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得分1.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虽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但不能等同于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下列属于史实的是A.神农尝百草B.大禹治水C.嫦娥奔月D.盘庚迁殷2.下面这四幅图片,反映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属于什么文化?A.农耕文化B.海洋文化C.草原文化D.无法判断3.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A.封建制的法规B.禅让制的规则C.世袭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义务4.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它包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对应错误的一项A.吴越争霸—卧薪尝胆B.晋楚争霸—退避三舍C.巨鹿之战—破釜沉舟D.淝水之战—纸上谈兵5.参考右图: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A.长城B.都江堰C.秦始皇兵马俑D.北京人遗址6.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A.丞相B.御史大夫C.刺史D.司隶校尉7.在一部电视剧里,由于编导没有弄清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描写了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的故事,闹出了笑话。佛教传入我国的大致时间是A.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西汉初期8.导演在拍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该场面中最不适合摆放的道具是A.铁剑B.丝绸C.瓷器D.葡萄9.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A.张骞出使西域B.西域都护的设置C.秦统一六国D.丝绸之路的开辟10.医坛素有“医门之仲景,犹如儒门之孔子”的佳话,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是我国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被后人称为“医圣”,他所著的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是A.《水经注》B.《伤寒杂病论》C.《九章算术》D.《齐民要术》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学校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诗句中涉及到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B.城濮之战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12.有位同学暑假想要实地考察“昭君出塞”的历史遗迹,请你告诉他应该去哪一城市A.成都B.咸阳C.洛阳D.呼和浩特13.三国时,孙权曾派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A.南沙B.台湾C.朝鲜D.日本14.下列古代科技成就中,哪一项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A.祖冲之和圆周率B.贾思勰和《齐民要术》C.蔡伦改进造纸术D.司马迁和《史记》15.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A.七擒孟获B.孝文帝改革C.张骞出使西域D.蒙恬北击匈奴16.小华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孔子”,应说的台词应是A.治世不一道,便世不法古。B.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1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主要反映了A.南朝统治者大力抑制佛教B.南朝统治者极力宣扬佛教C.南方气候润湿,雨水较多D.南朝统治者剥削人民群众18.“画山有灵,画人传神”是形容A.云冈石窟的雕刻艺术B.王羲之的书法C.顾恺之的画D.蜀锦上的图案19.三峡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古人记载三峡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你知道他是谁吗?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之D.王羲之20.下列时间轴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二、组合列举(本题共两小题,每空2分,共16分)2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造就了一批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在中国古代矗立起一座高大的思想文化丰碑。请填写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简表。时代人物主要思想主张春秋①仁、礼孟子②战国秦朝李斯③汉代董仲舒④22.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请根据描述写出下列内容。⑴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和它有着渊源关系。⑵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文字,称为铭文,也叫“”。⑶秦始皇规定以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又推行新的字体---隶书。得分春秋DBCA南北朝两晋汉武帝黄帝⑷王羲之以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被后人尊称为“”。三、辨析改错(本题8分)23.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火的应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北京人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战国时代,由于青铜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农业产量不断提高。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北魏贾思勰的《九章算术》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材料解析题(本题18分)24.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思想?(2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商鞅所处的战国时代有哪些特点?(4分)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改革的内容(4分)。除此之外,请再写出一项其改革的内容。(2分)(3).对于上述两次改革的影响问题,史学界曾有这样的认识:商鞅遭车裂而死,有人据此说变法失败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导致了鲜卑族灭亡,是历史的倒退。你是如何认识的?(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认识即可,6分)五、分析与探究(本题18分)2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的时期,但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不变的追求。请回答下列问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1)参考右图,秦朝的建立者是谁?他对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4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在政治和经济上推行了哪些措施?(4分)得分得分商鞅舌战群臣鲜卑与汉姓对照表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2)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2分)【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根据《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3分)。(3)A;B;C。(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而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3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ABC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二、组合列举(本题共两小题,每空2分,共16分)21.①孔子②仁政③焚书坑儒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2.⑴甲骨文⑵金文⑶小篆⑷书圣三、辨析改错(本题8分)23.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人工取火改为使用天然火【×】(2)青铜器改为铁器【√】(3)【×】(4)《九章算术》改为《齐民要术》四、材料解析题(本题18分)24.(1).体现了“变革”的思想。(2分)特点: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七雄并立,战争频繁;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和推广,出现了私田;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任写2项即可得4分,有类似意思即可得分)(2).改汉姓;穿汉服。(4分)说汉话;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职;学习汉族的礼法。(任写一项得2分)(3).商鞅遭车裂而死,有人据此说变法失败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分)商鞅虽然被处死了,但变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4分)所以说,变法成功了。(1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导致了鲜卑族灭亡,是历史的倒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分)孝文帝汉化改革实际上是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过程,不是倒退,而是历史的进步,鲜卑族并没有没忘,而是融合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能答出改革促进鲜卑族的进步和民族融合的意思即可得4分)所以说,孝文帝改革是历史的进步。(1分)五、分析与探究(本题18分)25.(1)秦始皇(2分);(秦始皇统一全国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2分)①废分封,立郡县,(2分)②车同轨,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2分)(2)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2分)(3)A蜀;B吴;C魏(3分)(4)原因:①北方人口南迁,补充了劳动力,带来了生产技术和经验.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展乱少,比较安定.(3分)启示:国家要发展首先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其次要大力引进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2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得分DADDCBBDBBCDBCBCB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