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021北京十五中初一(上)期中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4分)1.(10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九月份是我校的“行为规范宣讲学习月”,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请阅读材料,完成问题。以“我眼中的校园规范”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面是俞文同学撰写的参赛演讲稿。韩非子说:“万物莫不有规矩。”世间万物都有其规矩法度。小到个人,没有规矩就会陷入困境,大到国家,没有规矩就会灭亡。行走于校园,生活在集体,做人做事自然要讲求言行规范。今天,我就来谈谈我眼中的校园规范。规范诠释原则。课堂、作业的要求,是对知识的敬畏;言行、交往的标准是对纪律的坚守;为人、处世的准绳是对价值的追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同学将彰显个性和自我放纵混.为一谈,无视校规,自鸣得意。殊不知,一个人毫无原则和底线地生活,岂不是和动物相差无几?规范体现教养。校园中的举手投足,无不是个人教养的体现,桌椅间端正的坐姿,体现着“惜时”,课堂上炯炯有神的目光诠释着“笃学”,考场里实事求是地解答展现着“修诚”,活动中的踊跃报名___着“尽责”。自处如此,相处更是如此。古人云:“礼者,敬人也。”面对分(歧岐),出言不逊___加剧矛盾,唯有据理沟通方能皆大欢喜。规范需要自律。孔子曾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个人到了七十岁,自己的主观意识和为人处世的规矩就能完全融为一体。①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挥而就....。刚刚升入初中的我们,对于各种校园规范不够熟悉,自身行为习惯还未养成,正是自我克制、自我提升的关键时期。②规范就是自己心中的一把尺子,用以不断约束自己。③这样,最终抵达人生的境界就和初定的人生目标大相径庭....。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从规范日常行为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塑造优秀性格,收获幸福成长!(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混(hǔn)分岐矩(jǔ)B.混(hùn)分歧矩(jǔ)C.混(hǔn)分歧矩(jù)D.混(hùn)分岐矩(jù)(2)根据语境,为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A.凸显务必2/16B.凸显势必C.彰显务必D.彰显势必(3)下面是俞文同学向语文课代表请教。俞文学拿着演讲稿找语文课代表寻求建议:“这是我的A拙作,你觉得怎么样?能麻烦你帮我提点修改意见吗?”课代表不好意思地说:“你太谦虚了,我当然愿意B赐教。我的才是C鄙见,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你D见谅。”①对话中,谦词或敬词使用不当的一处是A.拙作B.赐教C.鄙见D.见谅②语文课代表阅读后给出如下评价,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多处引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使得文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B.①句中,成语“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很快就完成了,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这里应改为“一蹴而就”。C.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规范比作心中的尺子,表现出规范对于个人言行的约束作用。D.③句中,“大相径庭”多形容两者彼此相差不大,差异很小,放在此处,突出了自律的重要价值。(4)语文课代表还发现讲稿中两处画波浪线的标点使用不当,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B.;。C.。:D.。。2.(2分)为了调动全班同学学习“小蓝本”的积极性,早自习时班长在黑板上出了关于“规矩”的上联“课堂学习要专注”,班内同学纷纷给出下联。其中最为恰当的下联是()A.作业完成态度佳B.活动参与需积极C.对待考试应诚信D.为人处事讲原则3.(2分)“学规范、正风气、养习惯”——学习“小蓝本”抽签背规活动。背规比赛前,志愿者进行赛场布置。细心的德育老师发现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主题时,“惯”字的笔顺出错了。下列关于“惯”字笔顺说法正确的是()A.“忄”的第二笔是点,“贯”的第一笔是竖。3/16B.“忄”的第二笔是竖,“贯”的第一笔是竖。C.“忄”的第二笔是点,“贯”的第一笔是竖折。D.“忄”的第二笔是竖,“贯”的第一笔是竖折。二、古诗文阅读(共23分)4.(10分)默写。(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朱自清《春》)(2)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5),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6),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7)《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5.(5分)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对于诗歌的最后两句,清代沈德潜评论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请赏析这两句诗“新”在何处,有何表达效果。6.(8分)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战!”乃往,身自罢之。(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①相委而去:②下车引之:③魏文侯与虞人期猎:4/16(2)翻译句子。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4)两个文段表达了什么共同的道理?三、名著阅读(共6分)7.(4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作者是,通过书名我们知道,这是一本回忆往事的(小说、散文、杂文)集,正文共10篇。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你再写出任意两篇作品的名称:《》《》。8.(2分)《朝花夕拾》既展现了鲁迅内心深处的柔软,又蕴含着冷峻而深刻的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写出你的阅读体会。四、现代文阅读(共17分)9.(8分)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问题。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甲】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乙】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5/16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本文三次写看花,看花是中心事件,也是母爱的集中体现,阅读全文,请在①②③处填写下表。事件我的表现母亲的反应第一次春天,因“我”暴怒无常,母亲提出去北海看花①劝慰鼓励第二次秋天,北海的菊花开了,母亲想推“我”去看看,答应母亲②第三次③怀念母亲(2)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同学在读书过程中,划出了【甲】【乙】两处文字。请你从中选取一处,对其做出批注,表达你的理解、赏析或感悟。我选择【】处。我的批注:10.(9分)阅读《冬日香山》,回答问题。冬日香山梁衡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A)。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甲】它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6/16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B)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东西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做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乙】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它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做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