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八省(市)学业质量评价联考(T8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元画与宋画有极大不同。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元代的在野文人手中,文人画正式确立。尽管后人总爱把它的源头追溯到苏轼、米芾等人,南宋大概也确有一些已经失传的不同于院体画的文人画,但它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潮流出现在绘画艺术上,似仍应从元——并且是元四家算起。文人画基本特征首先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元文人画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中国绘画中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基本原则,本是作为表达人的精神面貌的人物画的标准,从此,倒反而成了表达人的主观意兴情绪的山水画的标准。《艺苑卮言》说,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把形模放在非常次要地位。倪云林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这样一种美学指导思想,是宋画主流所没有的。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圣本身。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自原始陶器纹饰、青铜礼器和金文小篆以来,线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在人物画中有所谓铁线描莼菜描曹衣出水吴带当风……都是说的线条的美,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正是这种高度发达了的线条美。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一大特色。它表现了一种净化了的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这本身也正是一种净化了的有意味的形式。任何逼真的摄影所以不能替代绘画,其实正在于后者有笔墨本身的审美意义在。元代名画家名书家赵孟頫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画师、书家兼诗人,一身三任焉,自兹成为对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基本要求和理想。与此相辅而行,从元画大兴的另一中国画的独有现象,是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直接配合画面,相互补充和结合。这是唐、宋和外国都少有和不可能有的。宋人开始了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影响对画面的欣赏。元人则大不同,画面上的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了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是使书、画两者以同样的线条美来彼此配合呼应,更重要的一面,是通过文字所明确表述的含义,来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材料二∶中国传统山水画一直深受老庄哲学及禅宗哲学的影响,在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中使人的情感与性灵尽情显露,因此山水画作的情与境成为山水画品格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唐代王昌龄在诗论杂著《诗格》中最早提出了意境的概念。山水画从五代至宋元时期便开始接触到意境的问题,五代时期荆浩在《笔法记》中说可忘笔墨,而有真景,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中有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之语,这可视为山水画论意境说的发端。至元四家黄公望、倪云林、王蒙、吴镇,意境说有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画都明显地流露出了主观意象的表达,他们所创造的那种空间境象的真实更多地具备了意造的成分,有意识地以意造境,物象与思想达到了高度统一,使意境得以充分表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表现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象。几十个峰峦,数十棵树木,笔墨苍健清润,雅洁淡逸。王蒙的《具区林屋图》用笔老辣朴质,树石杂生,波光粼粼,给人以置身世外的感觉。《富春山居图》局部图明清时期山水画的意境仍趋于主观。明代形成了以禅喻画的理论观点,山水画的意境表现上也有了一定的禅意。清代的石涛大力提倡笔墨当随时代,使意境的表现具有了多样性,对近、现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历代文人、画家对意境的含义作了很多较为精辟的论述,如∶评价唐代王维的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北宋郭熙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四可之境,清代笪重光的实景、真景、神景意境论等。近现代的理解更是多元,李可染说意境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和诗的境界。从以上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意境的实质就是一幅山水画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能引人入胜、情景交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意境营造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课题和最高追求,画家心中的情决定着创作的过程和结果,更决定着境的显现。移情于物、托物抒情,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摘编自王保安《山水画的情与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代的文人画不注重审美客体的形似与写实,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气韵生动这一人物画标准成了表达人的主观意兴情绪的山水画的标准。B.线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从原始陶器纹饰到青铜礼器纹饰,从中国人物画中的铁线描吴带当风到中国的书法艺术,都体现了线条的美。C.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了意境的概念,是提出山水画论意境说的第一人;随后五代至宋元时期,荆浩、郭熙等也触及了山水画的意境问题。D.情和境是评价中国传统山水画品格的重要标准,是构成意境的要素,意境营造是山水画创作的最高追求,移情于物、托物抒情,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下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丰富,可分为人物、花鸟、山水等,文人画即山水画。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是人物画,元代画家王蒙的《具区林屋图》则为山水画。B.元代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了在野文人手中,文人画正式确立。据此可知,苏轼表兄文与可在洋州任上所画的《赏篱谷偃竹》,应该不属于文人画。C.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瘤为籀文,是一种汉字形体,八法即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的用笔法则;赵孟频借此阐述了书画相通的观点。D.中国画有画上题字作诗的现象,以诗文来直接配合画面,相互补充和结合,增加审美因素。古人评价唐代王维的画是画中有诗,说的就是这样一种现象。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先分析了中国文人画的确立时间,接着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对元代文人画特点的论述,每个特点的分析均以宋画为参照,于对比论证中得出结论。B.材料二先提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评价标准,再阐述意境说的发展历程,后列举文人、画家的观点来说明意境的含义及实质,最后以意境的营造作结。C.材料一引用《艺苑卮言》中的话语,论证了元代文人画强调主观的意兴心绪而不注重形模的特点,以元四家之一倪云林之语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观点。D.材料一阐明文人画的确立时间,大概似等词,推测之中反见严谨;材料二论及意境说的进一步发展时,用明显更多与之呼应,逻辑严密。4.根据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笔墨的理解。(4分)5.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在一次大型画展上,某博物馆展出了这幅价值连城的名画。请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以该博物馆讲解员的身份向观众作推介。(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归去来韩少功很多人说过,他们有时第一次到了某个地方,却觉得那地方很眼熟,奇怪之余不知道是何原因。现在,我也得到这种体会。互相紧紧地挤靠在一起的民居房屋,厚实的石墙,开得又高又小的窗户……这一切居然越看越眼熟。见鬼,我到底来过这里没有呢?让我来测试一下吧∶在油榨房边往左一折,也许可以看见一棵老树,银杏或者是樟树,已经被雷电劈死。片刻之后,预测竟然被证实!凉气突然从我的脚跟上升,直冲我的后脑。我一定没有来过这里,绝不可能。我脑子还管用。那么眼前的一切也许是在电影里看过?听朋友们说过?或是曾在梦中相遇……我慌慌地回忆着。更奇怪的是,山民们似乎都认识我。刚才我扎起裤脚探着石头过溪水时,一个汉子见我脚下溜溜滑滑,就从路边瓜地里拔出一根树枝,远远地丢给我,莫名其妙地露出一口黄牙,笑了笑。来了?怕有上十年了吧?到屋里去坐吧,三贵在门前犁秧田。他的屋在哪里?三贵又是谁?我糊涂了。我走上一个坡,几个女人在地坪中翻打豆荚。一位大嫂看到了我∶这不是马……马眼镜。另一个提醒她。觉得这个名字好笑,她们都笑了。我很快察觉到,她们都把我错当成马眼镜。也许那家伙同我长得很像,也躲在眼镜片后面看人。他是什么人?我需要去设想和伪装他吗?从女人们的笑脸来看,我今天的吃和住是不成问题了,谢天谢地。当一个什么姓马的也不坏。回答关于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让女人们惊讶或惋惜一阵,不费多少气力。大嫂把我引进家里,端上油茶。马知青①呵,我家公公他老是挂牵你,说你仁义,有天良。你给他的那件袄子,他穿了好几个冬天。他故了,我就把它改了条棉裤,满崽又穿……屋里又进来一个乡亲。马同志呵,哎哟哟,呵呀呀……何时来的?我想说我根本不姓马,姓黄,叫黄治先,也不是来寻访故地的,只是进山来随便问问山货,做点生意。还识得吾吧?吾叫艾八,一起种过田的,还同你去赶过肉的,记不记得?那次吾要安山神,你说是迷信,不让我敬香和念诀。结果还不是?野猪毛都没打到一根……艾八搬出一个葫芦,向我大碗大碗敬酒,你当夜校民师那阵发的书,吾还存着哩……对了,那个阳矮子究竟是不是你杀的?阳矮子?我头盖骨乍地一紧,口腔也僵硬,连连摇头。我压根儿不姓马,也没见过什么阳矮子?这就怪了,见我否认,他似乎有点怀疑,又不无遗憾,都说是你杀的。那家伙是条两头蛇,该杀!我现在相信,我确实没有来过这里。晚饭做得很隆重。牛肉和猪肉都大模大样,神气十足。席间我继续充当马眼镜,应邀唱了几首歌,谈了些城里的故事,生意之事当然也在偷偷进行。我谈到了香米,他们根本不肯出价钱,简直是要白送。至于药材,今年药材好是好,但国家药材站统一收购,我果然没法插手。突然,一位老人进屋来,说他以前托我买过染布的颜料,欠了我两块多钱,现在是特意来还钱的,还请我明天去他家吃饭。饭后,山民们说什么也要我洗个澡。我怀疑这是不是当地的风俗,得装得很懂,很配合。在盛满热水的木桶里洗着洗着,我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这具身体很陌生,与我没有关系。他是谁?或者说我是谁?我蠢头蠢脑地也许想得太多了。……巨大的月亮冒出来,寨子里的狗好像很吃惊,信信地叫唤。我踏着树影筛下的月光,踏着水藻浮萍似的圈圈点点,向村口的溪边走去。此情此景,使我猜测溪边应该坐着一个人。溪边老树下果然有人影。是小马哥?是我!我居然应答得并不慌张,你……是谁?四妹子。她突然沉默了,望着溪那边的水榨房,声音有些异样,你为什么还要回来呢?为什么不忘记这个地方呢?吾姐好恨你……我紧张地回望村里的灯光,有点想逃之天夭。对不起,我有很多事情不知道,也一直说不清楚…….你傻呵?你疯呵?那天你为哪样要往她背篓里放苞谷呢?女儿家的背篓,能随便放东西么?她给了你一根头发,你也不晓得?你教她扎针……你还教她读书?你们城里人,是没情义的!你不要这样说。我……我不懂,不懂这里的规矩;我只是……想要她帮忙,让她背些苞谷。就是,就是!她跺着脚,哭得更伤心了,你要是早说一句话,事情也不会这样。吾姐已变成了一只鸟,天天在这里叫你。你听见没有?月光下,我看见她的背脊在起伏,落下来的头发在抖动。树上确实有只鸟在叫唤∶行不得也哥哥②,行不得也哥哥-—声音孤零零地射入高空,又忽