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三日一、基本概念•什么是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可能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和潜在地面塌陷,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仍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区•地质灾害隐患区,是指在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作用下,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区域或地段。•地质灾害规模分级•地质灾害依据发生体积的大小,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和小型等四个规模等级,不同类型地质灾害,规模分级的体积大小界限不一,具体参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的规模分级。•易发区的管理:在区内进行城镇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必须进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区域或地段。•危险区的管理:应在周边设立警示标志;禁止在危险区内开展任何建设;严禁任何可能加剧、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责成乡(镇)政府制定防灾预案,并进行监督管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是指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和需要保护的对象而提出的应当给予重点防护的区域。•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是指为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而提出的主要工程和项目。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调查和科研项目、搬迁避让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测预警工程。•二、主要地质灾害概念及特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地滑,许多山区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滑坡的发生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首先山坡上部出现裂缝,接着裂缝下侧的土体发生缓慢的滑移,每月仅数厘米。这一阶段历时较长,有的达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常常伴随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地下水增多,山坡脚土体变形,以及出现震感和响声等。二是突变阶段或剧烈滑动阶段.当软弱岩层被完全剪断,滑动面或滑动带形成之后,位移速度加快,一般每小时数米至数百米,有时可达数千米,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发生剧烈快速的滑动。在突变之前,常见泉水变浊,坡脚局部坍塌或掉落土块。三是残余变形或渐渐趋于稳定阶段。这是在突变阶段之后发生的,位移速度减慢,各块间变形逐步停止,滑带在压密下排水而固结,地表无裂缝,沉陷发生,最后完全稳定下来。•2、按致灾作用的诱发动力划分:•①自然地质灾害——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发展为转移;•②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工程开发活动制约,随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增多。•3、按发生、发展进程划分:突发性地质灾害和渐变性地质灾害。我县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和矿山地下工程灾害;渐变性地质灾害有水土流失、石漠化、地方病等。缓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较从容的时间,可有预见地进行,其成灾成果一般影响范围大,只造成经济损失,不会出现人员伤亡。突发性地质灾害,可预见性差,其防治工作常是被动式的应急进行,其成灾后果常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易发或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一般说,崩塌、滑坡易发区为点状;地裂缝易发区为条带分布;地面沉降、泥石流易发区呈区域性分布。•滑坡裂缝:滑坡在滑动之前和滑动过程中,由于受力状况不同,滑动速度不同,会产生许许许多多新裂缝,这些裂缝一般分为四种:一是拉张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上部的地面,多呈弧型,其方向与滑坡壁大至致吻合或平行;二是剪切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中下部的两侧,方向大致与滑动方向平行;三是鼓张裂缝,方向与滑动方向或垂直或平行;四是扇型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中下部,以滑坡舌部为最多,方向大致与滑坡滑动方向平行或成锐角相交。•滑坡形成基本条件:•地形——临空条件:位于斜坡上(坡度50°、20-40°最易发生)。•地层岩性——物质条件:松散层、软质岩石、软硬相间岩石,如粘土、碎石土、松散沉积物;砂岩、页岩、和泥岩的互层地层;煤系地层;灰岩、页岩或泥灰岩的互层地层等。•地质构造——运动条件:断层破碎带、构造结构面组合(软弱结构面)、控制地下水运动。•临灾特征•1.斜坡的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的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的岩体出现松弛、小型滑坡现象。•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和冷气。•4.在滑坡前缘的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水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5.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变态,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6.滑体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滑坡的识别要领•1.滑坡在斜坡上常形成环谷(如圈椅、马蹄状地形)地貌,或斜坡上出现异常台坎及斜坡坡脚侵占河床(如河床的凹岸反而稍微突出)。滑坡体两侧常形成沟谷,并有双沟同源现象。滑坡体上有裂缝、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2.含有软弱夹层的顺向坡,当坡度角大于岩层倾角,而岩层的倾角又大于10°时,常常会产生滑坡,岩层倾角20-30°时,滑动者较多,大于30°的一般都会产生滑坡。•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就地堆放的现象。•形成基本条件:•1.地形坡度大于50°,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2.被2-3组高倾角裂隙切割。•3.基庄空虚(失稳)。•堆积物特征:倒石锥,松散、结构零乱。•发生的前兆特征:•1、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破碎声。•4.出现热、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5.动植物异常现象。•崩塌的识别要领:•1.崩塌山体坡度为55°以上,且高差大(大于30米),坡体成孤立山嘴、山峰或凹型陡坡。•2.崩塌体坡脚有大小相差悬殊结构零乱的崩塌堆积物,又叫倒石堆,崩塌前缘小型崩塌、坠落不断发生。图1-4滑坡示意图•崩塌和滑坡动力破坏条件(加速条件):•(一)自然条件:•1.降雨、融雪和地下水位,对滑坡可起到诱发和促进作用。•2.地下水的动水、静水压力是崩塌滑坡的动力破坏因素。•3.水库、河道水流冲刷、潜蚀、淘蚀坡脚,削弱斜坡的支撑部分,河水的涨落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引起崩塌、滑坡的失稳和破坏。•4.不利组合条件岩层倾向与斜坡倾向一致,岩层倾角小于坡角;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坡角大于软弱面倾角时。•(二)人为因素(诱发条件)•1.采掘矿产资源:采矿不按规范执行,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塌陷,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崩塌。•2.开挖边坡:修建铁路、公路、依山修建房屋、建厂等工程开挖边坡,使斜坡下部失去支撑部分,形成人工陡边坡,造成崩塌滑坡的发生。•3.水库蓄水、泄水与渠道渗漏:水库蓄水,浸润和软化岩土体,加大了岩土体中的静水、动水压力:水库泄水,水位急剧下降,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从而导致崩塌滑坡的发生。•4.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修建楼房、工厂、堆渣、弃渣、填土等,如果堆放于易于产生崩塌滑坡的地段,等于给斜坡增加了荷载,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诱发崩塌滑坡的发生。•5.采石、劈山放炮:采石、劈山等放炮强烈振动,使斜坡上的岩土体受振松动,诱发崩塌滑坡的发生。•6.乱砍乱伐:乱砍乱伐,破坏植被,有利于雨水入渗,诱发崩塌滑坡的发生。•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指由于降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块石、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15﹪-80﹪,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泥石流爆发时,破坏性非常强,常给山区工农业生产建设造成极大的危害,对山区公路的危害,尤为严重。坠落型崩塌•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1.固体物源:山高沟深、沟床纵坡降大(坡降10-30%发生频率最高)、流域汇水条件好(汇水面积0.5-10km2最易发生);上游形成区多呈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状、漏斗状或树枝状,地势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少;中游流通区的地形沟床狭窄、沟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谷,使碎屑固体物质有堆积场地。•2.地质条件:断裂发育、地震强烈;软质岩石、软硬相间岩层,为泥石流提供碎屑固体物源。•3.强度较大的暴雨是使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动力条件。水库突然溃决,且下游又存在丰富松散堆积土时,常形成泥石流。•4.人类不良的工程活动乱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以及开山、采矿、筑路弃碴堆石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物源。•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判别:•1.固体物源:①沟内出露软弱或软硬相间的风化地层,如泥岩、页岩、胶结差的疏松岩层及松散土层分布广、厚度大的沟谷。②沟谷处在断裂发育地带,断层带、断层破碎带的岩体裂隙发育,岩体破碎。③沟谷两岸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发育,分布集中;水土流失、坡面侵蚀强烈。④沟内贮集有大量松散土层,包括崩滑堆积、过去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等。•2.地形条件:①沟谷上游是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切割深而窄,下游比较开阔。沟谷上下游相对高差一般在300米以上,坡面泥石流的相对高差一般200米以上。②斜坡坡面坡度一般大于25度。③沟底平均纵坡降一般在10%以上,泥石流初始启动段沟底坡降一般大于25%,部分段沟底坡降比较缓,但其中有陡坎和跌水,在横向上多为峡谷。•3.水源条件:①激发泥石流降雨量(临界雨量)。降雨----1小时30mm、10分钟10mm左右或以上均可触发。②沟内地下水丰富,有大量的泉水出露,沟底地下水位埋藏浅。③在沟谷上游,存在稳定性差的病害水库(塘)、滑塌堆石坝、堰塞湖。•具有以上三个条件的沟谷,则可以发生泥石流,只是发生时间早晚和规模大小不同而已。•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在地面形成塌坑的一种现象。我县主要表现为岩溶塌陷、采空塌陷,一般呈圆形、椭圆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岩溶塌陷发生的前兆特征:①井、泉水位突然升、降,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②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产生局部的地鼓或下沉现象。•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现象。我县主要是由采煤形成采空区后引起。•地面沉降: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下形成的地表垂直下降现象。典型泥石流示意图1.滑坡、崩塌、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级别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滑坡(体积万m3)1000100-100010-10010崩塌(体积万m3)10010-1001-101泥石流(堆积物万m3)5020-502-202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规模等级划分:级别地面塌陷变形面积(km2)特大型10大型1-10中型0.1-1小型0.12、地面塌陷分级标准级别规模特大型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20m大型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10-20m中型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3-10m,或长1km,宽10-20m小型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3m,或长1km,宽10m3、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4、地质灾害等级划分标准(1)特大型: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受威胁人数1000人以上或者预估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2)大型: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