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绩效考核评价系统干部绩效考核评价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管理是干部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考评体系正在全国范围内性。xx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与此相配套,中央组织部制定了《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简称“一个意见、三个办法”)。一个《意见》、三个《办法》,体现了中央对干部考核工作的新部署,意味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被贯穿于干部考核的全过程。这一干部考核评价新模式的启动,是进一步提高全党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实施方法绩效管理实施过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包括建立考核体系、绩效实施、结果应用、评估改进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不断循环,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一)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是对考评对象特征状态的一种表征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制定不同的指标。单个的考核指标反映的是考核对象某一个方面的特征状态,而由反映考核对象各个方面的特征状态的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或集合,就是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的基础与核心,也是考核中最困难的工作。为了制定可信、可靠、可操作的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采用科学的方法。(二)绩效管理实施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实施方案是落实整个考核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考核体系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有效的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应在考核范围及方式、考核时间、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结果的运用几方面做具体详细的实施描述。随着考核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逐年的优化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越来越精细、考核范围越来越大、评价标准越来越规范、实施工作量越来越大,这就必然要求考核实施程序更加的完善和规范,考核数据的处理更加的快捷和准确。传统的手工作业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考核工作的需要,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整个考核评价工作,从而进一步减少人力成本,提升考核实施过程的效率,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升整体考核的电子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当前业务工作的需要,也要考虑未来业务的发展,这样才能最低程度的减少信息化投入,避免浪费,提高系统利用率,发挥系统最大价值。符合“四级成熟度”模型,涵盖考核综合业务的整体系统(三)绩效结果应用积累历年绩效结果,建立健全干部绩效档案,可以应用到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任用、干部教育、干部监督等干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干部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用数据说话,让管理的艺术更加科学”。1、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将实绩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后备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对实绩考核中达不到优秀的,一般不列为后备干部,在后备干部动态管理中,对经考核达不到称职以上等次的,要及时进行调整。2、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主要包括推荐酝酿、考察和任用阶段。在推荐酝酿阶段,建立实绩与民主推荐干部相结合的制度,实绩结果不突出,或群众对干部实绩认可度较低的干部,不作为人选;在考察阶段,将工作实绩结果引入干部考察结果,加大实绩在考察中的分量,运用实绩结果分析干部德才素质,增强考察人员分析干部实绩的能力;在任用环节,建立“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制度,把实绩结果作为调整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3、干部教育工作对领导干部绩效进行分析,发现通过培训手段可以提高的不足点,作为干部教育工作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同时,通过分析个人绩效情况,安排调训或提出自主选学培训建议,实现有针对性的培训。4、干部监督工作实绩平平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存在问题倾向的,进行警示;发现问题的,及时纠正。(四)评估改进引入Bouckaert提出的模型作为评价的基本框架,它是一个对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和结果进行评价的框架模型,模型从有效性(Validity)、合法性(Legitimacy)和功能性(Functionality)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有效性是依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采集的数据是否可信、依据采集的数据产生的评价结果是否可靠;合法性是评价的过程是否得到了参与评价各方的认可、是否符合相关的政策法规;功能性是指绩效管理是否带来的绩效的提升、管理更加科学。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分类细化,形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调查问卷、专家评价法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改进建议,调整绩效考核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