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供参考!1/16化学教案-奇妙的化学(最新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化学教案-奇妙的化学(最新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初三化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升华与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观察和讨论法。教具准备:试管和试管夹,碘,烧杯,酒精灯,火柴。课时安排:一课时。好文供参考!2/16教学过程:一、温故激疑:1、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过的四种物态变化。回顾时要用多媒体配合画“固、夜、气三角图。”2、通过三角图启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图中的“固”和“气”之间加以“?”。预想结果:(1)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变吗?(2)如果能转变,是需要吸热还是放热?二、猜想假设: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视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动向,必要时进行个别启发。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把各种猜想都说出来。预想结果:(1)有可能,固态变为气态要吸热,气态变为固态要放热。(2)可能行,也可能不行,可能吸热也可能放热,还可能既不吸热也不放热。3、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验验证。此过程要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和依靠实验进行探究的学科学法教育。三、设计实验:1、教师介绍实验的器材。指出用来观察的物质是好文供参考!3/16碘。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教师巡回视察,必要时加以个别提示。3、收集各组讨论结果,组织全体学生一一考察分析,选出最优方案,之后再修改成正式的方案。此处要注意强调以下几点: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酒精灯的用法、观察的重点、操作上的合作和实验的安全。预想结果: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碘加热,注意观察是否真的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后停止加热再观察气体是否真的直接变为固体。四、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视察、指导。五、分析论证:1、各组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看到的现象。预想结果:加热时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紫色的气体而未看到液体的生成。撤去酒精灯后,紫色气体逐渐腿去而在试管壁上出现了黑色固体小颗粒。2、启发学生归纳出结论并且把两条结论进行板书,指出本节课的主题。预想结果: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出热量。3、将三角图补充完整。这里要激发学生体会到自好文供参考!4/16然的美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意识。六、巩固提高:1、巩固结论:全体学生一齐诵读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此环节要求学生边读边想。2、应用知识: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让学生说说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可以是课本内的也可以是课本以外的),教师以放映幻灯片和穿插启发来配合。学生未提到的例子教师补充。3、课堂小结:(1)、学生自发谈自己的收获。尽量顾及到大面积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发言。预想结果:知道了第五和第六种物态变化,以及它们发生的必要条件。知道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研究物理问题离不开实验。事实是检验结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大自然是美的,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探索大自然。(2)、教师归纳总结。要从三方面小结。板书设计: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吸收热量。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出热量。好文供参考!5/16化学教学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学生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学生在《生物学》中已学过,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课题侧重让学生了解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所以教师的教学主旨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辅以必要的讲解,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设计理念:本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各项活动和任务的展开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中心,通过开展四人活动、小组活动、以问题、图片、故事等方式创设不同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所要谈论的话题,课前让学生调查家庭和学校,收集有关资料。让学生学会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共同学习,资源共享的精神。课堂流程:一、情景暗示,导入新课引入多媒体画面,引出民以食为天,看到这几幅画:教师:你能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哪几种?好文供参考!6/16学生: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通过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课题探究探究始于问题,这个问题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捕捉到的新情境与原有知识水平间的联系,但又与答案有一定的距离的信息后形成的,也就是说,当情境中隐含的与学生现有观念、知识结构产生冲突的,令人困惑的信息时,学生便能提出许多“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蛋白质教学:恩格斯曾说:“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它是人体不可缺少营养物质,那么什么是蛋白质?它有何生理功能,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88—p90,学生通过阅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懂得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教师:对于儿童、青少年、伤病员,医生建议他们多喝牛奶和鱼汤补身体,为什么?学生:牛奶、鱼汤含丰富的蛋白蛋,是修补受损组织和生长的主要原料。多媒体展示:吸烟的害处故事:美国曾经举行了一次吸烟比赛,在1小时内吸烟最多者获胜,结果造成一名队员当场死亡。请同学分析这名队员死亡的原因?好文供参考!7/16学生: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致人死亡。老师:晓刚同学想探究香烟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质,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后,上台交流。学生:将香烟点燃后,生成的气体收集起来,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再通过新鲜的鸡血。糖类、油脂教学:其实在六大营养素中能给人提供能量的还有糖类、油脂。下面利用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展示:优质大米和霉变大米学生结合图片和资料p92分组讨论回答:在生活中能否用霉变的大米喂养家禽、家畜?学生:家禽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后,毒素会积累在家禽体内,人吃了这样的家禽,也会因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而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维生素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则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到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最后痛苦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好文供参考!8/16很快就不治而愈。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学生: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三、知识建构教师引导学生将探究的结果引入生活中,以学科规范的形式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严密化,并将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新的现实情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知识的巩固和扩展。多媒体展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提示:设计午餐食谱要含有五类食物且比例合适。)学生分组探究,并选派一名同学上台交流,师生评价。学生:一根黄瓜、一条红烧鱼、一碗紫菜蛋汤、一碗米饭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的“认知结构”还达不到“系统化”的高度。因此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回顾,重新审视了本节课的内容,借助投影列出了教师事先设计的知识要点,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好文供参考!9/16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教学效果: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个性化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气氛浓厚,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相得益彰。具体表现为:1、导入引人入胜:“民以食为天”引出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直奔课题。2、课堂设计知识与应用并重。以“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为例,通过探得出缺乏维生素c所致,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有化学,化学之中有生活。3、课堂气氛紧张而活跃,课堂交流和谐有序。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高涨。4、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提高。5、课堂容量大,效率高。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几个方面:1、对课程的分析深度不够,应加强对本学科知识系统的联系和理解。2、教师语言和表情需缺乏亲和力。3、思维与能力培养的力度还要加强。4、课堂反馈要更及时准确,在学生的反馈中要充好文供参考!10/16分展露他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缺陷,捕捉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全【第三篇】一、教材分析: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寻找到原因。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结构,进而深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2、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好文供参考!11/16提高同学们辨别概念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索自然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难点: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四、学情分析: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识。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好文供参考!12/16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当质子数(核电核数(4)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好文供参考!13/16化学教学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化学肥料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阅读教材内容,来让学生学会如何探寻重点、要点,有条理地归纳整理新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了解了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后,懂得“科学种田,越种越甜”的道理。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学重、难点1、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2、氮肥的特效及施用注意事项3、通过探究实验学会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教学准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