)除碳、氧以外的同素异形体,可作一般了解,不讲解分子组成和结构。(3)对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不作更多的扩展。(4)只要求知道金属晶体是晶体中的一类,不要求掌握构成该类晶体的微粒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